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多年夫妻成親人”,話雖不假,可即便夫妻倆真的如親人一般,也還是有一件事必然和親人有所不同,那就是性生活。
甚至我們可以說,性生活才是夫妻生活最基本、最根本的屬性,如果明明是合適的年齡卻沒法過應有的性生活,那么夫妻倆的關系很難融洽。而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并不少見。
根據統計,中國適齡女性,四分之一都生活在“無性家庭”中,不僅自己生活不開心,連孩子的成長也深受影響。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難以理解,夫妻倆的事,怎么還扯到孩子上了?難道夫妻生活還要讓孩子看到不成?
事實上,無性婚姻往往并不只是夫妻倆生理上的相互排斥,而更是心理上的相看兩厭,夫妻二人對對方的需求和情況漠不關心,家里根本沒有愛,氣氛冰冷尷尬,孩子的成長怎能不受影響。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的生理需求已經都能獲得滿足了,可孩子在心理上的需求卻每每落空。
孩子是敏感的,尤其是0到6歲的孩子,能夠敏銳地察覺到父母之間關系的異常,如果沒能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就很可能因此產生心理缺陷,性格變得怪癖、極端。
無性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在孩子成長的五個階段,體現得淋漓盡致。
0到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而無性家庭的父母缺少溝通交流,很少說話聊天,孩子就缺少聆聽、模仿的對象,缺乏語言學習環境,開口說話的時間要比同齡孩子晚很多。
0到3歲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在這一時期是秩序感建立的關鍵期,正常家庭能夠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有序正常的環境中,而無性家庭的怪異、沉悶卻會影響孩子的認知。
一歲半到四歲半是孩子感官敏感的巔峰時期,這不僅是生理的發育,更是心理的成熟。
在沉默寡言、缺少溝通的無性家庭中,孩子的耳、目都容易缺乏鍛煉,導致以后反應比別人慢半拍。
2到5歲是孩子的人際關系敏感期,此時孩子對于交流無比渴望,希望能有朋友陪伴,可無性家庭導致孩子溝通能力糟糕,自然難以和其他小朋友和諧相處,社交能力很差。
這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了,孩子5到7歲時其實就能夠初步理解婚姻了,雖然幼稚,卻也知道婚姻的意義,可無性家庭中夫妻相處的模式難免讓孩子對婚姻的概念出現扭曲,日后婚戀觀、愛情觀都會受影響。
或許有些無性家庭的夫妻自己覺得還好,日子還能湊合過,大不了就當對方不存在。
但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該為孩子考慮一下,有些時候無性家庭對孩子的傷害甚至還要超過單親家庭,實在不容忽視。
祝愿孩子們都能健康幸福,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