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而肝臟又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主管著“疏泄”。所以對于肝臟來說,貴在日常的“養”、“護”二字。醫生也常會告訴患者想要養肝護肝,切忌濫用藥物。
藥物造成的肝臟損傷通常在人們用藥后的1~4周顯現。這類肝損傷患者常見的癥狀有惡心、嘔吐、乏力、肝腫大、厭食、肝區疼痛、黃疸及轉氨酶升高等。導致肝損傷的藥物有很多,常見的就有200多種。而最傷肝的有以下8種:
1.解熱鎮痛藥
例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酸、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都能引起中毒性肝損傷。如果每天超量服用服用阿司匹林或者乙酰氨基酚,就很容易引發急性肝損傷。
2抗生素
這類藥物有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磺胺類藥物氯霉素、苯唑青霉素、制霉菌素、氯林可霉素、酮康唑等都能引發肝損傷;另外,在服用苯唑青霉素時若用量過多,中毒性肝炎在用藥5天后就可發生。
3.消化系統疾病藥物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及門冬酰胺酶等均能引起中毒性肝損傷。如西咪替丁可能會引起血清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偶見嚴重肝炎、肝壞、肝脂肪性變等。若突然停藥,還可能導致慢性消化性潰瘍穿孔。
4.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
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如甲基多巴、奎尼丁、胺碘酮、非諾貝特、他汀類藥等均能引發肝損傷。甲基多巴對藥物服用者的肝細胞和膽小管有損傷作用;有少部分病人在服用甲基多巴1~3周后有黃疸及轉氨酶升高的現象。肝臟的肉芽腫樣增生、肝硬化肝壞死也可發生、
5.降糖藥
降糖藥物如格列齊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均能損傷肝臟。而肝功能不全會改變格列齊特在體內的分布,肝功能不全還會降低新的葡萄糖生成的能力;兩者都會增加嚴重低血糖反應的危險性。
6.抗癲癇藥
如苯妥英鈉和丙戊酸鈉等均可損傷肝臟。如服用丙戊酸鈉治療前應進行肝功能檢查,在治療前6個月應定期做肝功能檢查,尤其是高危病人。
7.抗腫瘤藥物
這類藥物有硫唑嘌呤、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6-巰基嘌呤、絲裂霉素、環磷酰胺等均能引起肝損傷。而硫唑嘌呤用藥者出現黃疸的幾率可達20%~40%;甲氨蝶呤用藥者可發生肝硬化;絲裂霉素用藥者能出現重度的肝損傷。
8.抗精神病藥物
如氯丙嗪、三氟拉嗪等均能引起肝損傷。服用氯丙嗪的病人中,有1%~4%的人在1~4周內出現肝內膽汁淤積,嚴重者甚至導致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