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說,兩個人以上的載體都叫組織,軍隊也是一個組織。
我們可以從軍隊與商業組織的對比中,找到可學習之處,從而更好的經營組織。
那么軍隊的組織和商業組織有什么異同?
軍隊和商業組織都有使命和目標
1927年8月1日,共產黨人舉行了重要的“南昌起義”。
建立之初,他們都在思考:我們為什么要建立一個這樣的武裝?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當然,每個成員都可以帶著個人的不同目的來,但這些不同的“目的”必須統一到“組織的使命”。
使命和愿景,往往能凝聚大家,正如毛主席所說:
“不但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而且要有一個大家都信守的主義,主義好比一面旗幟,旗幟豎起來之后,人們才有所趨附。既有了主義,又有了人,剩下的任務就是去建立一種組織,把信守這個主義的人組織起來,并通過這些人,拿了這個主義去聯絡更多的人。”
擁有使命和愿景,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吸引人才加入,也能堅定大家的信念。
在商業組織中也是如此,員工加入公司,有自己的夢想,但最后要統一到公司的目標上。一個偉大的愿景往往是凝聚和感召他人的關鍵。什么是愿景?愿景是大家共同看見的遠方。
愿景回答的是“未來我們要到哪里去”這個問題,描繪的是未來理想狀態的“組織藍圖”。愿景的實現,就是美夢成真的過程。
愿景往往是宏大而感性的,因此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能夠不斷地激勵著大家拼搏奮斗,使整個組織團結向上。
同時,愿景并非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市場需求不斷變化,企業的愿景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比如華為過去的愿景是“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后來,華為的愿景又進行了升級,變成“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更大的愿景牽引著更大的平臺,凝聚著更多的人才,也指向著更大的成功。
一支優秀的軍隊,往往都有打勝仗的文化。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提出,精神要素是戰爭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所有的精兵勁旅,其實都有打勝仗的文化,比如解放軍隊伍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的“硬骨頭六連”。
他們的連隊文化有三股勁:壓倒敵人的狠勁;堅持到底的后勁;百折不撓的韌勁!
文化生生不息,新人在具有打勝仗的傳統連隊,也會被熏陶,融入到這樣光輝的連隊中。
如果一支軍隊長期打敗仗,就不會有士氣,這樣的一支軍隊也不可能擔當重任。所以企業也是如此,如果企業沒有打勝仗的文化你就活不長好或者活不強,所以對企業來說,一定要有打勝仗的文化。
就像美軍上將馬丁·鄧普西說過的:要讓打勝仗的思想成為一種信仰。
軍隊要打一個戰役,那么必須有戰略,然后有清晰的目標,有方法有策略。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戰略就是為達到戰爭目的而對戰斗的運用。因此戰略必須為整個軍事行動規劃一個符合戰爭目的的目標,也就是擬定戰爭計劃,也就是擬定戰爭計劃,并在這些計劃中部署各戰斗。”
企業打天下亦是如此,得有戰略、目標,也要有方法有策略,所以二者是非常相近的。
當然戰略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朝鮮戰爭初期,最初目標是打殲滅戰,要求整個師地消滅美軍。但當毛主席發現不合適時,調整目標,只要求一次吃掉一個團,一個營,甚至一個排,一個班,積小勝為大勝。
組織當中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商業變化莫測,客戶在變,市場在變,模式在變,政策在變,不變的是變化,所以戰略也是需要進行調整的。
部隊中,有組織架構,有軍團、師等編制,所以有層級,也會涉及到職權的劃分。
而且兵種是不一樣的,此外還要根據戰略和目標,組成戰斗序列,進行兵種的結合。
進行作戰時,要有前線作戰部隊,有后勤保障,有中后臺,從而建立起敏捷性的組織,這就是排兵布陣。
商業組織中的前中后臺,說的是要有前線作戰部隊,也需要數據中心,同時也要有倉儲,以及做后臺的后勤保障部隊。
我在組織大課中講到過,商業組織在設計組織架構時,需要具備職能結構、職權、層級、結構、業務流程這五個要素。
所以我覺得組織架構上是一致的,當然整個組織都是極其相似。
鐵打的硬盤流水的兵,要保持高戰斗力,那么必然涉及到人員的招募,團隊的訓練,一個好的軍隊,都會把教育培養干部作為組織建設的根本。
解放軍是靠組織、靠制度來建設、發展自身的,解放軍初期就把培養干部作為建軍的重點。通過任人唯賢的機制把優秀的人才選拔出來。
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資產也是人,首先是培養人,其次才是產品。
一家企業想要基業長青,也要重視對人的培養,要重視人才梯隊的搭建。
說完了相同之處,那么最大的不一樣,在于商業組織更多關注的是要創造財富,實現社會價值。所以商業組織關注的更多的還是商業領域,去幫助政府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但部隊是為國家服務,承擔的責任則更重。
劉伯承元帥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打仗有一個“吃肉”和“啃骨頭”的關系。“啃骨頭”的部隊,仗打得硬,犧牲大,俘虜和繳獲少。而“吃肉”的部隊,仗打得痛快,犧牲少,俘虜繳獲多,功勞也大。
但軍隊很少去計較局部利益的得失,軍隊更注重團結以及奉獻的精神,會為了整體利益奉獻。
所以我認為從這點看,商業組織的價值再大,其實都沒有國家的部隊價值大。
當出現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時,出現危難時,沖鋒在前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他們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甚至可以犧牲自己高貴而偉大的生命。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商業組織和軍隊的異同,我們可以通過對軍隊這一組織的學習,從而意識到組織的重要性。沒有一流的組織,就不會有一流的企業。
如何通過組織的力量,驅動業務的增長?
如何調整組織架構?如何定戰略,并如何將戰略執行下去?
人才梯隊怎么建?文化體系怎么設計?
績效體系怎么設計,怎樣才能通過績效管理更好的激勵員工?
如何做好財務/資本設計,如何通過資本/財務更好的驅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