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圣者說過:在我們生命中發生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件事發生時我是如何想的,因為這就是命運本身。
------ 引言
我們常習慣用對象或結果作為評判過程的標準。我捐了款,對方是個騙子,失敗;我努力輔導兒子,他沒考上重點,失敗……
因此,我們永遠活在焦慮里。
人心,誰能看得穿,岳不群也被人尊稱“君子劍”幾十年,結局,誰又能預見,福禍相依,很多故事如塞翁失馬,反轉再反轉。為此,中國人想出了一個聰明至極的懶辦法——蓋棺定論。
蓋棺,您等起么?
誅心論常被人批判,但相對的美心論同樣不討喜。“他雖然強拆了老百姓的房子,但他的本意是想為人民服務呀!”如果仔細思維的話,我們必須承認,無論對結局還是對人心,我們永遠一無所知,這工作得交給佛陀或上帝。
既然搞不清,為什么大家還樂此不疲呢?其實我們只是想解決自己內心的煩惱焦慮,我提出了這個主張,我辦了這個事兒,我總得證明、至少自我感覺有道理吧。你糊里糊涂地把錢給了人,結果這人恰巧是個困難戶,那你就不糊涂?你見義勇為,救下的人第二天殺了人,難道你就不善良?
最終,我們“遺憾”地發現,我們可以試著看清的,只有自己這一顆心。能夠證明你做得對,給你前行力量的,也只有你自己這顆心。任何想借助外在環境說服自己、證明自己的努力注定失敗,因為這世界永遠在變。
一位圣者說過:在我們生命中發生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件事發生時我是如何想的,因為這就是命運本身。
所以,對那個熱點事件來說,我不在意那位父親是否勤奮、善良且仗義,也不在意他是否有車、有房又二婚。我最在意的是,在看到那篇文章時以及寫此文的當下。我是否依然保持著一顆想幫助他人遠離苦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