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首先在你腦海中蹦出的一個詞是什么?義氣?勇猛?還是“替天行道”?如果是這幾個詞,多半也就沒讀過原著,因為要上梁山,靠的絕對不是義氣兩個字,你看看出賣兄弟的白勝、為女人與兄弟拼命的王英不都上了山么?如果你說是勇猛,那么安道全、金大堅、蕭讓等人又作何解釋?更不要說那可笑的“替天行道”了,原著的開頭便說明了這洪太尉放走的是一百單八個妖魔,你能指望他們“替天行道”?
(魯智深、武松劇照)
那么回到原著來看,所謂的梁山一百單八將究竟是些什么人?筆者將他們定位為“亡命之徒”,因為沒有一個別的什么詞更適合他們,因為其中也有像魯智深、朱仝、裴宣這樣尚存人性的好漢,同樣也有李逵、鮑旭那等暴徒,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因為各種不得已的原因而上了梁山,他們只是一群亡命之徒。
不過本文不談魯智深、朱仝的好,反而要扒開某些自詡好漢的賊人的丑惡臉面,原著中的梁山好漢中沒干過壞事的還真是只有少數,咱們也都知道《水滸傳》的世界是個惡人橫行人吃人的世界,你若不狠一點,被吃掉的就是你,那些個好漢做出一些過分的行為倒也不難理解。
比如王英、周通等人,他們原本就是所謂的綠林好漢,其實就是打家劫舍的賊人,掠奪百姓、強搶兩家婦女的事情沒少干,他們是最典型的賊人。
又比如鮑旭、鄧飛,他們都是在各自落草的地方占山為王,這兩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殺人為了,那鮑旭的外號叫“喪門神”,就是因為他殺了太多的人;而那鄧飛外號叫“火眼狻猊”,正是因為這人吃人肉吃得眼睛都發紅了,他們相較周通、王英又更可恨一點。
但以上提到的這些個好漢都談不上是梁山最的大惡人,真正最壞的一共有四個,他們干了原著中最沒底線的事情,這四人分別是宋江、吳用、李逵以及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大英雄,武松。
(宋江、吳用劇照)
先說這前面三人,宋江和吳用是梁山的核心首腦,通常梁山上的大事決策都由此二人來做,尤其是在要拉某些好漢入伙的時候此二人必然會想出些毒計來,而他們做過最沒底線的事就發生在逼朱仝上山的時候。
話說朱仝落草前和武松一樣是個都頭,還幫過宋江,可宋江一點沒念他好,反而和吳用一起坑害他,尤其最后將他一軍,派李逵將那四歲的小衙內給殺了,讓朱仝不得不落草,這事雖然是李逵干的,但幕后黑手明顯是宋江和吳用,所以小衙內之死應由此三人一起背鍋。
(李逵劇照)
無獨有偶,在《水滸傳》中殺過小孩的并不只有宋江、吳用、李逵,還有那“行者”武松,武松是坐著施耐庵當做主角來塑造的一位好漢,又有“武十回”的說法,而施耐庵其實沒有將其塑造成一個臉譜化的人物,他不是單純的善人,他偶爾會打惡人,但發起瘋來,也會行惡事,比如殺王道人的小道童。
(武松劇照)
當武松到蜈蚣嶺處時,發現王道人強搶民女,而此時的他剛從孫二娘那得了兩把鑌鐵刀,因此想要試一試刀,便拿那無辜道童開了刀,根據后續劇情得知,那道童不是助紂為虐的惡童,反而是被王道人擄來的無辜孩子,就這么平白無故的被武松殺了,你說他冤不冤?也就只有沒讀過原著的人才會一味的將武松捧上神壇,武松從來不是什么善人,他只是個我行我素的人而已,而就他殺道童這事來看,他也堪稱梁山最壞的好漢之一。
縱觀整部《水滸傳》,也就這四個人干了這最沒底線的事,連小孩都能下得了手,你指望他替哪片天來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