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問題,要么是因為孩子學習習慣不好,而讓家長傷透腦筋,要么是因為孩子喜歡哭鬧而倍感煩惱,其實,孩子存在問題是很正常的,有了問題,就要去解決,因為正如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所言:“中國教育的問題不是孩子有問題,是教育出現問題,不要等到病入膏肓之后,才去解決。”
我們作為父母實現子女教育的機會只有一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和孩子的相處與言傳身教也只能是一次,不管好的、不好的,孩子都得接受,這就要求我們對于教學學有一些了解,很多朋友在做家長前也會對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而到了孩子生下來的實際教育過程之中,又發現存在一些很大不同,具體說來,主要是當孩子處在6~15歲的時候,所反映的問題比較多,很多家長表示比較棘手。
其實,孩子處在6~15歲正是進入小學的時候,孩子開始融入集體學校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時刻。特別是對與孩子關系特別親密的媽媽而言,更意味著媽媽放開懷抱讓孩子自由成長的時刻,所以,在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價值觀、教養等各方面的培養來說,更應該注意。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于孩子以后的人生影響起著重大的作用,小學意味著孩子脫離媽媽,獨立進入一個自己的新的世界,在小學期間,會結識到新的朋友、同學,孩子開始在沒有父母的陪護下進行一些獨立的探索,所以,這個階段也特別需要父母給孩子一些指導,培養好孩子的思維和習慣,這才是學習、成長致勝的關鍵。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在3-15歲這個年齡段,請花5分鐘看看,因為我們只要稍加引導,孩子將會終身受益,父母千萬不要錯過了這個習慣養成的絕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