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卦 同人卦 天火同人
天在上,火炎上,即天在高處,火勢熊熊而上,為兩相親和之象,喻示“和同于人”的情狀;天體在上,火的性質也是向上的,這一點是相同的,所以二者可以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全卦揭示人們之間應該以正道和睦共處的道理。本卦的寓意就是要善于與人相處,求同存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如此才能成就其大事。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一卦只有第二爻這一個陰爻,其余五陽爻都與它親和,因此有“同人”的含義。象辭就以該爻作為“同人”的主體,剖析第二爻的性質和地位,以解釋“同人”二字的含義。第二爻為什么是具有與人和同的魅力呢?因為它符合彖辭里面說的幾個條件:柔:是陰爻,象征著它有柔順謙遜的美德;得位:處于第二爻的位置;得中:第二爻位于下卦的中央;應乎乾:與第五爻呼應,得到剛健者的有力配合。這里的乾指的是第五爻。在六十四卦中,第二爻與第五爻如果是一陰爻一陽爻的話,那就是相呼應的。
本卦的卦主是六二陰爻,其余五個陽爻都與它親和。六二陰爻居位得中,有柔順謙遜的美德,又與九五爻相應。
本卦的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離為火。天與火好像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為什么兩者還能互相親和呢?細細想一下的話,我們可以找到兩者唯一相同之處,那就是天體在上,火的性質也是向上的。因為這一點是相同的,所以二者可以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就給我們啟示,在與人交往時,重要的是看準共同點,求同存異,如此才能廣交朋友、廣結人緣。人不可逃避,也不應該逃避,而是應該積極與別人“和同”。不合群,自我清高,脫離人群的態度,并不是君子所為。
本卦的主題就是協同、合作、結盟之意,因為人們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于成大事 、不足于發展壯大,甚至不足以生存,于是要相互借力,只有“同人”,才能夠真正實現共同繁榮、共同發展。《禮記》中的《禮運篇》中所說的“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正是本卦的理想境界。
“天下大同”是古人憧憬的社會理想,世界和平共處原則是現代各國人民期望的目標。如何實現這些美好的愿望呢?那就是“同人”——與人和同,求同存異,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就像孟子贊揚舜那樣:“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為此,同人卦還特別強調了與人合作時,一是要廣泛、大度,要有“同人于野”的胸襟。在古代,“國”之外是“郊”,“郊”之外才是“野”。“同人于野”就是要求在盡可能廣泛的范圍內結交盡可能多的朋友,如此肯定就會“亨通”。
——團結志同道合的人,有利于堅定志向。匯集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團結一致,共同奮斗,大家都要破除個人私心,求大同,存小異,與人為善,團結協作,以正道和睦共處,這樣才能吉祥亨通。
卦辭: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譯文:在外和同于人,亨通,利于君子涉越大川江河,利于君子守持正道。
*注釋——同人:上卦為乾為天位為君;下卦為離為火為民。卦象表明:君在上而臣在下,君王號令大眾,大眾擁戴君上。上天下火,比喻君王居高臨下,洞察民情,所行皆得體,臣民齊贊同,故卦名曰“同人”。同人于野:意為能得到遠方人的歸附。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1,而應乎乾2,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3。文明以健4,中正而應5,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注釋——柔得位得中1:六二為陰爻居陰位,又居下卦中位,所以說“得位得中”。而應乎乾2:本卦上卦為乾,六二居下卦而擁戴、應和于乾卦,喻臣民擁戴其君。乾行也3:本卦上卦為乾,乾為君,乾行即君道。文明以健4:本卦下卦為離,離為文明之象;上卦為乾,乾有剛健之性。中正而應5:本卦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陰爻居下卦中位,是所處得當,與性相符。
譯文:《彖傳》說:和同于人,由于柔順者處于正位,守持中道,與上面剛健者相應,所以能夠和同于人。同人卦,指出在原野上與人和同是亨通的,利于涉越大川巨流,這說明剛健者的行動發揮了作用,秉性文明而又剛健,行為中正而又互相配合,這是君子所行的正道,只有君子才能與天下人的心志相通。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譯文:天與火互相親和,象征與人和同。君子應明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辨別事物,審異求同。
*注釋——天與火1:與,相與,親和,象征與人和同。君子以類族辨物2:類,動詞,類析。
解讀:天與火的差異很大,可以說是絕不相同的兩類東西,但是在不同中也有相同之處,就是天體在上,火的性質也是向上的,這一點是相同的,這就啟示我們,在與人和同時,對萬事萬物要加以分類辨別,既要找出異中之同,又不忽視同中之異。既求同,又存異,這是行“同人”之道必須采取的科學態度。
初九:同人與門,無咎。
譯文:剛出門就與人和同,必無害處。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譯文:剛出門就與人和同,又有誰會對你施加咎害呢。
解讀:初九陽剛居同人卦之初,有出門便能廣泛和同于人之象,所以無所憾事。
六二:同人與宗,吝。
譯文:只和本族或小集體和同,必然會惹來麻煩。
*注釋——同人與宗:宗,宗主,有曰“陰以陽為宗”。吝:憾惜。
《象》曰:同人與宗,吝道也。譯文:只和本族或小集體和同,不能廣泛和同于人,偏狹而遭忌,這是引起麻煩的根源。
解讀:只和本族或小集體和同,必然會惹來麻煩,這樣顯示了和同的局限性,不能廣泛和同于人,不符合和同之道,未免憾惜。
九三:伏戎于莽1,升其高陵,三歲不興2。
譯文:把軍隊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登上高陵頻頻瞭望,三年都不敢出兵征戰。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3?
譯文:把軍隊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說明敵強我弱。三年都不敢出兵征戰,說明在這種敵人強大,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為了安全,怎么能貿然輕進呢?
*注釋——伏戎于莽1:伏,埋伏。戎,武裝、軍隊。莽,草叢,這里泛指草叢密林。三歲不興2:興,興起。安行也3:安,譯文副詞,猶言“安可行”。
解讀:三與上應該是相應的,但九三與上九都是陽爻,不是正應。在同人之時,不正應就是不同,不同就是異,異則要起紛爭,所以有潛伏兵戎于草莽之中,登上高陵眺望,伺機而作之意。但是九五剛健居尊,不是九三所能敵的,所以九三只有潛伏于密林草莽之間,不能輕舉妄動。故說“三歲不興”。
九四:乘其墉1,弗克攻,吉。
譯文:登上城墻準備進攻,但終于沒有進攻又退了下來,是吉祥的。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2。
譯文:登上城墻,但從道義上考慮是不能發起進攻的,這樣做能獲得吉祥,因為九四在困惑時能夠及時醒悟,按照正確的方法行事。
*注釋——乘其墉1:乘,登。墉,城墻。則困而反則也2:反,返。則,準則。
解讀:與人和同當以道義為準則,若相處中伺機攻之,則有違“同人”之道,假如在攻而不勝陷入困境之時困能夠及時反躬自省,知道自己的行為于義不正,因而退而不攻,這就回到了“同人”之道的準則上來了,結果仍然是吉祥的。
——雖然處于優勢,但要給對方留有余地,在很難做到的情況下仍能重返正道,這樣可以獲得吉祥。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譯文:和同于人起先號咷大哭,而后欣喜歡笑,大軍出戰告捷,與同盟者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譯文:與人和同,起先號咷大哭,因為九五雖然中正而不能與六二相應;大軍與同盟者相遇,說明九五克服了阻礙。
解讀:此爻寓意心意相同,終可以克服重重障礙,實現和同。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譯文:在郊外也愿意與人和同,和睦相處,沒有悔恨。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譯文:在郊外也愿意與人和同,說明上九與人和同、團結眾人之志未能實現。
解讀:卦辭講“同人與野”,有天下大同的意思;上九爻辭講“同人與郊”,有無私的意思,但未達到至公大同的程度,所以不能得吉,不過無悔而已。“于郊”距離“于野”尚遠,求天下至公大同之志終于未能實現。
——同人卦的啟示:起初在一個門內,大家初到一起,能夠和同于人,團結一心,到了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幫派或小集體現象,即在小范圍內和同于人。由于內部出現了派別,大家不能團結一致的對外發展,使企業發展受到牽制,大約要持續三年左右的時間,外在的發展受到挫折,促使人們去從內部開始整頓,加強內部團結,從新聚集力量,慢慢就會發展壯大,大家團結一心,艱苦奮斗。失敗是成功之母,終于在失敗之后又取得了勝利,達到大家都滿意的效果。和同與內,和同于外。
——商界活用同人之道:
“同仁堂”當初創業取用此名,具有全家同舟共濟、共同創業的意愿。從現在來看,也就是要形成一種團隊精神。那么,團隊精神如何形成呢?同人卦生動描述了形成團隊精神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九:剛出門(起步階段)就與人和同,必無咎害。以企業為例,企業初創階段,大家都是出門在外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剛剛聚集到一起,彼此之間沒有利害沖突,在同一個門里面吃飯,同一個屋檐下共謀生存,容易產生一種互相依靠、互相幫助的精神,因而最初階段“無咎”,即沒有什么問題或摩擦。然而,問題很快就來了。
第二階段,六二:只與宗主和同,有所憾惜。時間一長,在名利心的驅動下,企業內部開始出現了小宗派的情況。一個企業。如果有人搞宗派,拉攏一些人,排擠一些人,朋比為奸,謀取個人、小集團的私立,就會呈現“咎”的狀況,對企業群體的共同發展非常不利。也就是第三階段必然會碰到的情況。
第三階段,九三:兵戎潛伏在草莽間,登上高陵觀察敵情,三年也不敢興兵交戰。九三是陽爻,表示有陽剛進取之心。但由于內部不團結,不能形成一個凝練的團隊,因而向外發展的行動受到種種限制。“三歲”是概數,表示時間較長,不一定就是指三年。這里講的是兵戰,商戰也是如此,長時間不見商業成效。
第四階段,九四:登上城墻,又自己退了下來不進攻,吉祥。外在的挫折,會促使人們去整頓內部。隨著團隊精神的加強,開始初見成效了。墉是指城墻,攻城登上了城墻,雖然沒有攻占城市,但顯示出力量開始壯大,因而是吉祥的。
第五階段,九五:這一階段是取得重大勝利的階段。九五:和同于人,起先號啕大哭,后來欣喜歡笑,大軍出戰告捷,與同盟者相遇。大家團結一心,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經過種種令人傷心淚下的失敗,這時終于笑了。“大師克相遇”指四面攻城軍隊攻破城市,勝利會師。以企業的商戰而言,則是取得了重大的商戰勝利,見規模性成效了。
第六階段,上九:在郊外與人和同,沒有悔恨。
——象辭的解釋是“同人與郊,志未得也”。剛取得勝利,又會面臨新的不得志的困境,為什么呢?這就是《周易》的辨證思想,事物在永遠不斷地運動、永遠不斷地變化。一個群體的團隊狀況也是如此。“同人”的總卦辭是“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古代都城稱為“國”,國的外面稱為“郊”,郊外稱為“野”。事業剛剛開始時,猶如在野外聚集一批人起來共同奮斗。在這一階段,利于突破艱難險阻,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苦難,利于培養個人和群體的正氣。當經過這一階段的奮斗,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事業進一步發展,新的問題也就來了。從外部來講,猶如屯兵于新的城郊,面對新的堅固的城市,是否能夠攻下沒有把握;從內部來講,事業進一步發展,內部容易產生新的利益分化,出現新的矛盾。外部新的壓力,如面臨更強大的競爭對手,也有可能造成內部矛盾的分化。因此,企業要繼續發展,就需要在新的環境中,面對新的困難時無怨無悔,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精誠團結,形成新的團隊,聚合力量,去創造新的輝煌。
很顯然,“同人”卦闡述的是一種彌足珍貴的團隊精神。“同仁堂”的堂訓“同修仁德,親和創業”,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社訓“發揮溫情友愛精神,把家庭美德推廣于社會”,松下電器公司的經營理念“全員式經營”等,都是為了凝練團隊,造就一種團隊精神。
——香港乾坤國學院、三易元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