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雨水逐漸減少,空氣濕度降至人們生活所需限度(相對濕度70%)以下。因而,天氣干燥,草木漸枯。燥是秋季的主氣,屬陽邪,秋燥傷津,傷津而見燥證。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深秋)。
初秋,仍有夏的高溫,加上天晴少雨,氣候干燥,此時感染的燥邪為溫燥,主要傷陰,即損害人體的津液,癥狀是皮膚干燥、眼干澀、嘴唇干裂、舌紅少津、毛發干枯、小便赤黃、大便干結、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帶血絲,甚至發熱。秋燥所致咳嗽時間較長,難以速愈,使人生畏。所以,人們把秋季的溫燥稱為“秋老虎”。
那么,預防“秋老虎”傷人,在飲食方面宜選擇哪些食物呢?
第一,宜多飲水,每天至少飲水1000m以上;常喝稀飯、淡茶、菜湯、豆漿、果汁等。
第二,宜多吃水果,每天吃1-2個梨(雪梨或沙梨)、西瓜、蕉類、山竹等涼性水果。
第三,宜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如蘿卜、茅根、荸薺、西紅柿、豆腐、菱角、蓮藕、蜂蜜及其他新鮮時令水果和蔬菜;還可食瘦肉、木耳、老鴨肉、鱉肉、青魚、鯧魚、黃花魚、鮑魚、鰻魚、銀耳、百合、紫菜、蓮子、芡實、核桃仁、烏梅、芝麻等。
此外,在秋季生活中,要做到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