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
舌苔癥狀:舌色淡紅、舌體胖大、嫩邊有齒痕
比起平和質,氣虛質的舌苔顏色就淡了很多,舌體還肥大,這種人經常感覺氣短、疲乏沒力氣,不愛說話,還容易感冒。
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是由于一身之氣不足,以氣息低弱、機體、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
原因:先天本弱
家庭成員多較弱
孕育時父母體弱
早產
后天失養或病后氣虧
人工喂養不當
偏食
厭食
因年老氣衰
節食減肥
“勞則氣耗”
“久臥傷氣”:長期不運動,四肢的功能有所下降,氣的運行就會變慢,影響到脾的功能,脾的功能受到了影響,自然就會影響到氣血的生成,上到了氣。
腎為生氣之根
脾胃為生氣之源
肺為生氣之主
先天之氣(元氣):腎氣;后天之氣(宗氣):脾胃——吃喝,肺——呼吸
表現:有氣無力,底氣不足,氣上不來,不愛說話,說話費勁,聲音低小,疲倦,稍動就出汗,汗冷嗖嗖的,一方面是衛氣不足,固護作用減弱,機體的津液變成汗液從肌膚出來,另一方面,氣虛,氣不足,氣的溫煦功能就發揮不出來,所以就會出冷汗;臉色偏黃或偏白,眼神不靈光,口唇色淡,愛吃咸味厚味,頭發不黑亮,有時頭暈,記憶力不好;有時大便不成形,總覺得未解干凈或雖然便秘但不硬,經常上廁所時間很長;舌淡、胖,邊有齒痕,脈緩慢;性格內向,膽子小,不喜歡冒險,穩重但不活潑;怕冷、怕風、怕酷暑,生病不易好。
快速掌握氣血的三種表現:
第一種,表現在上焦,心和肺
心氣虛:感覺全身疲乏無力,精神不好,懶洋洋的;渾身疲憊,總想躺在床上,不愛說話,說兩句話也沒用力氣;總覺得心慌,怦怦的,好像心要跳出來似的;睡過的床,躺過的沙發感覺濕漉漉的,老出汗;舌質淡,胖,脈無力。
肺氣虛:沒用特別的原因,只要變天,只要風大點,就老感冒,感冒時大汗淋漓,兩腿發軟;講話聲音很小,氣不夠用。
第二種,表現在中焦,脾胃
瘦骨嶙峋,飯量不大,總不長肉,總覺得肚子脹,飯后更脹;大便稀,時間長;臉色蠟黃蠟黃的,沒有神采;舌頭有明顯的牙齒印。
第三種,表現在下焦,腎
血液老不穩定,在高血壓的底線,老覺得頭暈眼花,看東西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安靜的時候還耳鳴,總覺得像蟬叫;腰時不時酸軟;最突出的是晚上老是起來小便。
氣虛體質常見病因:
先天稟賦不足,長期飲食失調,情志失調,久病,勞累。
氣虛體質多因先天稟賦不足、長期飲食失調、情志失調、久病、勞累之后,年老體弱引起心、肺、脾、腎功能損傷,因心主血脈,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為“氣生化之源”,因此氣虛體質易導致推動血液運行作用減退,體內氣的化生不足,機體防御外邪,護衛肌表,維護內臟位置功能減退的病證發生。
氣虛體質特征
氣虛體質常出現: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白,氣短懶言,體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苔白,脈虛弱。
五臟氣虛在臨床上均可見,以心肺脾腎常見,除上述氣虛證常見臨床表現,同時并見心、肺、脾、腎氣虛的相應病變而見不同癥狀。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平素抵抗力弱,病后康復緩慢。
氣虛體質證癥狀表現多端,以補氣益氣為主。
腎氣虛證
證候: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治則:益氣補腎。
艾灸取穴:關元,神闕,太溪,涌泉
心氣虛癥
證候:心悸,胸悶,舌質淡,脈虛結代。
治則:益氣養心。
艾灸:內關穴、公孫穴,神 堂穴,膻中穴。心俞穴。
肺氣虛癥
證候:咳嗽無力,少氣短息,動則益盛,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脈弱。
治則:補益肺氣。
太淵、肺俞、太溪(太淵,肺俞,合谷,中府都是肺經補氣要穴,太淵主補肺氣兼滋肺陰,合谷補肺氣兼理腸氣,中府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肺俞純補肺氣少兼理氣。
脾胃氣虛癥
證候:飲食減少、食后胃脘不適、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
治則:健脾益氣。
艾灸:脾俞,中脘,足三里穴
小兒脾胃虛弱:大椎,身柱,中脘,神闕,胃俞,四縫等。
氣虛艾灸養生保健:神闕,關元,氣海,足三里,涌泉穴
氣虛體質形成的原因
先天性氣虛
1. 大病久病以后,元氣大傷,就此體質進入氣虛狀態。
2. 長期的過度用腦。
3. 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是一個重體力勞動者或者是職業運動員,若干年下來它就會傷氣。這種人到了中年以后,外形呈一種假象了,他實際上還是氣虛,形體過勞會傷氣。
4. 節食。女孩子節食形成氣虛。
氣虛體質易得病癥
易發胖
這與陽虛的人容易發胖道理很像,但陽虛的人發胖多數是水偏多,氣虛的人發胖多數是痰濕重。
1. 低血壓。
2. 過敏性鼻炎。
3. 慢性支氣管炎。
4. 不運動也出汗。人體所有的排泄一定要適度。比如該出的出不了,大便該出的出不了,體內就會有毒,皮膚就出狀況。
5. 習慣性便秘。
6. 色斑。會在額頭,口唇周圍長有大面積色斑,特點是面積大,顏色淡。
7. 炎癥。氣虛的女性容易得炎癥,最典型的就是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治療一定不能傷氣,如果老是清熱解毒,氣越傷,慢性盆腔炎就越難治。
8. 月經不調。
如何辨別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的3大癥狀
看體態:氣虛體質的人都偏胖,但胖而不實,肌膚很松軟,這就是常說的“虛胖”。中醫學對這樣的體質有一個專有名詞,就是“尊榮人”,即養尊處優的人。
不耐寒熱:氣虛體質的人不耐寒熱,一熱就容易出汗,一降溫就怕冷怕風,因此很嬌貴。
容易疲乏:氣虛體質的人很容易疲乏,講話聲音較低,不喜歡高談闊論,容易患上感冒及內臟下垂等病,如胃下垂、腎下垂等等,舌質偏淡,脈象偏細軟。
飲食補脾健胃調理氣虛
氣虛體質主要是由脾肺不足所引起,中醫五行的說法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因此脾虛是氣虛體質的根本原因。因此,氣虛體質的人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菇、大棗、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蘿卜等。
黃芪補氣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歸肺、脾經。
【功能與主治】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黃芪的主要藥理作用:
(1)保肝;
(2)抗應激;
(3)抗腦缺血;
(4)抗氧化損傷;
(5)促進造血功能;
(6)調節免疫功能;
(7)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強心、保護心肌細胞、調節血壓;
(8)對物質代謝的影響:對糖、脂肪、蛋白質和核酸代謝的影響。
推薦藥膳
【黃芪童子雞】
材料:取童子雞1只洗凈,用紗布袋包好生黃芪9克,取一根細線,一端扎緊紗布袋口,置于鍋內,另一端則綁在鍋柄上。
制作:在鍋中加姜、蔥及適量水煮湯,待童子雞煮熟后,拿出黃芪包。加入鹽、黃酒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可益氣補虛。
山藥粥:
材料:將山藥30克和粳米180克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飯時食用,具有補中益氣、益肺固精、強身健體的作用。
山藥粥
主料:山藥200g 糯米130g 花生米50g 輔料:冰糖適量 阿膠棗適量
步驟
1.主原料圖:鐵棍山藥特別粉面好吃
2.糯米、花生米提前浸泡3個小時后放煮鍋里,然后加適量水
3.大火燒開轉小火繼續熬煮
4.山藥去皮切滾刀塊
5.待糯米和花生米煮到7、8成熟時倒入山藥塊繼續熬煮
6.加少許冰糖
7.最后倒入阿膠棗
8.小火繼續熬煮至黏稠即成
山藥粥:
這是一碗營養非常全面好喝的粥,里面的山藥、花生米、阿膠棗等都是富含多種營養素的食材,做法雖然簡單,但是味道香甜口感綿軟,非常好喝。冬天多食山藥對身體大有補益。中醫認為黑色入腎,黑色食物具有補腎的功效,而白色的山藥除了健脾補肺,更可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