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書上有人發過一個書評: 或許一個男人終其一生,總要經歷各色各樣的女人。但終究會擇一人終老!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塑造了一個典型的中國舊式知識分子形象——方鴻漸,他酸氣沖天,有幾分才氣,卻底蘊不足,周旋在幾位小姐中間,這個討好,那個不舍,最后只娶了一個“既然不討厭就行了”的老婆。
他的婚姻他的事業他的人生給后來的中國人民提供了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語“圍城”:進來的想出去,出去的想進來。這比“你看我好我看你好”還更貼切,無奈和渴望的交互矛盾,在錢先生的筆下活靈活現。
錢先生的筆鋒不是溫和體貼的,你甚至可以說他尖酸刻薄且熱愛冷嘲熱諷,可是那滿篇的好句子妙句子教人不得不擊節稱贊,因為你不得不承認他用詞的準確,情感的到位,那是真真寫到了你心里去。所以尖酸也覺得有趣,刻薄倒也不曾出格,那些個人,那些個事,的確就是這么的教人可氣可恨又可笑。
以下摘錄一部分經典句子給大家參考,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閱讀全文!
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對于丑人,細看是一種殘忍。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終成眷屬的厭倦,要么苦于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
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爛腿,血淋淋地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
旅行最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行。旅行時最勞頓麻煩,叫人本性畢現。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結交做朋友。結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仆仆以后,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世間哪有什么愛情,純粹是生殖沖動。
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世間的愛情都是生殖沖動”這個言論,言論雖然有點悲觀,但有時候我同意!
《圍城》這本書適合細細品味,雖然很多人都把這本書作為婚姻的范本,可我始終覺得這本書不應該只是講婚姻,所以在看書的時候會做很多筆記,我經常用流書這個專門做筆記的工具,它的拍照識別原文很精準,比手動抄寫原文要快很多,重要的是完全沒有廣告,體驗效果很棒!
流書:卡片式讀書筆記管家。與書籍邂逅,與靈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