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白話讀卦-57《巽卦》
《易經》解析人生64種狀態事理之57
第五十七卦 巽卦 風風巽卦
本卦是由兩個巽卦重疊而成,巽為風,兩風相重,長風不絕。而風吹起來又是無所不至、無孔不入的,因此象征著順。上下皆巽風,風行無所不入,又有“和遜能入”之義。和風連連相隨,喻示“遜從”。另外,從卦形來看,巽卦是一個陰爻在兩個陽爻之下,有著陰柔順從于陽剛的意思,因此也具有順從的意思。本卦的主旨就是如何順應、順從、順勢的問題。全卦揭示事物發展過程中相為遜從的規律,強調陰順陽、卑順尊等方面的義理。
巽有遜、順之德,即巽卦的卦德就是謙遜、和順。風有入的意思,只要有一點縫隙空間它都能進入,因為巽象征風,所以說它的適應性相當強,滲透性相當強。用現代人的話來講就是:活動能力大,辦事能左右逢源,辦事馬上能成功。凡是真正謙遜的人,他的人緣關系肯定好,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尊敬,別人愿意幫助他。
本卦的六爻當中,有四個陽爻、兩個陰爻,而且全無陰陽調和相應的狀態,顯示出一種為剛性所主宰的動態時空,而且兩個陰爻分別在上下卦的下位,這就是陰柔者順從陽剛者的寓意。因為風的特征是無隙不入,無所不至,無其形而有其實。但再大的風也不長久,是陣風、狂風,大風、小風,而非恒久不息的風。
巽卦與坤卦雖然都有順從之義,但坤卦的柔順是靜態的、無聲的、被動的、任勞任怨的柔順。而巽卦之風正相反,它是一種動態的、有聲的、主動的、善于繞道而行、避實就虛的柔順。本卦的第一爻和第四爻雖然分別在上下卦的下位,屬于陰柔卑下的地位,但由于能主動的以陰從陽,柔順謙虛,因此卦辭斷定“小亨”,即小有亨通。
將巽卦的意義引申到人事中來,就是人們應當效仿風的特性:順應時勢,動中求存;無孔不入,見機行事;不斷地、靈活地調整自己,以順應、順從社會環境的變化,增強生存和競爭的能力。同時也喻示,做人要能屈能伸。在不得志的時候忍耐,在得志的時候施展抱負。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應該具有四種美德:謹慎、公正、勇敢、克制。謹慎與克制指的就是靈活、平衡地處理問題的藝術,尋找勇敢行為與謹慎克制的最佳組合,也就是做人要能屈能伸這不失為大丈夫之舉。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政治家及文學家富蘭克林的座右銘是“學會低頭,擁有謙虛”,而這正是巽卦的主旨。
——巽卦是一個有小亨的吉卦。巽卦寓意服從天道規律安排,人生旅途比較順暢,是人類社會的中興時期。君子應該順應民心,令出必行。
卦辭: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譯文:巽卦象征順從: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出現尊貴而有德行的人。(所有對你有幫助的人都可以稱為'大人’)
*注釋——巽(音訊):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巽上巽下。巽為風,兩巽相重,有長風相隨之象。卦名之所以為巽,巽字篆文像二人跪于地上,表示順伏之意。
解讀:巽的象義是風,風能在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裂縫中穿行,并且風可以隨時令變化而變化,智者遵循這一原則,不斷地調整自己以順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增強生存和競爭的能力,所以從人事上來看,巽卦象征遜順。從卦體上也可以看出遜順之義,巽卦一陰爻伏于二陽爻之下,有遜順以容人之象,上下卦皆為巽,故象征“遜順”。初六和六四雖然處在陰柔卑下的地位,但由于能以陰從陽,遜順容人,人無不悅,所以能夠扭轉不利于事業成功的逆境,營造出一個有利于開拓進取的寬松環境,故卦辭曰“小亨”,即小有亨通。畢竟地位卑下,雖經努力有所改善,但所通尚不算大;且《周易》以陽為大,陰為小,既以陰為卦主,故為“小亨”。“小亨”的局面來之不易,此時應該利用這一環境有所行動。遜順容人,委曲求全不是目的,只是以屈求伸的手段。盲目前往是不會致亨的,在行動中須有剛德之人指導,須有大人君王申命施治,所以卦辭說“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卦中九五陽剛居尊,上下順從,即為“大人”之象。
——本來巽卦為柔卦,但它還是要順從九五之剛,還是以九五為主。所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這就是說,這一卦還要服從于一個爻,所以這也就是一種小亨。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注釋——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重巽:本卦為兩巽相重。申:申述、表明。命:意旨。剛巽乎中正:本卦九二、九五陽爻,為剛,分別居于下卦與上卦的中位,所以說“剛巽乎中正”。巽:《說卦》曰:“巽,入也。”這里為入居之意。此種爻象表明,行為合于正道,自然志德意行。柔皆順乎剛:本卦初六、六四陰爻,為柔,分別居于二陽爻之下,是陰柔俯順于陽剛之象。像臣民俯順于君上,所以為“小亨”之兆。
譯文:《彖傳》說:上下遜順宜于尊者申諭命令,陽剛尊者以其中正美德被眾人跟隨順從而其意志得以推行,陰柔者都遜順于陽剛,所以卦辭說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出現大人。(重巽:兩巽卦重疊。申命:申述或表述意旨。剛巽乎中正:本卦九二、九五陽爻為剛,分別居于下卦與上卦的中位;巽:入居。此種爻象表明行為合于正道,自然志德意行。柔皆順乎剛:初六、六四陰爻為柔,分別居于二陽爻之下,是陰柔依順陽剛之象,象臣民依附于君上,所以為小亨之兆)
解讀:《彖傳》說:巽義為順。兩個巽卦重疊,意在強調申述這個倫理原則,本卦九二、九五陽爻分居于下卦和上卦的中位,像君王行事合于正道,因而志德意行,臣民順從君王,因而“稍有亨通之象”。“利于出行,利于會見王公大人”,就是“小亨”之象的具體表現。巽卦《彖傳》很有特點,它不是逐句解釋卦辭,而是先總論卦義,在總論的同時也解釋了卦辭的意義,最后以“是以”二字引出卦辭作結。由于上下體均有一陰伏于二陽之下的卦象,也可以說“重巽”,就是上下皆遜順。上下皆順,正宜于尊者頒布命令,眾人執行,故《彖傳》說“重巽以申命”。九五陽剛中正,居于尊位,眾爻皆遜順于他,所以他可以發號施令,并得以推行他的意志。這也就是《彖傳》說的“剛巽乎中正而志行”。卦辭“利有攸往”正是“志行”之意,即順承陽爻,也就是“利見大人”了。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譯文:本卦為巽卦相疊而成,巽為風,因而長風相隨,風行不斷,無所不入,這是巽卦的卦象。君子觀此象,取法于長風不斷的吹入,從而不斷地申明教義,反復不斷地頒布實施政令,灌輸綱常大義。
解讀:《象傳》的“隨風”與《彖傳》的“重巽”相似,也是以上下卦象來解釋卦義的。巽為風,巽卦卦體兩巽相重,是風與風相隨而吹拂,風無所不至,無所不順,故《象傳》說“隨風,巽”。君子研究此卦象,認識到要效法風行天下無所不至無所不順之象,來行使自己的權利,于是發布命令,施行政事。這就是《象傳》所說的“君子以申命行事”。
——“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這里為什么將隨呢?巽卦卦德為謙遜、和順。順就是從,從就是隨,它隨的是風。“申命”,這里似乎有一個尊者在此施布命令,但實際上這里是一個比喻,比喻這個君子非常謙遜,他能使人尊敬,他越謙遜人家也越是尊敬。這里兩個巽卦重起來,兩遜相重,就是尊者,這個尊者,實際上就是指“巽本身。“君子以申命行事”,申命就是謙遜之德,這種謙遜是將“命”立在“遜德”上,這種人的成功是離不開這一德的。所以他立命就立在謙遜之德上。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譯文:進退猶豫兩難,利于勇武之人守持正道。
《象》曰:進退,志疑人之貞。
譯文:進退猶豫,說明初六思想混亂,疑惑不決。利于勇武之人守持正固,是以武人之勇整治其混亂的思想,樹立堅強的意志。
解讀:初六進退失據,恐怕與其爻象有關。初六在兩個巽卦之下,體弱陰柔,是進是退不能決斷。《象傳》說他“志疑”是十分準確的。初六的問題既是“志疑”,所以對癥下藥,首先要整治其混亂的思想,樹立其堅強意志。但要注意,思想混亂只是初六的外在表現,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毛病,這是有其內在原因的。高明的醫生治病不是只治標,而是標本兼治,且以治本為要。。對于初六而言,之所以“志疑”即進退不決,是由于其體性柔弱、遜順太過造成的,因此,補剛是初六的首要任務。故爻辭說“利武人之貞”,即補之以武人之勇。如果臨事能用勇武人的剛氣正氣加以調整,則可勇猛果斷,濟其柔弱之不足。爻辭說“利武人之貞”,從“利”字來看,應該是有效的。初六爻在兩個方面對今天的人們很有啟發。首先是處理問題,特別是處理思想問題,能夠對癥下藥,因勢利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遜順是為了進取,如果遜順過度到進退猶豫、不能有所作為的地步,就失去了遜順的意義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譯文:遜順而屈居床下,通過幾個巫師多次傳話并頻繁致意于君王(九五),可獲吉祥,沒有咎害。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譯文:頻繁致意于君王(九五),可獲吉祥,說明九二能夠得中守正不偏。
*注釋——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巽:俯順,俯臥。——吏、巫都是古代從事迷信活動的人。'祝吏’司祭,巫以降神,清除不詳。——紛若:紛雜混亂的樣子。若,形容詞詞尾。高亨說:“紛,疑借為釁。釁是一種巫術,是用牲血涂人身或器物,以驅逐鬼魅,清除不詳。”可備一說。——得中:此以九二爻象、爻位為據,九二陽爻居下卦中位,是得中其位。在此處喻人的病情有好轉之兆。
解讀:九二陽居陰位,表現得很遜順,屈居床下是為了向九五君王表白自己的誠意,以便取得九五的信任,開拓自己的事業。九二是剛爻,剛爻往往不遜順,且九二與九五敵應,這些都容易引起九五對九二的懷疑,所以九二表現的非常遜順,居于床下,同時還主動請來'祝吏’、巫這些善于溝通人與鬼神的關系的神職人員,往來傳話與,與九五疏通關系,終于使九五解除了懷疑,從而獲“吉,無咎”。九二的獲吉,應該說主要是得益于他的居中,正如《象傳》所說“紛若之吉,得中也”。居中則無剛過之弊,能遜順從上,居中也可以避免卑屈諂媚,而與九五疏通關系,達成諒解。
九三:頻巽,吝。
譯文:皺著眉頭勉強遜順,有所恨惜。
*注釋——頻:借為嚬(音頻),皺眉,喻指愁眉不展。巽:順從。吝:喻心中不暢快。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譯文:皺著眉頭勉強遜順而有所恨惜,是因為九三胸無大志。
解讀:九三上為六四陰爻所乘,不得不皺著眉頭勉強遜順,忍受屈辱,心中當然有所恨惜。《象傳》說九三“頻巽之吝”是因為“志窮也”,“志窮”與初六的“志疑”還是有區別的。初六的“志疑”是面對前進與后退的不同選擇,拿不定注意,根據初六的具體情況可以補之以剛(勇氣),“志”則“治”矣。而九三的“志窮”則是根本沒有志氣,只知道唉聲嘆氣,一味的忍辱屈從,無法救治,是以“吝”矣。
“頻巽,吝”暗示我們,一個人不能喪失謙遜的美德。不管做人或做事,包括經商都要保持謙遜,但不能一味地過分忍辱屈從。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譯文:悔恨消失,田獵時獲得多種獵物。
*注釋——田:田獵、狩獵。三品:猶言多種多類。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譯文:田獵時獲得多種獵物,收獲頗豐,六四以勇武決事獲得成功,有所建樹。
解讀:六四陰柔無應,又乘凌九三陽剛,處境不利,本該有悔;但另一方面,六四以陰居陰,上承九五陽剛,依尊履正,故雖有悔而終當“悔亡”。古代貴族田獵所獲之物有三種效用,即供“干豆”、“賓客”、“充庖”三用,是為三品。“干豆”指將干肉盛在祭器豆中(這里的“豆”是指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是祭神的祭品;“賓客”是指招待賓客的食品;“充庖”是指充君之庖,即供君王食用的珍貴食品。不過對于理解六四爻爻辭來說,所謂三品不一定要坐實,“田獲三品”就是田獲盛多之意。六四與初六同樣處于二陽之下,但六四吸取了初六進退猶疑的教訓,雖以遜順上承上九,卻又能主動出擊,“田獲三品”,終于有所建樹,獲得成功。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譯文:守持正道可獲吉祥,悔恨消失,無所不利。雖然沒有良好的開端,但有良好的結果,在象征“變更”的庚日前三天發布新令,在庚日后三天實行新令,這樣叮嚀在先,揆度在后,辦事嚴謹縝密,必獲吉祥。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譯文:九五之所以獲得吉祥,是因為他居中得正。
解讀:九五是巽卦的卦主。九五處在當“巽”之時,但九五以陽居陽,似有不甚遜順之悔,好在九五居正得中,能守持正道,故得“吉”,使“悔亡”并且“無不利”。《彖傳》所說“剛巽乎中正而志行”就是指的九五爻。“剛”言九五,“中正”與爻辭的“貞”相合,“志行”與爻辭的“無不利”相合。《象傳》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也正是此意。九五由于以陽居陽,損于謙遜,所以初以剛直待人接物,人皆不悅,但由于九五終能保持中正之德,邪道與悔恨終皆消亡,變得無所不利,此謂之“無初有終”,意即沒有良好的開端卻有良好的結尾。“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庚為過中之數,古人常取以象征“變更”,此處作為更新發布新令之象。“先庚三日”象征“變更”的庚日前三天發布新令,“后庚三日”是指在象征“變更”的庚日后三天實行新令。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的說法,他要說明的是當國家社會發生弊病時需要改革,要改革就要制定政策、發布命令并具體實施,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做到謹慎,不可躁進躁動,要醞釀宣傳在前,試行并總結經驗在后,這樣才能深入人心,上下順從,獲得吉祥。庚日的前三天是丁日,后三天是癸日,丁借為叮嚀之叮,癸借為揆度之揆。變革之際,叮嚀在先,揆度在后,辦事如此嚴謹,當然可以獲吉。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譯文:遜順屈居床下,丟失了財物,守持正固,以防兇險。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兇也。
譯文:遜順屈居床下,說明上九已經居于窮極之位。丟失了財物,說明上九應當守持陽剛之正以防兇險。
解讀:上九是一個真正的懦夫,不僅屈居床下,還丟失了財物。與其說上九的行為是遜順,倒不如說是卑躬屈膝更貼切一些。上九處于遜順窮極之位,即《象傳》所言的“上窮”。過于謙卑遜順,而且只屈不伸,故爻辭戒之以“貞兇”,《象傳》也指出要“正乎兇”。上九如果不能做到守持陽剛之正,等待他的只有兇險了。巽卦所說的遜順,盡管是小有亨通,但宜于有所行動,建功立業;對君王來說要敢于申命變革,對百姓來說要善于以屈求伸。
——九二屈居床下,表現出遜順的誠意,可獲吉祥;但是上九屈居床下,是無路可走的選擇,而且還丟失了錢財,這不僅喪失了人格,還是玷污了巽的意義,把巽的本意完全貶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