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永遠是:生存發展。”
01
有段時間,有篇《我為什么要選擇在大城市打拼》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結果很多人在下面留言謾罵。
有位老鄉,90后的小姑娘,罵的特別狠,還憤憤不平,“我就喜歡在老家生活怎么了?難道這也有錯嗎?如果全部人都跑到大城市去了,誰來為小地方做貢獻呢?再說,平平淡淡過日子難道有問題嗎?”
當時便很想告訴她,你罵沒問題,但也要找對點呀。這篇文章的核心并不在于城市還是農村,它說的是“年輕就應該打拼”。
這位老鄉,高中畢業后先到我公司打工,做銷售。我讓她一天最少打100個電話,最多的一天都打不到50個,呆了一個月不到就受不了辭職了。后來先后做過服裝店銷售員、電商客服,都吃不了這份苦,后來回到老家超市做導購去了。
剛到廣州的時候,她說的話可完全不是這樣,“我一定要趁年輕,掙好多好多錢,讓家人過上好的生活。”不到兩年時間,就開始以追求“平凡的幸福”為己任了。
很多人不敢承認這一點:他們承受不住打拼的苦,才被迫承認平淡是福。很多時候,“安貧樂道”是我們自欺欺人的最好借口。
他們對平淡的追求,只停留在口頭上。一邊說著安安穩穩就好,一邊又無法忍受同齡人個個事業有成。既然能力和事業上比不過,只好拼境界了。
02
其實,不管是野心勃勃還是安分守己,都只不過是人生的選擇問題。行走于廟堂之上,還是市井之間,只要心中安寧,便無高下之分。
但這句話誰都可以講,唯獨年輕人沒有資格。
因為年輕,所以人生處于開端,這時候尋求安穩,滿足于一眼可以望到老的生活,看似同樣是個選擇,但你永遠不知道這樣的安穩能夠持續多久。
一位小兄弟,在廣州一家小互聯網公司做技術,一個月八千工資。工作不忙不累,收入不高不低,但他自己顯然是滿意的。
他曾經向我表達過這樣一個疑問,“阿何,我看到你在辛勤創業,也很多同齡人在努力奮斗,對此我是很佩服敬仰的。可我是一個沒有太大追求的人,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就很好。工資雖然不高,家里給一點,自己慢慢攢,也能買房買車,過上不錯的小日子。雖然發展前景不大,但不用加班,每天六點半能準時到家,生活質量很高。你說努力奮斗對我來說有什么意義呢?”
我說,假如一切都不會變化的話,那么我承認你說得對。但現實真是這樣么?
公司可能未來遇到強勁的競爭對手,市場份額被吃掉,只能讓員工降薪。未來你或者家人可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大病,一年的醫療費就消耗掉十年的積蓄。等你年歲漸長,可能有精力能力都比你強要價卻比你低的新人進來,把你淘汰掉。
這些事情或許都不會發生,但至少概率上無法避免。
這樣的安穩生活,短期內看當然沒有問題,但它是建立在“一成不變”這個脆弱基礎上的。如果滿足于此,不思進取,我們把控自己命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弱。等到“萬一”真正發生,就像那只溫水里的青蛙,想跳都跳不出去。
安安穩穩的生活,平淡又幸福,誰不想要呢?這種要求看似“無欲無求”,事實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達到?
曾經我們的父母輩也是這么想的,然而他們正好不幸地遇到了全國性的下崗潮。幾十年的鐵飯碗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九十年代無數工廠邊下崗工人的哭聲至今仍未消散。
不要以為這是個別案例,其實同樣的事情在不斷重復發生。
曾經的諾基亞是全世界手機行業的霸主,當時全世界的高端技術人才都以能進入諾基亞公司工作為榮,其福利待遇和工資薪酬更讓人羨慕。然而等蘋果的iPhone出來之后,諾基亞便成為一艘沉沒的大船。不過幾年時間,諾基亞中國所有員工都被裁員。而在里面工作多年的精英,發現出來后居然連找一份新工作都難——因為他們掌握的很多技術已經過時了。
時代和技術的發展,讓現在的行業變更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快。落后的技術被新技術取代,沒有競爭力的產品被新產品取代,低效率的企業被新企業取代。
以及,不思進取的人被永遠不停步的人取代。
03
很多人批評中國的年輕人,比如都急功近利,有奶便是娘,哪里錢多就去哪里工作,而不考慮自己的追求和夢想。相反,像歐美,很多年輕人才是真正在為理想奮斗。有人做背包客,窮游全世界。有人做木匠,賺不到錢也活得開心。這才叫“活得真實”。
他們不明白,自由是需要代價的。追求安穩,也必須要有兩個前提條件:大環境能夠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以及國家能夠提供維持不錯生活的基本福利。
可惜的是,這兩者我們真的都還沒有。
在中國真正成為發達國家之前,年輕人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永遠是:生存發展。
活都活不下去,空談理想、境界,有意義么?
追求穩定不是錯,錯的是過于樂觀,太早去尋找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
沒有什么鐵飯碗,真正的鐵飯碗只能是我們自己。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一無所有,難免會焦慮。
誰誰誰又升職了,某某創業成功做百萬富翁了。
感覺一切都來不及了!
我們會不安、痛苦、失眠。
可這些都要比滿足于短時的“穩定”要好。因為至少我們還會不滿、還有更高的追求。我們不想做溫水里的那只青蛙,只能慢慢等死。
不安分是年輕人的專利。
要知道,打敗你的不是焦慮,而是穩定。
文:阿何
排版:冰冰醬 | 圖:堆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