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傾聽習慣與深思品質》
課題階段總結
柳河鎮勝利小學解玉南
本學期,我們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之上,繼續進行教學研究工作,探索如何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與深思品質,經過近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條策略。
一、潛移默化,發揮示范作用
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老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1、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
要想學生認真聽,教師首先要學會聽。當一個學生發言時,無論這個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做老師的都要專心去聽,當他有困難時偶爾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斷。
2、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一塊金子,即使是再調皮的學生只要你肯挖掘,他的身上也有或多或少的閃光點。在課堂上,老師首先要找到學生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這些孩子,要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激勵為主批評為輔。這樣學生在無形中就接受了這樣一個暗示:聽別人發言,首先應找自己值得學習的地方,其次再去指正。
3、用肢體語言來激勵學生。
姿勢或身體動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教師在傾聽學生發言時,應該首先作出表率,有時可以用面部表情諸如:微笑、驚訝、點頭,或者各種手勢來表示感情。教師表達的這種信息不僅在師生之間造成了一種親切感,更時時使學生明白,認真傾聽是多么重要。
二、積極引導,培養傾聽習慣
1、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的限制,他們的表現欲望比較強烈,總喜歡自己說,或是和別人搶著說。針對這些情況,要引導學生,一個愛發言的學生是老師喜歡的好學生,但是一個樂于傾聽的學生更是一個樂于思考的好學生,老師會更喜歡;發言是參與了學習的過程,傾聽更是參與了學習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在傾聽發言時要做到:(1)耐心細致地聽完他人的發言,不隨意打斷或嘲笑。(2)要聽清楚他人的發言,領會意思。(3)補充他人的發言要舉手。
2、引導學生傾聽的姿勢。
自古以來就有“坐如鐘,站如松”的比喻,可謂站姿與坐姿是人生中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表現。我們的孩子天生好動,永遠都有折騰不完的力氣。而課堂上,無論是站唱還是坐唱,我都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演唱姿勢:(1)上身及頭部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書歌唱時,雙手曲肘拿正音樂課本,高度以不影響頭部端正為準,坐時兩腿不可伸直,曲膝,兩腳平放地上,自然支撐坐姿,站時則兩腿稍稍分開為“丁”字步,重心于后腳;(2)胸部微挺,讓腰板立起來,但不可聳肩;(3)精神飽滿、集中,表情自然。嚴格培養成這樣的姿勢為前提,習慣成自然,到以后配上各種動作的演唱,都是很美的,很有氣質的。所以剛開始我時刻提醒學生注意以上三點,演唱姿勢端正的同學我形象地比喻他們為漂亮、帥氣的小白鵝,以此激勵其他同學。只要學生形成了一定的習慣,不僅僅是音樂課堂,對他的一生都是大有益處的。
3、及時恰當評價學生的傾聽表現。
面對學生的傾聽表現,教師要適時的作出評價,恰當的評價學生的傾聽表現是十分重要的。
學生良好的傾聽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躇而就的,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努力,在接下來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為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行為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