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桑尼亞共有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2、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
4、孔多阿巖畫遺址
5、桑給巴爾石頭城
6、塞盧斯禁獵區
7、基爾瓦和松加姆納拉
坦桑尼亞位于非洲東部、赤道以南,由坦噶尼喀(大陸)和桑給巴爾(島)兩部分組成。北與肯尼亞和烏干達交界,南與贊比亞等接壤,西與盧旺達、布隆迪和剛果(金)為鄰,東臨印度洋。
坦桑尼亞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7-8世紀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遷入。19世紀中葉,德英等殖民勢力入侵,大陸部分被劃為德國勢力范圍,島嶼淪為英國“保護國”。
20世紀60年代又分別宣告獨立。1964年再次組成聯合共和國,留在英聯邦內。1995年,舉行了首次多黨總統選舉。
坦桑尼亞99%是非洲人,當地人大多信奉基督教和穆斯林教。坦桑尼亞文化多元,擁有120多種本地語言,英語是官方語言。特別一提的是古老的馬塞族人,以畜牧為生,生活在嚴格的部落制度之下部落首領和長老會議負責管理。
成年男子按年齡劃分等級。游牧牧場為公共所有,牲畜屬于家族,每個勇士必須殺死一只獅子才能成人,把牛的血和奶混合起來飲用。馬賽人盛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蓄發編小辮,年輕婦女剃光頭。
其村莊用帶刺灌木圍成很大的圓形籬笆,環繞一圈泥屋構成,如今她們穿梭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以野生動物大遷徙景觀而聞名的塞倫蓋蒂大草原、氣勢雄渾的乞力馬扎羅山、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坦贊鐵路……是坦桑尼亞的“標志”。
坦桑尼亞首都是多多馬,但坦桑本國人之外的人都認為達累斯薩拉姆是坦桑尼亞的首都。事實上達累斯薩拉姆只是是坦桑尼亞最大的城市和舊都。她曾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
我國明代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過這里的沿海地區,這里也是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途經的唯一非洲城市。歐陸的高大敞亮、中東的天井回廊、印巴的雕畫門窗、混成的玻璃百葉構成本市多樣化的建筑風格。
海拔5895米的乞力馬扎羅山被稱作非洲的"珠穆朗瑪峰""非洲屋脊",是無數專業登山勇士的目標山體。兩個主峰基博與馬文濟之間有10多公里長的馬鞍形的山脊相連。
孤單的乞力馬扎羅山在遼闊的東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聳入云,藍灰色的山體戴著她那白雪皚皚的山頂,赫然如一位威武雄壯的勇士守衛著非洲這塊美麗神奇的古老大陸。
有"赤道雪峰"之稱的馬扎羅山,在過去的80年內冰川已經萎縮了80%以上。也許幾十年后,乞力馬扎羅山獨有的“赤道雪山”奇觀將與人類告別。
戈羅恩戈羅是一片遼闊的高原火山區,其核心破火山口,如同鑲嵌在東非大裂谷帶上的一口“巨盆”。獅子、大象、水牛和鴕鳥,角馬、斑馬、大角斑羚、小葦羚等食草動物層出不窮,有著極致震撼的空靈、蒼翠。
塞倫蓋蒂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原。自古以來,成千上萬的有蹄動物遵循原始生存的節奏,不斷遷徙,去尋找新鮮的草地。其中最有名的是角馬,它們的數量達到驚人的150萬頭,遷徙起來,簡直驚天動地!生存還是死亡的游戲,每天都在塞倫蓋蒂上演。
阿魯沙是世界著名寶石坦桑藍的產地。《泰坦尼克號》中那顆海洋之心藍色寶石就產自該處。這里金合歡樹長滿山頭,高大的長頸鹿,在密集的刺叢中卷食鮮嫩多汁的樹葉。
格蘭吉雷國家公園處于東非大裂谷的底部,公園是野生動物的樂園。獅子搏羊,大象撼樹,成片的猴面包樹林立于此,讓人感受到一個野性原始的非洲。
桑給巴爾的石頭城是東非斯瓦希里人建造的一座海濱商業城市。城中曲徑幽深,有喧鬧的集市,有許多清真寺,有富麗堂皇的阿拉伯式房屋。
高大木門上布滿銅釘,華麗的圖案精雕細刻,保留完好的建筑物綜合了非洲、阿拉伯、印度和歐洲等各種不同文化,這里還是諾獎得主古爾納的家鄉。
孔多阿巖畫遺址位于與東非大裂谷相連的馬賽峭壁的東坡上,最老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當地人現在仍有到其中某些巖畫群頂禮膜拜、避邪祈福的習俗。
現已發現150多處孔多阿特征的巖畫群,巖畫表現的人、動物和狩獵場面一般是拉長了的,曾棲息在直立巖壁和巖洞的人在上下兩千年中用巖畫形式記錄和展示其生活及信仰。
桑島奴隸城是巴加莫約的以往的別稱,是坦桑尼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9世紀為東非的奴隸貿易中心。絕望的奴隸被運往遙不可知的地方,希望“把心留下”。
如今這個安靜的小城,黑黑的斑駁磚柱、殘破的房屋印證著遙遠年代奴隸們所遭受的苦難。
非洲最高峰和最古老的人類遺址,東非大裂谷、馬尼亞納湖,等你來探索,坦桑尼亞一生必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