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惠曼生于1914年,她是好萊塢為數(shù)不多的在電影電視兩方面都成績優(yōu)秀的女演員。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簡的電影事業(yè)處于巔峰時期的時候,她出演了第一部電視連續(xù)劇——簡.惠曼劇院。在1958年至1980年間,惠曼偶爾會在一些電視劇和電視電影中客串。在1981年,她因在CBS黃金時間上映的電視劇安吉拉.錢寧中的出色表演又一次在電視表演上取得成功。 PS. 她是里根總統(tǒng)的前妻
雪莉布思1898年出生在西爾瑪福特,1992年逝世。雪莉布思12歲起就在業(yè)余藝術(shù)家的劇本中出演角色。4年之后,她踏上了自己的職業(yè)演藝生涯。1925年她首登百老匯舞臺,與翰弗來·鮑嘉主演了《地獄喪鐘》。在百老匯摸爬滾打近十年后,布思終于等到了她人生中第一個重要角色。憑借1950年在舞臺劇《蘭閨春夢》中的演出,布思榮獲了托尼獎和紐約劇評人獎。1952年的電影版《蘭閨春夢》是布思的電影處女作。她憑此一舉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布思出演過許多影片。而在她晚年時期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電視劇《黑茲》而中的女仆扮相。在出演了電視劇A Touch of Grace 后,布思便退出了演藝圈。
喬安娜·伍德沃德1930年2月27日生于美國北卡洛萊納州的托馬斯維爾。她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xué)讀書時曾參與校園劇的演出。移居紐約后,她同時就讀于Neighborhood Playhouse和Actors‘ Studio 兩所表演學(xué)校。在1953年與百老匯簽約成為威廉·英奇的舞臺劇《野餐》中的臨時演員。在那里,她遇到了保羅·紐曼,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她和丈夫紐曼被譽為好萊塢最成功的夫妻之一。伍德沃德不僅是最受歡迎的電影明星,她在電視劇,戲劇和社會活動中的表現(xiàn)也備受矚目。伍德沃德在1954年出演電影《情人》后轉(zhuǎn)向電視方面發(fā)展。她在許多電視節(jié)目中都有出色表現(xiàn)。
好萊塢第一位先后囊括葛來美獎、艾美獎、奧斯卡獎及東尼獎等各大獎項于一身的超級巨星芭芭拉史翠珊。史翠珊生于1942年,她很年輕就已經(jīng)活躍在舞臺上,上世紀60年代末憑著銀幕處女作《妙女郎》一鳴驚人,且與影壇傳奇凱瑟琳·赫本分享當年的奧斯卡影后殊榮。之后史翠珊一直歌影雙棲,拍過不少讓人難忘的好電影,也唱過很多教人一聽鐘情的電影主題曲,誰會忘記那首濃情化不開的《The Way We Were》(《俏郎君》主題歌)和片中金發(fā)俊朗的羅伯特·瑞德福。史翠珊比同輩大紅大紫的女演員更具野心之處,是她很早便有演而優(yōu)則導(dǎo)的野心和準備。《恩桃》、《歲月驚情》和《離譜戀曲》未必是人見人愛的所謂經(jīng)典電影,但絕對能表現(xiàn)出史翠珊作為一個女性導(dǎo)演的堅持、喜惡和韌力,尤其是她對女性面對人生轉(zhuǎn)折點的變數(shù)和波折,最終都是以偉大的愛去化解一切危機和怨恨。單憑這個史翠珊電影的共通主題,便值得我永遠鐘愛和期待她的導(dǎo)演作品了。
莉莎·明尼里是著名影星朱迪·加蘭與歌舞片大師文森特·明尼里的女兒,自小受到父母與環(huán)境的熏染,小時候的她很多時候都是在米高梅的片場——她父母工作的地方度過的。在14個月大的時候,她就在影片《In the Good Old Summertime》中露面了,這應(yīng)該是她在大銀幕上的處女作了。莉莎·明尼里7歲就登臺表演歌舞。由于父母在她5歲時仳離,她童年過得很不安穩(wěn)。為了脫離父母的陰影,她在16歲幣蝗朔傻槳屠瑁嘌?guī)气质,几各|潞笏址賞υ跡φ靼倮匣閬肪緄吶浣恰C髂嶗锏難菹廢赴蕓斕乇環(huán)⒕虺隼矗?963年,明尼里演出的戲劇《Best Foot Forward》在百老匯一連上演七個月之久,第二年她母親邀請她一起到倫敦演出,結(jié)果是大受歡迎,而這次成功對明尼里來說是具有轉(zhuǎn)折意義的演出,觀眾對母女兩代人的同臺演出表現(xiàn)了相當?shù)呐d趣,這次演出使她不但在演藝界名聲大震,而且和母親朱迪·加蘭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也得到有效的舒解,另外的一個收獲就是她結(jié)識了第一任丈夫——朱迪·加蘭的朋友彼得.艾倫。 莉莎·明尼里在19歲時演出戲劇《The Red Menace》,這使得她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東尼獎得主。她平時的工作主要是放在舞臺劇以及歌舞表演等,她的電影作品并不太多,但是成績卻不容小視。她在67年成功地轉(zhuǎn)入電影界,第二部影片《 何日君再來》,使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72年莉莎·明尼里主演了影片《歌廳》,莉莎·明尼里則憑借在片光中光芒四射的演出勇奪奧斯卡后座和第三十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以及第二十六屆英國電影學(xué)院獎最佳女演員。 和許多好萊塢明星一樣,莉莎·明尼里的婚姻同樣是曲折漫長,三次婚姻及數(shù)度愛情,雖然都以離散告終,可是也頗值得回味,其中一位情人——導(dǎo)演馬丁·斯科西斯本業(yè)以拍黑幫暴力片出名,不過為了莉莎·明尼里,他卻專門找來羅伯特·德尼羅和她合演一部音樂味濃郁的愛情片《紐約紐約》。莉莎·明尼里的電影作品不太多,演戲以外的時間,除了演出百老匯的歌舞劇外,她也出過唱片,另外還經(jīng)常在各大夜總會登臺獻藝,她還是代表最新時尚的54俱樂部的經(jīng)常嘉賓。
黛安·基頓于1946年1月5日出生于美國加州。她天資聰穎而又多才多才,早在70年代便已在美國影壇嶄露頭角。1972年,黛安·基頓主演了影片《再來一次,沙姆》。她那率真自然的演技博得了觀眾們的交口稱贊。此后,她又在《愛情與死亡》、《安妮·霍爾》、《Looking For MR. Goodbar》、《曼哈頓》等諸多影片中扮演角色。在《Looking For MR. Goodbar》一片中,黛安·基頓飾演了一位70年代的受壓抑后又重新獲得解放的女教師,而在《安妮·霍爾》中,她更是盡情展露了其表演才華,她也因此而捧走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吉拉汀·佩姬生于1924年,她是一名內(nèi)科醫(yī)生的女兒,她在17歲時成為一名職業(yè)演員,1952年因其在田納西·威廉斯導(dǎo)演的一部非百老匯戲劇作品《夏日煙云》的表演而大受指責(這部作品最近剛被威廉姆斯在他的獨幕劇Eccentricities of a Nightingale中進行延伸)。同年,佩姬與約翰·韋恩聯(lián)合出演嚴肅影片3-D Western Hondo。太不規(guī)則,太活潑善變,太過挑剔的佩姬不甚適合20世紀50年代的電影演員職業(yè),但是這個時期她在百老匯卻享有盛名。1959年佩姬再次在田納西·威廉斯的《青春美女》中擔綱女主角。并且她還出演《夏日煙云》以及《青春美女》電影版的角色,并因這兩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提名。1985年,她終于以《邦蒂富爾之行》一片獲最佳女主角,并于兩年后,即1987年逝世。
曾以1987年《神經(jīng)錯亂》獲奧斯卡影后的資深女星雪兒自1971年起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The Sonny and Cher Comedy Hour》擔任了三年的節(jié)目主持人,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后來她從電視圈轉(zhuǎn)戰(zhàn)電影,1987年以《神經(jīng)錯亂》成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好萊塢闖蕩三十幾年來,敢穿又敢露的雪兒不論服裝、發(fā)型都曾經(jīng)一度引領(lǐng)風(fēng)騷,她的感情私生活更是八卦媒體喜愛的追逐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