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植物園,地處新加坡市區,位于克倫尼路,占地74公頃,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氣候濕熱,晝夜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
1822年,為評估有經濟價值的作物,博物學家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建立了第一個新加坡“植物學實驗園”;1859年,英國殖民者授予農業園藝協會在現址建立植物園,并按照園長勞倫斯·尼文的設計布局建造成了一個英式園林景觀公園;
1888年,博物學家亨利·尼古拉斯擔任園長,他帶頭種植橡膠樹并且試驗成功,他的方法在馬來西亞推廣,使其后來成為世界上天然橡膠的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
埃里克·霍爾特姆教授在1925年至1949年創立的配種蘭花產業,使新加坡之后成為了世界頂級的花卉交易中心。在新加坡獨立初期的多項“綠化新加坡”運動和“花園城市運動”過程中,新加坡植物園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園的三個核心區域,由南向北依次為:東陵區、中心區和武吉知馬游覽區。東陵區是新加坡植物園初期的辦公和試驗地,主要由植物學中心和天鵝湖構成。植物學中心成立于1859年,這里有珍貴的歷史樹木以及殖民地風格的建筑。
藏書萬冊的植物學與園藝學圖書館、收集約50萬種草本植物標本的標本館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資源。新加坡植物園歷史博物館位于植物學中心的荷頓樓,是植物園中歐洲風格最顯著的建筑物。天鵝湖建于1866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觀賞水景。
新加坡國家蘭花園位于植物園的中心區,約3萬平方米,有三千多個品種,六萬多株名貴蘭花,最著名的就是號稱“超級天后”的“卓錦·萬代蘭”。
1893年,卓錦小姐在新加坡意外發現這款原生鐘蘭花,因罕見獨特,獲選為國花。
從1962年開始,每當有貴賓來訪,新加坡都會用來訪貴賓的名字為培育出的新品種蘭花進行命名,這項儀式被視為對來賓的最高禮遇。
除了蘭花園,中心區還有模仿熱帶高原云霧森林環境的嵐煙樓;由314種植物構成的珍貴原始熱帶森林;超過 250 種姜科植物的姜園等。
武吉知馬游覽區在植物園北部,涵蓋了生態區,兒童花園,葉花園和藤架園等。生態園由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植物構成;
兒童花園旨在通過探索和玩耍培養少年兒童對植物、大自然和環境的熱愛;葉花園廣泛收集并展示了擁有不同形狀色彩和紋理枝葉的植物陸地和水生植物,表明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不僅局限于花朵。
新加坡植物園是熱帶島嶼繁茂的縮影,結合了原始樹林和專業花圃,擁有20000多種亞熱帶、熱帶的奇異花卉和珍貴樹木,收藏了約750000個植物標本,向自然愛好者、環保人士、植物學家提供了一系列的游覽方案、講座及工作場地。
2015年7月,新加坡植物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