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
概括來說,人們喜歡翹二郎腿,主要有這么3個原因。
▼ 原因一:緩解下肢肌肉群的不適感
從專業角度來看,二郎腿的動作是更多的屈髖和髖部外旋。這反應出髖短外旋肌、屈髖肌(髂腰肌和股直肌)緊張、更容易激活。尤其是髂腰肌損傷時,往往會進一步屈髖和外旋,減輕牽拉造成的疼痛不適感。
即使躺著也要把腳搭起來,進一步屈髖、外旋,蹺起二郎腿。
身體前傾并蹺4字型的二郎腿,還能夠拉伸放松梨狀肌。
我們來看看專業拉伸梨狀肌的動作:
Step 1 椅子上坐直,雙腿張開雙腳穩定地放在地板上。然后,把右腳踝放在左膝上。
Step 2 從臀部向前彎直到你感覺髖與下背部有拉伸感。右膝向下推,右腳踝向上拉,利用反側的膝蓋作為杠桿。
Step 3 回到開始姿勢,并用左腳橫過右腳重復動作。
看這個專業拉伸梨狀肌動作
是不是和翹二郎腿很像呢?
▼ 原因二:維持身體穩定的需要
現代人普遍核心肌群較弱。特別是在坐姿不端正的情況下,核心肌群往往很難保持上半身的平衡穩定。通過翹起二郎腿,可以調整人重心,使自己的坐姿更加端正穩重。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男性、精英人士在現場喜歡翹起二郎腿談笑風生。這樣坐著,確實更穩更瀟灑更有范!
▼ 原因三:社交禮儀對女性的要求
前面我們提到,由于二郎腿能穩定身體重心,男性采取此坐姿可以更瀟灑有范;而女性采取此坐姿,則顯得優雅自如,既不過于刻板又不至失禮。
遍觀人類動作,很少能有這么一個男女老少咸宜的。因此,這么多人熱衷于翹二郎腿,也不是沒有道理。
至于二郎腿的危害,上面我們也都了解到了,接下來
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讓自己擺脫“蹺二郎腿”這一習慣呢?
我們為大家總結了4個步驟。
Step 1 提高意識,提醒自己端正并保持坐姿
正確的坐姿應該如下圖所示,上半身靠椅背,髖部成角略大于90°,膝部成角90°,足踝與地面成角90°,保持全身重心穩定。
Step 2 松解和拉伸緊張肌群
在前文中我們已分析過,很多人慣于翹二郎腿,是因為其肌肉已經失衡。身體“需要”通過蹺二郎腿來滿足這種失衡。
蹺二郎腿的人有哪些肌肉是緊張的呢?
我們為大家總結如下:
「原發性緊張」肌群:髖外旋肌尤其是梨狀肌、髂腰肌、股直肌等。松解了這些肌肉,就會減少你蹺二郎腿的欲望。
「繼發性緊張」肌群: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腰方肌、豎脊肌等等。這些肌肉的持續緊張,加重了骨盆側傾、旋轉的問題。
因此,需要對這些緊張肌肉進行松解,恢復身體平衡。
Step 3 矯正骨盆,恢復骨盆中立位
骨盆不正,是很多脊柱相關疾病之源。
矯正骨盆的手法有很多。這里我們為大家介紹亞洲徒手整形第一人張富源老師的5個骨盆矯正手法。
▼ 手法一:
動作要領:治療師用右腳膝蓋將患者右腳跟骨頂至其尾骨位置固定住,左手手掌按壓患者右側髂骨,依照患者骨盆錯位方向決定按壓位置后左手協助發力,這個手法也可以用來做腰部及臀部肌肉的松解。
▼ 手法二:
動作要領:治療師右手握住患者右腳小腿往上往對側牽拉,治療師左手掌根壓住患者右側髂后上棘往指間方向發力。
▼ 手法三:
使下肢處于外展內旋位,一手放于骶髂關節上方,另一只手置于操作手上方,手部向斜下方發力。用沖擊力打開骶髂關節。
▼ 手法四:
動作要領:一只手放于大轉子稍下方,一只手握于手腕部作為穩定。向大轉子內發力。做完動作后可激活臀大肌的收縮,起到提臀功效。
▼ 手法五:
動作要領:側臥位,治療師雙手重疊放置于髂棘上緣,使用頓沖的力向內上方發力。操作此手法后可使外翻的髂骨收至正確位置。
Step 4 鍛煉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環繞著身軀,負責保護脊椎穩定的重要肌肉群。主要是由膈肌、腹橫肌、下背肌、豎脊肌、多裂肌及骨盆底肌群等組成的肌肉群。
只有鍛煉好核心肌群,才能更好地維持身體的平衡穩定。
▼ 核心訓練一:呼吸練習
動作要點:雙手掐住腹部給腹肌較小的阻力,想象腹腔是一個氣球,吸氣時將氣球充滿,呼氣時將氣球的氣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