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廣東】有關“低溫誘導大蒜根尖細胞染色體加倍”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
A.可能出現三倍體細胞
B.多倍體細胞形成的比例常達100%
C.多倍體細胞形成過程無完整的細胞周期
D.多倍體形成過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體重組的機會
答案
C
【解析】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不會出現染色體組數為奇數的細胞;只有能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染色體數才會受低溫影響,因此多倍體細胞形成的比例遠小于100%;由于子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導致細胞不能正常分裂,所以多倍體細胞形成過程無末期;非同源染色體的重組發生在減Ⅰ過程中,大蒜根尖細胞只能進行有絲分裂,不發生重組。
【12山東】假設一個雙鏈均被32P標記的噬菌體DNA由5000個堿基對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堿基的20%,用這個噬菌體侵染只含31P的大腸桿菌,共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過程至少需要3×105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B.噬菌體增殖需要細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49
D.該DNA發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即發生改變
答案
C
【解析】噬菌體的DNA含有10000個堿基,A=T=2000、G=C=3000。在噬菌體增殖的過程中,DNA進行半保留復制,100個子代噬菌體含有100個DNA,“相當于”新合成了99個DNA,至少需要的鳥嘌呤(G)脫氧核苷酸是99×3000個;含有32P的噬菌體共有2個,只含有31P的噬菌體共有98個,其比例為1︰49;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編碼序列、密碼子具有簡并性等原因,DNA發生突變并不意味著性狀發生改變。
【08山東】DNA分子經過誘變,某位點上的一個正常堿基(設為P)變成了尿嘧啶,該DNA連續復制兩次,得到的4個子代DNA分子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U-A、A-T、G-C、C-G,推測“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答案
D
【解析】所得到的4個子代DNA分子中,相應位點上堿基對為U-A、A-T的兩個子代DNA分子是由誘變后含有尿嘧啶的那條親代DNA單鏈連續復制兩次得到的;而相應位點上堿基對為G-C、C-G的兩個子代DNA分子,則是由親代DNA分子中另一條互補鏈連續復制兩次得到的。由此可知,正常堿基P可能是鳥嘌呤或胞嘧啶。
【09上海】右圖中①和②表示發生在常染色體上的變異。①和②所表示的變異類型分別屬于
A.重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組 D.重組和重組
答案
A
【解析】據圖可知①中兩條為同源染色體,②中兩條為非同源染色體,①是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交換屬于重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屬于易位。
【07廣東】離體培養的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經紫外線誘變處理后,對甘氨酸的吸收功能喪失,且這種特性在細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細胞對氨基酸的需求發生變化
B.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缺失或結構發生變化
C.細胞壁的結構發生變化,導致通透性降低
D.誘變處理破壞了細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關酶系
答案
B
【解析】誘變后該細胞對甘氨酸的吸收功能喪失,但并沒有指明細胞不需要甘氨酸;甘氨酸不能被吸收的原因應該是基因突變后導致細胞膜上轉運甘氨酸的載體蛋白缺失或結構異常;小腸絨毛上皮細胞是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和能量,該細胞對其他物質的吸收正常且能進行有絲分裂,說明該細胞仍能合成ATP,即催化ATP合成的相關酶系是正常的。
【07廣東】某人體檢結果顯示,其紅細胞有的是正常的圓餅狀,有的是鐮刀型。出現鐮刀型紅細胞的直接原因是
A.環境影響 B.細胞分化
C.細胞凋亡 D.蛋白質差異
答案
D
【解析】由鐮刀型貧血癥的形成過程分析可知,出現鐮刀型紅細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直接原因是蛋白質發生改變。
【08廣東】如果一個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個核苷酸對,不可能的后果是
A.沒有蛋白質產物
B.翻譯為蛋白質時在缺失位置終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質減少多個氨基酸
D.翻譯的蛋白質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發生變化
答案
A
【解析】轉錄過程,不受移碼突變影響,因為轉錄的終止并不靠終止密碼子決定。在翻譯過程中,由于移碼突變發生在“基因中部”,因此基因前部的翻譯不受影響,后部受到影響。
【14上海】如圖顯示了染色體及其部分基因,對①和②過程最恰當的表述分別是
A.交換、缺失 B.倒位、缺失
C.倒位、易位 D.交換、易位
答案
C
【解析】據圖所知,①圖中與正常染色體相比較,基因的位置發生顛倒,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倒位;②圖中染色體著絲點右側的片段發生改變,說明與非同源染色體發生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08廣東】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基因突變的頻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變的方向是由環境決定的
C.一個基因可以向多個方向突變
D.細胞分裂的中期不發生基因突變
答案
C
【解析】誘變因素越多,基因越長,突變率越高;基因突變的特點具有隨機性、多方向性,一般發生在DNA復制時。
【09江蘇】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了甲、乙2種變異,甲圖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體片段。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甲圖中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增加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
②乙圖中出現的這種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
③甲、乙兩圖中的變化只會出現在有絲分裂中
④甲、乙兩圖中的變異類型都可以用顯微鏡觀察檢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甲圖發生的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倒位;乙圖屬于在著絲點分裂時,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移向了同一極,使子細胞中染色體多了一條或少了一條,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甲乙兩圖可以出現在減數分裂中也可以出現在有絲分裂中;染色體變異可以用顯微鏡中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