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朝慈禧太后可能因為吃太多葷腥厚味,出現(xiàn)了咳嗽胸悶、眼睛昏糊、手心足心發(fā)熱等癥狀,最后連垂簾聽政都覺得有些支撐不住了。朝廷醫(yī)官給慈禧太后治病用的都是貴重的藥品,結(jié)果病卻越治越重。慈禧太后病得不耐煩,天天責(zé)罵醫(yī)官們無能,文武官員見之亦手足無措,只得張榜求醫(yī)。
榜文貼出后的第五日,有一位姓錢的民間郎中想,慈禧太后貴體,長期養(yǎng)尊處優(yōu),每日山珍海味,本來就沒有虛象,貴重補品服得再多也必定無效,而此咳嗽胸悶、發(fā)熱目昏之癥,當屬肺熱,該先去熱清肺才是。他又想起半年前自己的母親亦患過同樣的病,曾用枸杞的根皮試治而愈。于是,他就帶著藥大膽前去揭榜,并親自煎湯給慈禧太后飲服。
慈禧太后連服數(shù)日,原有的不適果然消失了。慈禧太后高興之余,間他所用何藥?錢郎中想,此藥是枸杞的根皮,但“枸杞”和“狗吃”咬音很相近,如果慈禧太后一時聽錯而造成誤會,自己豈不遭滅頂之災(zāi)。想到此他只得隨口編造出一個名字,說叫“地骨皮”。
中藥地骨皮,茄科植物枸杞或?qū)幭蔫坭降母稍锔ぁ5毓瞧の陡剩院粴w肺、肝、腎經(jīng),有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現(xiàn)代研究證實,地骨皮除了有解熱作用,還有降壓、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對多種細菌、真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有促進成骨細胞增殖作用。此外,地骨皮尚有止痛作用。
《食療本草》:枸杞“根:主去骨熱,消渴”
地骨皮甘寒清潤,入肝、腎經(jīng),善清虛熱、除骨蒸,為涼血退熱除蒸之佳品,如清骨散(《證治準繩》)。地骨皮入肺經(jīng),能清泄肺熱,可治療肺火郁結(jié),氣逆不降治咳嗽氣喘,如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地骨皮能入血分,清熱涼血以止血,還有能清熱瀉火而生津止渴。
中藥枸杞子,單指寧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實。枸杞子味甘、性平,雖然和地骨皮同歸肝、腎經(jīng),但功效卻不同。枸杞子長于滋腎精、補肝血,為平補腎精肝血之品,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本草經(jīng)疏》中稱枸杞子“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nèi)熱補益之要藥”。
地骨皮與枸杞子,一根一果,一清一補,甚至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