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袁鑌教授在2015綠色建筑選材高峰論壇上的演講整理]
實效:綠色建筑的實效調研
·共調查綠色公共建筑86棟,綠色居住建筑44棟。
·調查樣本選擇
1.樣本要求:盡可能反映全國綠色建筑的基本情況;
2.選擇原則:要考慮不同氣候區、地域、功能類型和不同星級等因素;
3.樣本數量:按上述要求和原則精選出100個綠色建筑調研樣本;
4.樣本狀況:100個樣本中獲運行標識的20項,獲設計標識的80項。
5.除這100項外,另選30項進行能耗與室內環境滿意度調查。
·調研內容:
1.技術方案的經濟合理性;
2.減少資源能源消耗的實際效果;
3.降低或控制環境污染的實際效果;
4.使用者的滿意度;
5.評估內容為新綠標指標。
節能的成效
·調查中55個項目節能率全部高于50%;
·平均節能率為62.4%;
·節能效果優于國內同類建筑的水平。
氣候區
約束值
目標值
實測值
嚴寒/寒冷地區
80
60
73.2
夏熱冬冷地區
110
80
72.3
夏熱冬暖地區
100
75
77.4
·節電120萬KWh/a;CO2減排1197噸/年;節約運行費118.5萬元。
·中國綠色辦公建筑與美國獲得LEED認證的綠色建筑的能耗對比顯示:
1.中國綠色辦公建筑的平均能耗在75KWh/M2.a.
2.美國綠色辦公建筑的平均能耗在180-200KWh/M2.a.
3.中國綠色辦公建筑的平均能耗為美國綠色辦公建筑能耗的30%-40%。
·中國綠色住宅建筑能耗實測,選取了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4個氣候區15個項目
1.采用分散式空調的住宅項目能耗為53-70KWh/M2.a,平均能耗為63 KWh/M2.a
2.采用集中式空調的住宅項目能耗為72-84KWh/M2.a,平均能耗為76.5KWh/M2.a.
節水的成效
·綠色建筑節水的實效
42個綠色建筑項目的總建筑面積是615.68萬m2:中水利用水量為726265m3/a;雨水利用水量為275161m3/a.總節水量為1001426 m3/a.
調查了94個綠色建筑項目,51個項目采用了中水回用技術,67個項目采用了雨水回收技術。
問題:綠色建筑發展中的問題
·社會對綠色建筑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認知度差。
·綠色建筑技術設計不合理,導致運行效果不佳,達不到預期設計效果。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落后,不能適應綠色建筑發展要求。
·地域性綠色建筑適宜技術體系研究較少,盲目參照評價標準,搬用技術,造成綠色建筑不綠色。
·缺少對綠色建筑運行效果的研究。
方向:綠色建筑發展的方向
·建筑工業化、住宅裝配化
1.縮短工期20%,加快建設速度。
2.節約資源能源,節能20%,節水63%,節約木模板87%。
3.減少建筑垃圾90%,保護環境。
·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
氣候區
北方采暖地區居住建筑
1981-1997年的全部建筑,1998-2005年間的非節能建筑
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
建成于1981-2001年的不滿足“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的建筑
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
建成于1981-2005年的不滿足“夏熱冬暖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的建筑
公共建筑
1981-2005建成的不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的建筑
中國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的范圍
建筑類型
節能率(%)
單位面積能耗(KWh/M2.a)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可循環材料利用率
(%)
單位面積增量成本(元/m2)
公共建筑
62.2
69.8
24.0
7.8
294.0
住宅建筑
嚴寒地區
60.4
19.6
10.6
10.2
55.7
夏熱冬冷地區
72.6
18.9
14.0
9.0
12.9
夏熱冬暖地區
61.6
31.4
17.8
5.2
36.1
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效益分析
實施對象
目標
激勵標準
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
“十二五”期完成4億平米
到2020年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區居住建筑改造
嚴寒區55元/m2
寒冷區45元/m2
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
“十二五”期完成5000萬m2改造
東部地區15元/m2
中部地區20元/m2
西部地區25元/m2
國家機關辦公建筑
“十二五”期完成公共建筑和公共機構辦公建筑改造1.2億m2
對建筑能耗監測平能給予補助
農村危房節能改造示范
“十二五”期完成40萬套改造
暫元
既有建筑改造目標
·發展被動式低能耗綠色建筑
1.2011年中德簽訂協議在中國建設16幢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總面積為16萬平方米。
2.2014年有37個項目被列為住建部被動式低能耗示范建筑,總面積達33萬平方米。
3.中國河北秦皇島“在水一方”被動式低能耗綠色建筑實效:
外墻的平均導熱系數達到K≤0.15W/(M·K)
外窗采用多腔塑料型材其傳熱系統K=0.8W/(M·K)
熱回收效率大于75%,室內二氧化碳含量≤1000ppm,滿足人體每小時30立米新鮮空氣的需求。
評價指標內容
中國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
歐洲被動房的要求標準
15號被動房設計指標
15號被動房檢測指標
年單位面積采暖熱耗KWh/(m.a)
≤58·35
≤15
3.93
-
年單位面積制冷需求KWh/(m.a)
-
≤15
11.54
-
年一次能源消耗
KWh/(m.a)
-
≤120
≤120
-
氣密性n50
-
0.6/h
0.6/h
0.21/h
新風熱回收
-
>75%
>75%
>79.5%
備注:n50 指室內外區差50帕的狀態下房屋每小時換氣次數
“在水一方”被動式低能耗綠色建筑指標比較
城市
柏林
北京
哈爾濱
沈陽
上海
廣州
緯度
52.47N
43.93N
45.75N
41.73N
31.40N
23.17N
HDD18.3
3390
2830
5310
3034
199
402
CDH26.7
234
3031
691
1121
4016
7622
中德部分城市采暖與供冷時數比較
柏林與北京、沈陽供暖時數接近,與上海、廣州供暖供冷時數差異巨大。
·發展新型保溫材料
中國保溫材料的品種在增加,性能在改善。近年來,真空絕熱版、酚醛泡沫板、石墨聚苯板等材料都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