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用Kindle,拒絕打擾,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除了考研人數,在21世紀節節攀升的還有離婚率。
根據民政部門的相關調查顯示,2003年以來我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達310.4萬對,比去年同期多出20.5萬對。
而據統計80后、90后的離婚案件中,由女性提出離婚的占比達到73%。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在2019年底受到熱議的一條微博熱搜“中國男性婚姻滿意度高于女性”——根據中國社科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關于中國民眾對婚姻滿意度的調查顯示,男女對婚姻的滿意度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婚姻幸福度居然還有性別差異?這樣魔幻的結論令未婚的網友們大吃一驚,但反觀女性已婚網友,則一邊倒地表達著高度的贊同。
對男女而言婚姻到底意味著怎樣不同的未來?男女對婚姻生活的理解究竟差了多少?
“ 我是媽媽,是女兒,是妻子,可是我也想做自己!”
日本的文學作品其實非常偏好拍攝社會寫實類題材,也非常善于不留情面地揭露社會中真實存在的種種陰暗面,直戳痛點。
2019年上半年日本WOWOW電視臺播出了一部新劇《坡道上的家》,改編自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原創小說,短短六集就引發了女性的熱議,豆瓣評分達到9.1分,被冠上了“恐婚恐育神劇”之名。
一個女嬰死了,剛出生八個月。
而兇手正是她的親生母親。
不是意外、不是不小心,整個殺戮的過程仿佛是報仇一般充滿恨意,孩子的母親先是強烈拍打自己的女兒后來直接丟進滿是熱水的浴缸,活活淹死。
孩子的爸爸發現后,無法忍受這樣的結局,把妻子告上了法庭。法庭上,孩子媽坐在被告席,眼神渙散發型凌亂。
庭審中孩子的爸爸說女兒得之不易,是他們花了很多錢做了不孕治療才生下來的。
“來之不易”,但他總是借口 工作忙,不愿意幫妻子一起照顧孩子。
法庭上孩子的爸爸說,自己知道老婆很累,因此特地問了周邊的朋友如何緩解,朋友說, 生孩子前幾個月累是正常的。
所以他就開導妻子 “所有人都是這么過來的,忍一忍就好了”
婆婆更是在法庭上表示她從一開始就不同意這個婚事,覺得這個兒媳婦不像一個有母愛的人,做不成好媽媽好妻子。
被告的律師問:為啥要生孩子?
孩子的爸爸心虛地說: 因為自己的媽媽一直催。
而故事的女主角新手媽媽里沙子,恰好被選為這起“慘案”的陪審員,隨著庭審抽絲剝繭地深入,里沙子卻發現被告和自己竟是如此的相似。
在還有自己的工作的時候,只要里沙子稍有抱怨自己有些累,丈夫陽一郎就會嘲諷里沙子的工作,讓她干脆別干了;
后來里沙子就辭了工作當起家庭主婦,在自己家里也做不到輕松,而是隨時雙手拿滿刀鏟,一路小跑地給丈夫女兒送東西;
孩子大聲哭叫說什么都不聽的時候,情緒幾乎崩潰,但又有誰能來幫她;
丈夫陽一郎整日在外應酬,一回家就當起了少爺,只要她稍有一點做的不好,陽一郎就會給婆婆告狀,說里沙子神經兮兮......
故事里,里沙子有這樣一句獨白:“是不是每個母親,都有可能因為這些遭遇,變為被告席上的嫌犯?”
拋開拋開藝術作品,回歸真實的生活,微博上網友們針對“男性在婚姻中幸福度比女性高”這一話題發表的評論,似乎也完美的印證了這一現象確實在當今的婚姻關系中如影隨形。
在某一集《康熙來了》討論婚姻家庭生活的話題時,小S也曾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在被三個女兒同時轟炸的時候,小S忍不住跟孩子大吼“一個一個來”,而此時剛好路過的老公則說“baby,你現在怎么這么容易不耐煩。”
有一句話叫“多說多錯”,放在婚姻中許多女性的處境應該說是“多干多錯”,因為你的勞動被認為是輕松的,所以你的抱怨被認為是“不稱職”的。
其實這個話題、這樣的家庭矛盾算不上什么新角度,隨著社會進步,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被越來越多的討論,但我們討論的方向好像錯了。
許多人借此大力鼓吹女性,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業,不要迷失自己。更有極端的言論認為只沉迷于家庭生活而放棄事業是投機取巧、是自己放棄了自己,活該最后沒有好的結果。但問題的真相卻截然相反,正是因為這樣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女性應該在職場有所作為等等看似進步、獨立的觀點卻讓越來越多的女性對婚姻產生不滿,越來越多的女孩對婚姻產生畏懼。因為她們開始面臨越來越重的“雙重壓力”——一方面她們進入職場工作,另一方面家庭內部的勞動依舊等著她們。
為什么女性更多地表達對婚姻的不滿、為什么離婚率不斷上升、為什么年輕人會恐婚,當我們去思考這些問題發生的原因時,其實應該注意到法律的更新、完善通常是滯后于婚姻制度本身以及相關法律體系的。問題真正得以解決的根源是整個社會結構的調整以及對婚姻制度進一步修改、婚姻觀念的進化來保證真正的“平權”、保證女性在婚姻中應該獲得的權益。男性應該更多地理解、認同女性在婚姻中做出的努力與犧牲,同時女性也應該調整好心態正確對待自己的付出。
渡邊淳一在《男人這東西》一書中談到,婚姻的附屬品就是倦怠,的確倦怠或許也是婚姻中出現負面情緒的根源之一。前幾期的奇葩說也曾討論過恐婚、靈魂伴侶的話題,陶虹說其實夫妻間可以達成共識去定義婚姻模式;顏如晶說愛情滿分只有60分,還需要留給自己的事業、愛好、朋友......其實道明了婚姻和諧的真諦,不追求絕對的愛,婚姻也不是你的全部,任何時候你都是你自己。
所謂男女對婚姻理解有差異,大概就是無論基于天生的性別差異或是社會環境的影響男性太容易做到上面這句話,而女性則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