導讀:位于清靜幽雅的汾陽路上有著一座潔白無瑕的城堡,被世人稱為“海上小白宮”!歷經數月滄桑,依舊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似一位長者訴說著它與上海的故事!它便是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
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始建于1905年,最早曾是法租界工董局董事的官邸;抗戰勝利后變成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地區的第一任辦公地;新中國建立初期,這里便成為上海首任市長陳毅的臨時府邸;1963年左右,上海民間優秀的工藝美術家相繼在此工作和傳藝;1972年,上海工藝美術品陳列室重返故地;2002年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正式在這里舉行開館儀式,這樣一座帶有歷史感文化藝術圣地就此拉開序幕,留存保護著失散的傳統工藝美術珍品!
而就是這樣一座“小白宮”在不同的時間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與使命,歷經114年,至今仍舊發揮著它的余光余熱...
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尋找這座百年建筑背后的故事吧!
“小白宮”雖滿身遍滿歲月的痕跡,但卻依舊奪目!它的外形是簡歐修建,色彩純白無暇,置身其下仿佛偽裝于美國白宮,美譽“海上小白宮”果然名不虛傳!
小白宮”除了外形文藝復古,內里也有著極高的觀賞價值:
建筑內展廳總共三層,分別設有民間工藝、雕刻、織繡三個展館及專業工作室。其中有刺繡、戲服、絨繡、竹刻、編結、黃楊木雕、硯刻、瓷刻、細刻、漆器、剪紙、面塑、燈彩、玉雕、牙雕等十多個上海本地特色傳統工藝美術品種,陳列著近300件作品,這些展品基本反映了幾百年來上海海派工藝美術的整體風貌,映現上海工藝美術發展的脈絡,也基本涵蓋了上海急需保護的傳統工藝品種,是上海較有特色的行業博物館。
第一層是民間工藝展示廳,工藝品居多,都是明碼標價的!除了能看作品之外,還能看到一些工藝人的手工操作室,也能購買一些工藝作品供收藏擺玩,還能體會到老上海的民間工藝技術;
沿著優雅復古紅木旋梯盤旋而上,第二層就是雕刻作品展示廳!自從改為博物館后,早年的家具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類工藝品的展柜!
室內隨處可見的藝術鐵欄桿、古舊的柚木刻花、古色古香的細膩雕花,一踏足便沉浸于其中...
室內精心融入了“中西合璧”的設計,采用了夢幻而色彩的裝飾和雕花,兩邊的壁爐也是選取了西式復興特色的壁爐以及中式柚木刻花的壁爐,經典而復古,極具韻味,相得益彰!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裝在透明玻璃柜內好幾件精美絕倫,熠熠生光,工藝精湛的雕刻作品!
其中象牙雕刻的千手觀音尤為醒目,在全面禁絕象牙制品的今天,已然是不負重現如此的技藝了,實在是驚艷啊!
這里的作品皆來自于大師們的杰作,歷經歲月依舊保存完好供后人瞻仰!
這些細致精湛,巧奪天工的工藝作品讓人嘆為觀止!
小編驚喜的發現了用老鳳祥金銀材料制作而成的布加迪車模,老手藝與老字號攜手打造了這么一個價值不菲的工藝品!
除此之外,讓小編耳目一新的便是這一個3D全影投息展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換一個展品,可以360度欣賞工藝作品,可謂是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再往里走,推開玻璃門竟是另外一番天地:一個寬闊的半弧形露臺,兩邊均為半圓券拱落地窗,窗框上皆有柔美裝飾浮雕,層樓面上有花瓶形石柱,精致優雅的很!
站立于露臺上,“小白宮”樓下的大花園便能一覽無余,兩旁便是優雅弧形的樓梯,這里可是拍照的好地方!
復古的風格,館內館外的每一處里都是拍照取景點,不少的年輕游客都是為了這里人少景美特此來拍照的,故“小白宮”也被稱為上海的拍照圣地!
小編溫馨提醒給特地來拍照的小伙伴:拍照的時候不要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影響他人參觀;手機一定要靜音說話聲音建議放輕哦~
第三層是織繡展示廳,各種刺繡、戲服和絨秀一覽無余,運氣好的話還可以遇見工藝人在刺繡。以及硯刻工作室,都能欣賞到獨特的工匠手藝。
正廳口活潑生動的石雕作品也十分特色有趣,將小晨光弄堂里孩子們嬉戲玩耍的情態展現的淋漓盡致 ,活靈活現!
許多老一輩的工藝美術大師們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精湛高雅的作品,勤懇踏實的手藝,“小白宮”的建立拯救了300多件承傳著近千年瀕臨湮滅的工藝、卻失散多年的傳統工藝…他們為祖國的工藝美術事業留下了絢爛多彩的一頁,是無可磨滅,無可超越的!
上海工藝美術在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風格的“海派”特色,但無奈與現代化的強烈沖擊!工藝美術,尤其是天然材料和手工制作的傳統工藝美術處境維艱,諸多工藝瀕臨絕種。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的成立讓這些即將或已經失傳地“海派”文化重新展現出來,讓人們緬懷歷史,牢記歷史!
作為滬上人,保護捍衛海派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指責所在!小編誠諫不如尋上一日好時光,來到這座靜謐愜意的博物館,好好感受這里的氛圍,感受這來自瀕臨消失的工藝氛圍,陶冶情操的同時,來找找藏在這兒的海派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