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岳華山志》

  凡古之士,合作神藥,必入名山福地,不止小山之中,何則?小山無正神為主,多是木石之精,千歲老物,此輩蘊邪之氣,不念為人作福故也。

謹按山經云:可以精思合作神藥者,華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余系中州,或在諸侯五服之外,其間稱名山者以百數,乃不可以遍舉,此皆有正神在其山中,或隱地仙之人,又生芝草,若有道者登之,則此山神路之為福,其藥必成矣。

吾鄉金城千里,控壓三河,川英岳秀,太華位焉。夫太華者,坐挹三公,抗衡四岳,終南、太白卻立而屏息,首陽、王屋不敢以爭雄。西觀昧谷之稍昏,東顧扶桑之已白,更無峻極,惟戴高穹,蓋得太素之元精,稟金天之爽氣,作成萬物,分主兌方。預之於十大洞天之中,則極真為號,含藏日月,吐納云姻,生象外之樓臺,匪人間之風物。

目之於十八水府之數,則車箱有潭,東南江海、地脈潛通。載祀典而為常經,投金龍、進玉簡。

若夫仙掌云空,蒼龍日出,千山捧岳,嵐氣川流,翠撲客衣,經時不落。已而斜陽映山,蓮峰弄色,如金如碧,匪丹匪青,奇麗萬千,不可名狀。松生琥珀,夜即有光,地出醴泉,為國之瑞。

固宜降五靈玄老,隱函谷真人,或星冠羽衣,乘云而謁帝王者有之,或寶車羽蓋,駕龍而覲大羅者有之,招邀真圣,總集仙靈,則此又華山為一都會也。


吾友王公子淵,先覺而守道,獨立而全和,每語人日:我欲曳杖云林,舉觴霞嶺,斯志積有年矣。方畢婚娶,棄家入名山,修煉金液,不有太華其孰留意焉?!人曰:可矣。

公遂取舊藏《華山記》一通,慮有闕遺,更閱本郡《圖經》及劉向《列仙》等傳,有載華山事者,悉采拾而附益之俾,各有分位,不失其敘。以山水觀之,則峰穴、林谷、巖龕、池井、溪洞、潭泉之境,可得而見;以祠宇觀之,則官殿、寺廟、藥爐、拜壇諸神降現之處,可得而知;語其所產藥品,則茯苓、菖蒲、細辛、紫柏,俱中炎帝之選;錄其所出仙人,則清虛裴君、白羊公、黃初平十六真人盡預玉皇之游宴,而不與下界相關乎。噫!華山仙蹤圣跡於是大備,無不包也。

其文僅七十余篇,命工鏤板,務廣流傳,則豈曰小補之哉?既成,請余以文冠其首,余或拒且賀曰:余才乏卿云無力挽千鈞之筆,然喜見公之志即我之志也!我亦欲入名山合作神藥,未知明指。會公有此,乃成我之志也歟!

大凡入名山之中,合作神藥,必有所依。《書》日:為巫者,鬼必附之;設象者,神必主之。況修仙藥而入名山,豈山之正神而不佑我耶?其藥之成可立而待也。但勿謂青天空闊,白龍來遲,一旦造玄洲,會群仙,翔紫霄,朝太一,聽鈞天之樂,享九芝之饌,行亦未昧其他。有諸天之隱語,空洞之靈章,約與公異日道也。

時大定癸卯十二月壬申泥陽劉大用器之


唐玄宗御制序

天有四序,星辰辨其位。地有五方,山岳鎮其域。陰陽交暢,則物形焉。精氣相射,則神明著矣。

西岳太華山者,當少陰用事,萬物生花,故曰華山。踞中土西偏,七宮正位,是稱西岳。

按圖以察,削成而四方,信焉;立表以筭,其高五千仞,明焉。石壁杰豎而雄竦,眾山奔走而傾附。其氣肅,其勢威,其行配金,其辰直酉,前列華陽之谷,后壓華陰之郡,左抱桃林之塞,右產藍田之玉,下有方士真人、金鼎石室,上有明星玉女、仙草瓊漿焉。


《西岳華山志》
蓮峰逸士王處一 編


 華州圖經

  《昭文館記》云:蓮花峰,上有三峰,上接三光,中有石池二十八所,應二十八宿。青松綠竹叢生高岡,白云萃靄旋於幽阜,懷蘊金玉,蓄藏風雷,為大帝之別宮,乃神仙之窟宅也。

《方域志》云:華山,在華州華陰縣界。華州,按《禹貢》系雍州分野,自周宣王封母弟友於咸林,是為鄭國。至秦武公十一年,以鄭為縣。后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以鄭隸內史。漢以鄭隸京兆。西魏為華州。歷隋屬京兆,至恭帝義寧元年,稱為華州。

唐武后垂拱二年,改為太州。、中宗神龍年,復名華州。肅宗上元元年,更名鎮國軍,至上元二年,復名太州。寶應元年,卻名華州。昭宗乾佑四年,為興德府。光化二年,復名稱華州。宋更名為鎮潼軍,華陰因名華陰縣。后或為太華縣,或為晉陰縣,或為寧泰縣,或為仙掌縣。


  蓮花峰 仰天池 八卦池 太一池 白蓮池 二十八宿池 十丈蓮 玉井

  蓮花峰,一上四十里,卓立五千仞,上有明星玉女之別館、金天王之正廟、二十八宿池、黑龍潭、玉女洗頭盆、菖蒲池、仰天池、八卦池、太一池、太上泉。傍有玉井,生千葉白蓮花,食之令人羽化。

古詩云:

太華峰頭玉井蓮,

花開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

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憚遠,

青壁無路難夤緣。

安得長梯上摘實,

下種七澤根株連。


  太上山 老君洞 太上泉 菖蒲池 老君燒丹爐
  老子見周之衰,西邁流沙,至函谷關。關令尹喜,占其炁色,即知真人將過,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事,后隱華山。《昭文館記》稱:蓮花峰,為太上山,四面削成,高五千仞,回巒四合,三峰崢嶸,上廣十里,鳥獸不居。頂之東南峰有老君洞,次北太上泉,泉之傍有老君菖蒲池,其菖蒲葉細如劍脊,其根每寸九節,服之令人強健,延年益壽耳。蒼龍嶺之東北峰上,有老君煉丹爐。細辛坪,岳頂西南隅,方圓三四畝,盡是細辛,服之令人身體生香,聞及百步。古記所稱草似帛似布,今人所稱西岳布是也。


  紫柏
  岳頂東北峰上有紫柏,葉際碧露,以五月五日油囊接之,食者可作地仙。


  五粒松
  岳頂西南峰上有五粒松,平如偃蓋,上有青蘿長百尺,下生茯苓,具如人形,時生琥珀、夜即有光如荷花,晝如牛目,服之遐舉矣,夜可書字。


  明星玉女、玉女石馬、玉女洗頭盆
  明星玉女祠,在頂之中峰龜背上,立祠堂,有玉女石室,玉女圣像一尊,并玉女石馬一疋,其馬神靈異常,夜聞嘶瞰之聲,頂上隱者,常見之。祠前,有石臼五枚,臼中俱有水,號日玉女洗頭盆。其水碧綠澄澈,旱不竭,雨不溢。《 神霧經》 云:明星玉女持玉漿,餌之令人得神。


  玉女窗
  玉女窗,在云臺南峰,上有石門,入丈余,直上石窰如窗,望見南峰朋星玉女之別館也。


  石龜躡
  石龜,玉女祠在石龜上。其石似龜,東西八九步,南北二十余丈,兩頭壁立,其形如龜。前有石躡,猶如拆裂,闊可有五寸,其深不可測,以物投中,食頃猶聞其下聲,即古之進簡於岳府之所也。


  黑龍潭
  黑龍潭,在頂之南峰,上有仰天池、黑龍潭。人間嘆?旱,祈求必雨。宋崇寧二年,準敕神封顯潤侯。


  洞玄石室
  西岳洞玄石室,在頂之西北峰上,四絕。昔清虛真人裴君入此室,精思至道,積二十三年矣,降五靈玄老之所。其石室東西有二門,初入才容身,側入至室中,周回五六丈。東門上接云霞,西門下臨地中,有石道像,高三尺,戴三景扶晨之冠,石衣文如九色雜羅之文,像多古錢,其錢多腳一頭,多孔一面,有文云:大布大篆。


  筭場 蘆花池
  筭場,在頂上。后魏道士寇謙之,洞曉渾天儀,尤善玄像,曾定天元五紀,其筭有差,后成公興真人徉狂而來,假為貨客,誤觸筭籌,其筭乃合。謙之悔恨,獨居山林,遂隨真人去,棄其余筭籌化為葭荻,今名蘆花池是也。


  棋石
  棋石,在頂上東南隅別一孤峰上。遙望有石方如并榻,真若棋局。

漢武帝時,面前忽有人,羽衣星冠,乘云車,駕白鹿,而從天降。武帝驚問為誰,答曰:山中衛叔卿也。帝曰:若是山中人,乃朕臣也。忽失叔卿所在,帝甚悔恨,即遣使梁伯至山中,推求叔卿不見,但得其子,名度世。帝曰:汝父在何處?度世曰:臣父少好仙道,委家而去,入華山四十余年矣。

帝使梁伯、度世求之於華山絕頂上,望見其父,與數仙博戲於石上,但見紫霧郁郁,又見數童執幢節,立其后。

度世等望而百拜,叔卿曰:汝等何來?度世曰:帝恨前日倉卒,不得與父語。

叔卿曰:前為太上所遣,欲誡帝為窮黷事,而帝強梁自貴,而反欲臣我,不足與語,是以去耳。

又誡度世曰:汝慎不得為漢臣,亦不復為語帝也。梁伯、度世於是拜辭而反。事見列仙傳


  石仙人 瀑布 石仙洞 昭陽洞 正陽洞 西玄洞 水簾洞
  石仙人者,在岳北面半腹中。《登真隱訣》云:岳洞深三百里,中有瑤臺玉室,樹則蘇茅、芳林,碧泉則石髓、金精,遙望洞方圓可丈余,鳥道絕通,人蹤罕到,時出異色云炁。洞口上有丹石間青石,似丹青畫出仙人之狀,冠被衣服無不周備,高下大小如人形,號曰石仙人。上有瀑布,飛流直下三千余丈,其石仙洞又稱為水簾洞。其岳有四洞:東曰昭陽,西曰西玄,南曰正陽,北曰水簾。


  蜰遺穴
  蜰遺穴,在頂之西北峰。《山海經》云:華山有獸而翼,六足蛇身,出
  則天下大旱。


  巨靈掌 仙掌石月
  巨靈左掌,上有半輪石月,在頂之東北峰上。《遁甲開山圖》云:巨靈得玄元之道,與元氣一時而生,混沌之師九元祖也。漢武帝觀仙掌於縣內,特立巨靈神祠焉。


  華山靈異
  華山之頂,乃天真降臨之地,神仙聚會之鄉,降現之事極多,略敘其一二。

曾先聞異香,次觀瑞靄,或見千乘萬騎,或見玉女金童,或丫髻童子數百,或羽服道士踰千,或見珠幢而金傘,或見絳節而霓旌,或見騎龍騎虎人,或見乘鳳乘鸞客,或見金光滿地,或見火焰連天,或見紫霧騰空,或見祥云覆頂,或聞金鐘鳴。

其降見不一,或在最高峰上,或於仙掌峰頭,或集三公山,或聚西玄洞。昔清虛真人裴公隱於頂之西北峰上,曾降五靈玄老。中方大羅峰,王母數現,或衣黃裳,戴金冠,乘寶輦,駕五色斑龍九頭,上有羽蓋,左右金童、玉女、仙官、將吏,莫窮其數,后於現處建其祠堂。唐貞觀中,山下建王母觀。華山之西,有一山名曰羅敷山,大歷五年,有天、地、水府三官降現,又感代宗皇帝夢中,后劫修三官院,至咸平中,更為承天觀。


  神林
  華山之上,山之下,或谷內,或廟道中,但有生死樹木,名曰神林,禁人采伐,如有犯者,立禍於身。山之西南隅有一林,侵天松檜,乃岳神游宴之處,名黑山林。有樵竊采之者,火燒虎食甚眾。


  御道
  御道,在仙掌峰之北,乃升岳之路也。漢武帝、唐玄宗曾游此,因名御道。今兩傍有石臼子,乃當時栽闌干,用錦繡遮護危險。峰頂須由御道跨蒼龍臨云臺天井,徑下有百尺狀,自頂至青柯平二十里,青柯平出谷口二十里。


  張超谷
  張超谷者,后漢張楷字公超結廬之地。學者如市。又能為五里霧,故稱張超霧市。每跨蹇驢入市,晚即攜壺帶酒而歸。


石羊城仙谷
  石羊城,在張超谷之西,乃黃初平、黃初起弟兄二人得仙之地,山谷故名仙谷。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少時,家使牧羊,久而不歸。其兄初起尋覓近四十年矣,后聞市中有一道士,言人休咎,其驗如神。初起乃問之,道士曰:太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名初平,是卿之弟耶。初起拜謝,即隨道士入此谷中,見弟悲喜,語畢,問弟:羊今何在?初平曰:僅在山東耳。兄初起往視之,但石而還。與弟曰:弟兄俱往。初平乃叱石曰:羊起。於是白石盡變為羊,數萬頭。兄初起叩頭曰:弟獨得仙,吾可學乎?初平曰:若有志,可得也。初起便棄妻子,拜弟為師,后乃俱成列仙矣。叱石處,四面寬廣,有似城壘,今人稱為石羊城。


文仙谷
  文仙谷者,乃是呂真君隱居之所也。真君來此,易姓姬,更名洞明,道號抱真子。居華山蓮花峰下,文仙谷內,結庵四十年矣,人無識者。

紹興丙子中秋前一日,謂門人劉裕之日:張翁、驪母升玄待吾久矣,因作頌曰:

上面一個口,下面一個口。

世堅堅的有,盛水不交漏。

囑付裕之訖,怡然外化。裕之即藏遺骸於石室,后數歲,先生神現泗州塔,自題詩云:

姬州墨客,羽化三峰。

又數載來謁裕之,題詩云:

昔日曾居此,埋名四十春。

紅塵多少客,誰是識余人。

又詩云:

余曾十載攻文墨,

萬卷詩書鎖胸臆。

浮萍云水寄家緣,

住在蓮峰人不識。

后云回公題。

裕之尋所瘞尸處,惟見空棺,中有二口呂字之事。由是,時人方悟是呂真君也。

真君唐太宗朝得道,至今五百年矣。

元豐問題琴臺詩云:

野人本是天臺客,

石橋南邊有住宅。

父子從來只兩口,

子好歌時我好拍。

又詩云:

四海遨游一野人,

兩壺霜雪是精神。

坎離之物會收得,

龍虎丹行運水銀。

其碑見在文仙谷,今稱為羽谷庵。


  牛心谷山
  牛心谷者,昔楊震微時,隱遁居此,講授群書,學者如市,其谷多槐,故稱楊震槐市。其山巖間多有五色?鳥,山上有雪,天王圣跡雪中觀之,惟顯天王披銀甲騎驟白馬之狀。


黃神谷
  黃神谷者。岳之東,乃是真人黃蘆子隱居之所也。黃蘆子者,楚人也,姓葛名越,但居此山,號曰西岳公。

其治病有千里而來者眾矣,或寄與姓名,病無不愈。若禁虎狼不敢動,飛禽不敢飛去。受術於赤松子,年過八十,力舉千斤,行及奔馬。時大旱,召出潭中龍,催促使升天,降大雨。一朝乘黃龍而去矣。


藏馬谷 藏馬龕
  藏馬谷者,在岳東。漢武帝求仙於華山下,造集靈宮、存仙殿、望仙門,有神馬自華山出,帝令置內棧,馬不久留,令人尋之,見在此山谷中石龕下,故名藏馬谷、藏馬龕。東北澗中石上,馬跡尚存焉。


毛女峰
  毛女峰,在岳之西。毛女,字玉姜,秦始皇宮人也。見國祚流亡,遂負琴入華山此峰上隱居,服松柏葉,飲泉水,體生綠毛,世人以見之所稱毛女洞,至今洞中有鼓琴之聲。有道人得見此洞。峰下有白石寺,廢已久。


云臺峰
  云臺峰,岳東北,其山兩峰崢嶸,四面玄絕,上冠景云,下通地脈,嶷然獨秀,有若云臺。下有穴,昔有人入此穴,東出方山行,云經黃河底上,聞流水之聲。

周武帝時,有道士焦道廣獨居此峰,辟粒餐霞,常有三青鳥,報未然之事。周武帝親詣山庭,臨軒問道,因而谷口置云臺觀。后弟子洪仙等,見師道廣乘一物如麟,往而不返矣。


試鑿穴
  云臺北峰北面,有一試鑿穴,可高百尺,其深不測。穴邊有一堅石如鑿,大小闊狹,狀如鑿出。乃希夷先生蛻骨之穴。


白云峰
  白云峰,在岳之東北。唐明皇妹金仙公主修行之所,名曰白云宮。八仙洞、看岳棚、上竹園、下竹園、棗樹、栗子林、花圃、藥畦、硙碓見在焉。白雲側有焦真人石洞。


白羊峰
  白羊峰,在岳之西北五里。層崖晃朗,洞室空蒙,每至三元八節及諸齋日,即有神燈,或三或五見於巖壁。

昔有人隱此峰,莫知其名姓,常乘白羊,往來塵世。后與弟子介琰俱登仙,以此號為白羊真人。真人有禁山籙,及制虎豹狼熊符七十道行於世也。


松檜峰 朝來峰 玉柱峰 玉秀峰
  此四峰上盡是青松檜橋,常有異色云氣覆之。其峰聳翠孤巒,人跡希及之也。


焦公巖
  焦公巖,在岳東南,真人姓焦,字孝龍,河東人也。常餐白石,或分與坐客,其味如芋。后遭野火燒其庵,鄰峰人往視之,見先生危坐於火中,庵燒盡,先生乃徐徐而起,衣服并無焦灼。后數載,天忽大雪,人覓不見,忽於雪中單衾而臥,顏色赫然,如勝夏之狀,或老或少,至今人有遇之者。


神土巖 仙油碽 避詔巖
  神土巖,在云臺東南百步,焦道廣精思所感,欲構房廊,石上涌出神土,用盡復生,于今尚然。

仙油碽,在云臺峰壁中,焦道廣每設齋醮天降油于此碽。自道廣乘麟之后,此油不復見矣。

避詔巖,在華山之西南,古之隱遁之士,避詔冥隱於此處也。


白鹿龕
  白鹿龕,在岳之東,升岳路之右,是仙人魯女生置。白鹿龕有飛泉滴流。魯女生者,是華山古之得道仙人也,在華山二百年,莫知所之。后忽有人岳廟前逢女生,乘白鹿,從玉女十人,與人別而去。


太極總仙洞
  太極總仙洞,在毛女峰之西壁中,有洞乃曰太極總仙洞,其下有車箱潭。


王刁三洞
  王刁三洞,在岳之東。仙人王遙,字伯遼,鄱陽人也。有妻無子,頗能治病,病無不愈,亦不祭祀,不用符水針藥,或有邪魅作祟者,畫地為獄,叩石呼之,皆見狐貍單()音振蛇之類,皆斬而焚之。

王真人以竹篋令弟子錢哥以九節竹杖擔之,十余年未嘗見開,或逢羽衣,并不顯,夜行見有炬火前導。后至此巖洞中,見有友人刁自然,遙開竹筐,取出五舌竹簧三枚,三人共鼓之,及王遙辭而去,刁自然云:卿當早來,不可久在塵寰,再期此洞處。后王、刁、錢哥俱登仙矣。

上洞莫能到,中洞有飛石遮于洞門,下洞隱居者皆在其中。


碧云洞 碧云溪
  碧云洞、碧云溪,在岳之東,乃鄭云叟、羅隱之、翟士端、鄭隱此四高士隱居之所也。

鄭遨,字云叟,南燕人氏,高節不屈,棄其妻子,聞華山五鬣松凝脂千歲,能延年卻老,至此洞隱居。天成中,以拾遺詔不起,賜號曰逍遙先生。

羅隱之,居臨江軍新淦縣玉笥山玉梁觀道士。來居華山,或臨水,或登山,一觴一詠,高情自適,天福中,賜號曰希夷先生。

翟士端,字表正,齊人也。博通九經,祥符中,真宗幸汾陰,禮召不起,無疾而逝。七日肢體猶溫,及火之,有聲如雷,五色光炳耀。

鄭隱字明處,兗之奉符人也。左臂上有黑黡子,如北斗狀,常居王刁三洞口,自冬涉春不出,人異之。祥符中,真宗祀后土,還駐蹕驛,下詔行在,賜號貞晦先生。又賜《 歸山歌》云:

岳中逸士本藏名,

常詠琴樽適性情。

盡日臨流看水色,

有時隱幾聽松聲。

遍游萬壑成嘉遁,

偶出千峰玩治平。

談希夷,究玄默。

沃予心,號無極。

辭城闕,歸山林,

樂爾志,號何深。

已薄紛華存素音,

好將吟嘯暢沖襟。


壺公石室
  壺公石室,在岳之西北孤峰上,有石室可容十余人,有泉。東北入霧市谷,東谷中即后魏道士寇謙之筭場,西谷中修羊公石榻穿之所。

壺公者,莫知姓名,常懸空壺於座上,日入之后,輒跳入壺中。費長房從之學,令住此石室中,有一方石,廣丈余,壺公以茅繩系之,懸於空中,令長房坐,外石下使諸蛇蟲竟來嚙繩,繩欲斷而長房坐臥自若,終無懼也。公至憮之曰:子可教矣。賜子為地上主者,今令乘竹杖而歸,后至葛陂,投於陂中,竹化龍而去。得役鬼魅之術。


三公山石室
  三公山,在岳之東南,有三峰嶷然各秀,上象三臺,副此列岳,故號三公。燕濟,字子微,漢明帝時人也。隱此石室,服術、黃精,恒散發,亦有練巾,惟月朔節乃著之。時復一琴一詠,常有黃白云覆其上,后辭別交友,乘云而去。


長春石室
  長春石室,在云臺山側。大唐貞觀中,有道士杜懷謙居此石室,斷谷不食,好吹長笛,令人多買笛,至於隅一吹之,投於巖下,笛盡,更供巖中,累月不動,自號長春先生。今石室嶷然,笛聲不絕。


修羊公石榻
  石榻,在岳之西北仙谷中,石室有石榻,修羊公常臥於其石榻上,盡穿陷,常不食。見漢景帝,問曰:公有何能?公不答,即化石羊,題其背有字云:修羊公謝天子。后置石羊於通靈臺,羊又去,不知所之。


臥仙平
  臥仙平,在張超谷內。有一石室所,張超真人蛻骨之室,為樵牧嬉戲於其間,有飛石自空來塞其穴,今只稱臥仙平也。


種藥平
  種藥平,王暉真人常餌蒼術黃精,有驅虎豹之術,每種黃精,即駕虎豹為耕耘,常乘虎豹,其韉轡之屬,竹杖策之,威如人乘騾馬之狀。常韻九字詩百余言,人莫解其意。后乃升天,不復見之。


醴泉 玉泉
  醴泉,在古庵直下,其水微有酒香醇味,為國之瑞,屢招鳳飲,傍有玉女神祠。

玉泉,在張超谷口,其水色如漿,因此置玉泉院。二泉皆腹漿玉髓,人久服之,可去沉疴也。


黃龍潭
  黃龍潭,在神谷口。祈雨感應,神封廣潤侯。


車箱潭
  車箱潭,在仙谷裹一十里,乃太極總仙洞直下。

宋仁宗皇帝明道年,每歲朝廷遣使投金龍玉簡。宋徽宗皇帝崇寧二年,奉敕封為豐潤侯。

按《水府記》云:天下一十八處水府,華山車箱潭乃第七水府也。與東海、南海、溫江同,即投金龍一簡之處也。


駕鶴軒
  駕鶴軒,在中方半路,乃金仙公主成道乘鶴升天之處也。


神姑林
  神姑林,在黃神谷內。次東有獨坐姑姑廟,其林合圍,松檜數萬根,禁人樵采。


古柏行
  古柏行,晉太康九年,太守魏君實來去西岳古廟,道栽柏不知其幾千根也。兩傍烽堠以千字文為號,禁人牧放樵采。


無憂樹
  無憂樹者,陳希夷先生庵傍之樹也。先生姓陳名搏,字圖南,道號扶搖先生,亳州真源人也。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因肆意山水,后之華山云臺觀古基,辟荊榛而居之。

語人禍福,若合符節。后柴世宗召見,留禁中月余,拜諫議大夫,固辭不受,賜號白云先生。至宋太宗詔,方赴召,服華陽巾,草履垂絳,以賓客禮見延英殿,賜坐,問之久,賜號希夷先生。有《指玄篇》、《釣潭集》、《超苦海詩》、《入室還丹訣》、《三峰寓言》行於世。


上方白云宮 中方太清官 下方云臺宮今即觀也 西岳真君殿 華岳觀 鹿圈觀 拱極觀 太平興國觀 王母觀 仙宮觀 休糧院 臣靈神祠 蘭石院
  上方、中方、下方,此三宮皆因羽人焦道廣興建。唐玄宗天寶中,命右補闕集賢學士衛包撰《修三方記》。

西岳真君廟,崇寧年,改為崇寧萬壽觀;紹興年,政報恩廣孝觀;阜昌年,改為迎祥觀。昔司馬溫公奏天下建置五岳真君,給賜金牌,永鎮洞天福地。

華岳觀,漢武帝修建,后至祥符中,因四高士而復興也。

鹿圈觀,元在竹谷嶺西,於大觀中,因道士仇潤之請,額修建於華山之下也。

拱極觀,宣和年修建於岳前社。

太平興國觀,元在關谷內,紹興年,因道士焦虛請,額修建於華山之下。

王母觀,元在大羅峰下,古有廟焉。至唐貞觀中,修建華山之下。

仙宮觀,金仙公主所居之宮,乘鶴之后,敕修為仙宮觀。

休糧院,在柏行內,太平興國年,太宗紹興休糧道者赴闕,賜經一藏及還山詩,賜號巖靜大師。有《休糧詩》三百章盛傳於世。

蘭石院,廢已久,惟存巨靈神祠,漢武修建焉。


拜岳壇
  拜岳壇,乃漢武帝拜祀之所也。至唐太宗修為鎮岳靈仙寺,后或名勝會院,或名昭慶寺。


宣澤亭
  宣澤亭,宋真宗拜岳壇,在太華驛之側,太中祥符四年七月二十日,真宗拜岳之所也,仍賜名為宣澤亭,有御制碑,龍首、龍座,昔為禁地。


素靈宮
  按《太平廣記·馬周傳》華山有素靈宮,有仙王,乃總天洞府及十洲三島神仙之所也。


極真洞天
  極真洞天,按《十大洞天記》:第一王屋山小有洞,周迥一萬里。杜甫詩云:萬里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第四華山西玄洞,周回三千里,名極真洞天。

其洞中天地高大,日月、星辰、風云、草木與外無異,惟日月停輪耀赫,朗接太空,乃長春之境也。宮闕樓臺,盡是金玉七寶所成,傍生紫林、芳花,玉髓、金津,并洞天之景也。

素靈真人贊極真洞天頌曰:

異果奇花不可名,

尋真何用到蓬瀛。

碧云天地洞中列,

白玉樓臺象外生。

萬壑芝蘭盤峭拔,

千峰嵐靄聳崢嶸。

八公曾此分金液,

服盡全家上太清。
  

總仙洞天

按《三十六小洞天記》云:第一霍童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第二東岳泰山洞,周回三千里,名蓬玄洞天。第三西岳華山洞,周回三百里,名總仙洞天。

素靈真人贊曰:

墜石為仙號七星,

五門日月配玄程。

云飛雨散天中去,

管得林巒生異名。


華山之神封金天王懿號冊
  冊金天王順圣帝華山之神。能興云致雨,而西方為最貴矣。

軒轅黃帝游焉,以會神;虞舜望焉,以覲群后;爰因夏氏,以迄隋室。朝更五姓,載歷三千;祀典相因,舊章未改。壇場廟宇,何代不修?一禱三祀,無歲而缺。所以報生植,事靈神,未嘗有息也。其神祉休明災淫、慝亦未嘗絕也。

神之祠在黃神谷口,漢興光初遷於官道北,建立宮殿,庭祀事、牲器視三公之禮焉。

唐先元三年。


 西岳華山志 竟




(道藏讀書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西岳華山志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山川典 卷六十七
顏真卿《西岳太華山碑銘》高清附釋文
西岳華山志-金-王處一
【轉】華山
華山風景(陜西)(P1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东| 英吉沙县| 兴隆县| 丰台区| 玛沁县| 洛宁县| 明星| 宁阳县| 泰州市| 湘西| 安龙县| 濮阳市| 永德县| 建始县| 西畴县| 门源| 朝阳县| 新蔡县| 南木林县| 中牟县| 宣汉县| 曲周县| 神池县| 杨浦区| 台山市| 阜南县| 萨嘎县| 达尔| 孝义市| 北辰区| 阿尔山市| 长兴县| 灵宝市| 翁源县| 天门市| 东安县| 原阳县| 德安县| 巴东县| 长岭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