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夯實基礎
1、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礎,想要學好數學必須重視基礎概念,必須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然后會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遇到問題自己學會反思及多維度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但有很多初中學生不重視書本的概念,對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對知識點沒有吃透,知識體系不完整,就會出現成績飄忽不定的現象。
2、正確理解和掌握數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把握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由于數學是一門知識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正確掌握學過的每一個概念、法則、公式、定理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在學習某一內容或解某一題時碰到了困難,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為與其有關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識沒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經常查缺補漏,找到問題并及時解決之,努力做到發現一個問題及時解決一個問題。只有基礎扎實,解決問題才能得心應手,成績才會提高。
二、初中數學中考知識重難點分析
1、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中考占總分的15%左右。
函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知識點,不同于以往的知識,它比較抽象,剛接受起來會有一定的困惑,很多學生學過之后也沒理解函數到底是什么。特別是二次函數是中考的重點,也是中考的難點,在填空、選擇、解答題中均會出現,且知識點多,題型多變。而且一道解答題一般會在試卷最后兩題中出現,一般二次函數的應用和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及三角形、四邊形綜合題難度較大。有一定難度。如果學生在這一環節掌握不好,將會直接影響代數的基礎,會對中考的分數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簡運算
整式的運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學計數法及分式化簡等都是初中學習的重點,它貫穿于整個初中數學的知識,是我們進行數學運算的基礎,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運算的關系、分式的運算是難點。中考一般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但卻是解答題完整解答的基礎。運算能力的熟練程度和答題的正確率有直接的關系,掌握不好,答題正確率就不會很高,進而后面的的方程、不等式、函數也無法學好。
3、應用題,中考中占總分的30%左右
包括方程(組)應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函數應用,解三角形應用,概率與統計應用幾種題型。一般會出現二至三道解答題(30分左右)及2—3道選擇、填空題(10分—15分),占中考總分的30%左右。現在中考對數學實際應用的考察會越來越多,數學與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因為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在自己生活中的運用,以激發其學習興趣。應用題要求學生的理解辨別能力很強,能從問題中讀出必要的數學信息,并從數學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方程思想、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也是中學階段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是解決很多問題的工具。
4、三角形(全等、相似、角平分線、中垂線、高線、解直角三角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考中占總分25%左右
三角形是初中幾何圖形中內容最多的一塊知識,也是學好平面幾何的必要基礎,貫穿初二到到初三的幾何知識,其中的幾何證明題及線段長度和角度的計算對很多學生是難點。因為幾何思維更靈活,定理、定義及輔助線的添加往往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就要求學生的思維更靈活,能多維度的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也只有學好了三角形,后面的四邊形乃至圓的證明就容易理解掌握了,反之,后面的一切幾何證明更將無從下手,沒有清晰的思路。其中解三角形在初三下冊學習,是以直角三角形為基礎的,在中考中會以船的觸礁、樓高、影子問題出現一道大題。因此在初中數學學習中也是一個重點,而且在以后的高中數學學習中會將此知識點挖深,拓寬。成為高考的一個重點,因此,初中的同學們應將此知識點熟練掌握。
四邊形在初二進行學習的,其中特殊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很多,容易混淆,深刻理解這些性質和判定、理清它們之間的聯系是解決證明和計算的基礎,四邊形中題型多變,計算、證明都有一定難度。經常在中考選擇題、填空題及解答題的壓軸題(最后一題)中出現,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較高。
5、圓,中考中占總分的10%左右
包括圓的基本性質,點、直線與圓位置關系,圓心角與圓周角,切線的性質和判定,扇形弧長及面積,這章節知識是在初三學習的。其中切線的性質和判定、圓中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和運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圓中的一些線段長度及角度的計算是重點也是難點。
四、初中學不好數學的常見現象
(一)、初一學不好數學
許多小學數學學科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初中數學成績會出現下滑,成績不穩定等現象。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許多學生還是帶著小學學習的心態,學習主動性不足,課前沒有預習,坐等上課,上課也不專心聽講,不重視書本上基礎知識,自認為書本上很簡單,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不去認真的演算書寫。其實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知識一知半解,沒有吃透課本內容。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作業、套題型,遇到難題缺乏思考,學習方法的缺乏或不得當嚴重制約學生的有效思維,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維惰性,學不好數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
策略:
1、狠抓基礎,循序漸進。立足課本,把課本知識點吃透,輔以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訓練,先以基礎題為主,培養運算能力,提升學生自信心。等基礎知識熟悉了,再逐漸加深難度,能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維。能靈活運用知識點。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預習書本知識,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總結相似的題型,收集自己的典型錯題和不會做的題目。就不懂得問題,積極討論、請教老師。自己制定每日學習計劃,形成習慣。
3、激發學習興趣。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調動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4、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學生每天作業是對當天所學內容的鞏固,如果能高質量的完成當天的作業,就能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點消化吸收,遺留的問題就少,進而學習效率就高。
(二)初二數學成績下滑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多,初三的考點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基礎,中考多以基礎題為主,要求不高。很多同學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在學校里的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基礎沒有打牢,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初二,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后,就凸現出來。初二是初中數學學習的一個拐點,坡度突然增加,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學生是很容易適應的。特別是幾何內容的增加,它的研究對象從“數”到“形”發生變化,方法也從“運算”到“推理”發生變化,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跟不上就很難從圖形中找到關系,推理論證困難學科(物理)也相應增加,學業加重,精力分散,有些學生有些力不從心,缺乏毅力的,就會慢慢掉隊。
策略:
1、引導學生樹立自己明確的目標,以增強學習的目的性、主動性。
2、從基礎知識入手,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輔以學習方法上的指導,用簡單、中等的題來訓練自己的解題思路,思考“憑什么”從第一步走到第二步,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邏輯性是怎樣的?從而真正形成自己的做題思維。
3、堅持養成總結題型、錯題、典型題的習慣,常堅持3—4周后,就能養成習慣。
4、過好幾何入門關——識圖、書寫、推理。書寫是幾何入門的難點,有條理的書寫時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的保證。應根據題目的要求,步步有據,句句有理,由條件推理得到結論。對已知條件的整合剖析能力對很多學生也是很高的要求。對書本上的定義、性質定理、判定定理要非常熟悉。
5、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歸類,如將判定方法、定理歸類整合,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三)初三基礎不扎實,力不從心
進入初三以后,學生的學習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為了總復習能有更多的時間,各科上課節奏開始加快,學業任務相應加重,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就會跟不上,嚴重時自信心會嚴重受挫,感覺力不從心。平時做試卷審題不嚴,看題不清,能做對的題目也沒拿到分。小錯不斷,沒有養成積累錯題的習慣。遇到綜合性問題時,缺乏解題思路和方法。遇到難題,就自動放棄了。長時間持續下去,喪失自信心,成績也會下降。
策略:
1、第一步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從時間、中考試卷難度、現階段的情況、預期目標、成功提高成績學生案例等方面分析,增強其學習的動力。
2、狠抓基礎,循序漸進。利用上初三前的暑假把初一、初二年級的知識漏洞通過查、學、練、測的循環模式補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在繼續學習新知識時能跟上老師節奏,自然會輕松很多。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預習、帶著問題上課、復習、積累、總結的習慣,讓學生從“要學”變成“會學”,最后會“自學”。不僅對現在很重要,對學生以后高中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4、基礎扎實之后,可以逐漸增加難度,做一些中等難度的題目,也不能盲目的只顧做題,要注重學生的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解題的方法、技巧的訓練。
5、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認真分析按照中考考綱及近幾年中考數學試卷命題的變化規律,對重點考查內容進行分類訓練,對難點進行個個擊破。
6、熟悉并運用常用的數學思想,如方程思想、整體思想、化歸思想、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
7、中考基礎題真題演練。要求達到自己理想的正確率,也可以全面考察知識漏洞情況,可以再做復習。
8、中考壓軸題突破。縱觀安徽數學中考命題規律,壓軸題主要出現在函數和四邊形部分的內容。對壓軸題進行分類剖析講解,老師引導學生,讓學生形成解題思路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