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戰江語文】詩歌鑒賞中考真題公益推送(26-50)

絕密★啟用前

2018-2019學年度5公益推送

詩歌鑒賞(26-50



201955日初中語文試卷

語文考試

姓名:____班級:___考號:_____

題號

評分


一、詩歌鑒賞(共50題;共458分)

26. ( 10分 ) 詩歌鑒賞。
田家
鄭獬
 田家汩汩流水渾①,一樹高花明遠村。
 云意不知殘照②好,卻將微雨送黃昏。
 【注釋】①渾:這里是滿的意思。②殘照:夕陽。   

(1)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滿樹的景象,其中“      ”字盡現田園清朗的意境。   

(2)云本無知,詩人卻怨云“不知”。這看似無理的抱怨,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明
(2)蘊含著詩人對夕陽的喜愛(留戀、眷戀)之情。 

【考點】體味詩歌的遣詞,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題中有引號,就標志著必須用原文的詞語。再審題干“盡現田園清朗的意境”,就找到了詞語“明”。
考點:鑒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從詩中的“云意不知殘照好”一句可知,詩人對夕陽的感情是喜愛、留戀的。做此類題也不難,主要抓詩中的關鍵語句和關鍵詞語。

27. ( 7分 ) 詩歌鑒賞。

 憶錢塘江

宋·李覯①

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山前日半銜。

好是滿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齊著淡紅衫。

【注釋】①覯:讀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這里喻指歸帆。

(1)這首詩描繪________時分的景色。詩中“隱隱”照應了前句中的“________”一詞。

(2)此詩想象奇特,比喻生動。請描繪三、四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答案】(1)黃昏(傍晚);醉

(2)最迷人的是夕陽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紅光。水面上,點點白帆也泛著淡紅光芒,在夕陽的輝映下,宛如一群穿著淡紅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艷動人。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   

【解析】【分析】(1)隱隱約約地看到夕陽西下,一半已隱身匿跡,另一半還懸掛在山頭上,仿佛山口銜著半個夕陽似的。“乘醉”二字則告訴人們他當年是醉眼賞景的。正因為詩人是醉眼賞景。

(2)在翻譯語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用描寫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一注意不要生硬翻譯,二注意體現作者的情感傾向,三注意適當想象,四注意順暢表達。

【點評】(1)鑒賞詩歌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2)鑒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8. ( 10分 ) 詩歌鑒賞。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釋】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1)分析詩歌第一句中“悠悠”的表達效果。   

(2)請自選角度,賞析“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   

【答案】(1)“悠悠”二字,既形象地顯示出遠別家鄉,得不到親人書信的時間已久,也傳神地表現出希望落空時悵然若失的神情。
(2)三、四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也可,意近即可)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學生應留心字詞在詩中的意思,體會該字詞在詩中創設的意境,學會分析該字詞所傳達的情感。這里“悠悠”二字,既形象地顯示出遠別家鄉,得不到親人書信的時間已久,也傳神地表現出希望落空時悵然若失的神情。
(2)這類題往往從內容主題上、語言表達上、技巧手法上對詩歌進行鑒賞。要求學生能體會詩歌所描寫和表達的情、理、景;同時從語言上抓住傳神的字詞;更要學會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等手法角度來對詩詞進行賞析。

29. ( 10分 ) 詩歌鑒賞。回答相關的問題。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1)詩歌描寫哪兩個季節的柳?各有什么情態?   

(2)詩歌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柳的不同情態?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案】(1)春柳追逐東風,翩翩起舞;秋柳斜陽落照,蟬聲衰鳴。
(2)對比。表現了詩人少年得志,老來沉淪失意的傷感之情。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鑒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小題1從詩句中欣賞內容。
(2)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鑒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小題2從手法上,去理解詩歌的主題。

30. ( 10分 ) 詩歌鑒賞
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風恬月淡時,臥看云影入玻璃
輕舟忽向窗邊過,搖動青蘆一兩枝。
【注釋】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詩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鏡子一般。   

(1)第二句詩中“臥看”二字體現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心境?   

(2)三、四句詩展現了怎樣的情景?請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   

【答案】(1)向往自然,追求寧靜(或“閑適”“愉悅”“沉靜”等)。
(2)展現了靜謐怡人的湖上夜景:一葉扁舟從窗外飄忽而過,輕快迅捷,微波輕漾,漣漪蕩開,蘆葦隨之搖曳。 

【考點】體味詩歌的遣詞,體味詩歌的意象,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  

【解析】【分析】(1)此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仔細體會詩歌意境,在湖里寓居,說明作者喜愛大自然,“風恬月淡”“臥看”說明作者向往大自然,喜歡寧靜的生活。(2)從動、靜的角度,從描寫景物遠、近的角度分析即可。展現了靜謐怡人的湖上夜景:一葉扁舟從窗外飄忽而過,輕快迅捷,微波輕漾,漣漪蕩開,蘆葦隨之搖曳。
【點評】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2)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31. ( 10分 )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宿牛群頭
胡助
蕎麥花開草木枯,沙頭雨過拙蘑菇。
牧童拾得滿筐子,賣與行人供晚廚。
(選自《元明清詩歌鑒賞辭典》)
【注】①牛群頭: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詩中“拙”“滿”二字用得好,請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1)“茁”是旺盛的意思,“滿”是裝滿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雨過之后,蘑菇長得十分旺盛,數量很多,表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2)表達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閑適。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遣詞,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作答時,先解釋詞語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達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的情感。這里首先要注意“拙”應該是通假字,同“茁”,“茁壯”的意思,用來修飾“蘑菇”,寫出蘑菇長得旺盛;“滿”則寫出蘑菇的多。由此可以看出,描寫的對象主要是“蘑菇”,寫出它的旺盛與多,從而表現出大自然的生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⑵從詩歌的一二兩句可以看出,詩人這里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美麗之景,而三四兩句則是寫詩人從牧童那里買來蘑菇做晚飯,表現出詩人的安逸閑適之情。
故答案為:⑴“茁”是旺盛的意思,“滿”是裝滿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雨過之后,蘑菇長得十分旺盛,數量很多,表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⑵表達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閑適。
【點評】(1)本題考查重點詞句在詩歌中的作用和品味關鍵字詞的能力。必須要結合具體的詞句。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要結合寫作背景,抓住關鍵句去分析。

32. ( 10分 ) 詩歌鑒賞。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①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②飛。
【注釋】①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春秋皆可種植的農作物。②蛺蝶:蝴蝶。

(1)詩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初夏農村特有的景象?

(2)詩的三、四兩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梅子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2)抒發了詩人對田園閑適生活的喜愛之情。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遣詞,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鑒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從詩句中找出能反映初夏季節特征的景物。

(2)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鑒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從詩句中,體會詩歌的主題中心。

33. ( 10分 ) 古代詩歌鑒賞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龍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  ,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釋: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貶逐的官員,這里指明卿。

(1)詩的前兩句寫出了環境的       、        的特點。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案】(1)凄清、迷蒙。

(2)對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讀詩要注意理解詩句關鍵字詞的描寫作用。本題要抓住詩句中“雨凄凄”和“楚入迷”來概括,理解其描寫的內容以及表達環境的特點。簡要概括。這類題如果是表述題,就要用評價語,點明方法,比如“形象生動”“真切”“逼真”“烘托”等。
(2)古詩中“景語皆情語”,從詩句描寫的景物特點(形態、色調、氣氛)來感知作者的情感,比如本詩中的“雨凄凄”“ 孤舟”即是關鍵性“景語”,再結合“逐客”和一個“憐”字理解作者的情感。

34. ( 10分 ) 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小題。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

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1)請簡要賞析上片“破紙窗間自語”一句。   

(2)全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概括作答。   

【答案】(1)上句“破紙窗間自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屋外狂風急雨,吹動窗上破紙,瑟瑟作響,就像自言自語一樣,這樣就把風吹動紙響給人格化了,生動形象;特別是“自”字襯托了詩人“獨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涼破敗的氛圍。
(2)詩人平生為了國事操勞奔走于塞北江南,終老時卻落得罷官閑居,壯志未酬的結局,辛酸之情躍然紙上。他半夜驚覺,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場點兵而是饑鼠蝙蝠,殘燈破窗和自己的滿頭白發,落差之大可悲可嘆。上片荒涼孤寂的景物為結語“眼里萬里河山”的無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可見他失意時心系的不是自身處境的艱難而是中原統一的大業,表現出詩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報國熱情。 

【考點】詞,把握詩歌內容,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理解詩句的意思,可知,語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我們可結合語境從這個角度分析。
(2)根據詞人的生平以及詞中所寫之景,所敘之事,尤其是“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一句可知,表達了詞人愛國的情懷及無限的傷感。
【點評】
語句賞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辭(比喻、擬人、夸張、反問、設問、排比等)、詞語(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描寫方法(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句式、手法、內容、情感等。做題時要注意抓住具有這些特征的關鍵語句,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綜合進行分析。如果詩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這些語句結合全詩內容加以揣摩。

35. ( 6分 ) 詩歌鑒賞

 不見   (杜甫)

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②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寫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時輾轉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統治集團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時讀書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的詩句有:________    

(2)閱讀全詩,說說作者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或“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2)①對好友的掛念;②對李白懷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③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鑒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小題1鑒賞詩歌手法,說出表現手法的效果。
(2)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鑒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小題2從詩歌內容理解到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題。

36. ( 7分 ) 詩歌鑒賞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①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維揚③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④。
[注釋]:①舊游:指故交。②建德:今浙江省建德縣一帶。③維揚:即揚州。④海西頭:指揚州。   

(1)本詩表達了作者________ 的情感,其中________ 聯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有異曲同工之妙。   

(2)從聽覺角度描繪景物,融情于景是本詩的一大特點。試舉一例進行分析。   

【答案】(1)思念家鄉(獨客異鄉的孤寂)、懷念舊友;第四聯(尾聯)
(2)示例一:作者通過山暝聽猿啼,以猿啼的凄涼來烘托作者的愁情。
示例二:作者通過風鳴之聲(風吹樹葉颯颯作響),渲染蕭索、凄涼的氛圍,烘托作者的愁緒。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詩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關鍵詞語的含義。
(2)此題考查與詩歌的主題有關,品味語言,選擇一景從聽覺分析即可。諸如: “猿愁”“風鳴”等。

37. ( 10分 ) 詩歌鑒賞如夢令
秦觀
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無寐,

門外馬嘶人起。
【注】 ①此詞是作者紹圣三年(1096)貶謫郴陽時在途中驛亭所寫。②驛亭:是古時供傳遞公文的使者和來往官員休息之所。   

(1)該詞精于煉字,請簡要賞析“緊”字。   

(2)“門外馬嘶人起”暗示出什么內容?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答案】(1)“緊”字,這里是“狂”或“大”之意,該字以動襯靜,渲染了一種冷清死寂的氛圍,突出了詞人貶謫后的落寞哀傷。
(2)“門外馬嘶人起”暗示了詞人孤獨凄涼的貶謫生活又將開始,含蓄地透露出詞人的無奈與怨憤之情。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動靜相襯  

【解析】【分析】(1)此類是屬于考查煉字的題,分析時可以從以下幾步入手:①理解“緊”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緊”字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③看“緊”字的運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結合著詩歌的具體語境進行理解。答題模式:該字采用了……的表現手法(或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詩人……的情感。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詩中詩人的思想感情,要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作者所處的時代及詩歌的具體內容來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調,同時,要聯系詩中的景、物、意象來體會。“馬嘶人起”,指天亮又要出發了,暗示了詩人孤獨凄涼的貶謫生活又將開始,用門外的喧鬧之景反襯門內之凄清,含蓄地透露出詩人的無奈與怨憤之情。
故答案為:(1)“緊”字,這里是“狂”或“大”之意,該字以動襯靜,渲染了一種冷清死寂的氛圍,突出了詞人貶謫后的落寞哀傷。
(2)“門外馬嘶人起”暗示了詞人孤獨凄涼的貶謫生活又將開始,含蓄地透露出詞人的無奈與怨憤之情。
【點評】(1)詞語的賞析可以從動詞、形容詞、色彩詞等入手;句子的賞析可以從句中描述的畫面、意境及蘊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體技巧有:抓關鍵詞;分析遣詞造句;描述畫面;體會意境;把握情感;領悟哲理;賞析寫作手法等。
(2)理解詩人的情感,一是間接的從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上揣摩,理解詩人心境和情緒,二是抓住詩中詩人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結合詩人寫作的環境理解。

38. ( 10分 ) 詩歌鑒賞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注釋:劉克莊,南宋著名詞人。渴望為抗金復國做出貢獻,卻不為當朝重用,屢遭遷廢,仕路坎坷。

(1)上闋開篇兩句從那些方面寫出海棠花的特點。

(2)全詞情感豐富,耐人尋味,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1)形態(姿態);顏色

(2)①詩人愛花惜花之情感。詞的上片通過“輕”、“小”、“巧”等予以表現花的可愛,下片表達花被“雨洗風吹了”的惋惜之情。②詩人借花傷己,表達了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愁苦,報國無門、功名難就的憤懣。

【考點】體味詩歌的遣詞,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上闋開篇兩句從形態(姿態);顏色兩方面寫出海棠花的特點。上句寫花之態,從花瓣兒著墨,因花瓣兒薄,故云“輕”;下句寫花之色從整個花朵兒落筆,海棠花朵兒個小,所以在寫花之色的同時再著一“小”字,并補足上文“輕”字。兩句同一寫花,而角度各異,為下句“百種千般巧”伏筆。而“片片”又見花瓣兒之多,“點點”又見花朵兒之密,為下片換頭句“朝見樹頭繁”埋下伏筆。(2)①詩人愛花惜花之情感。詞的上片通過“輕”、“小”、“巧”等予以表現花的可愛,下片表達花被“雨洗風吹了”的惋惜之情。②詩人借花傷己,表達了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愁苦,報國無門、功名難就的憤懣。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對詩句理解的能力。體味詩歌的遣詞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9. ( 10分 ) 詩歌鑒賞。
浣溪沙
 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釋】①雪沫乳花:形容泡茶時上浮的白泡。②午盞:午茶。③蓼(li?o)茸蒿筍:蓼茸,蓼菜嫩芽。蒿,茼蒿。筍,竹筍。④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1)上闕中,         和       兩種景物增添了晴天河灘的嫵媚。

(2)“人間有味是清歡”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1)煙(淡煙)   柳(疏柳)

(2)表達了作者欣賞美景的喜悅,品茶嘗鮮的舒暢,遠離世俗干擾的閑適。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解答時,要先熟悉詩詞的內容,然后根據上闋內容,抓住關鍵詞語“嫵媚”尋找相關的景物。
(2)解答此題,要結合詩歌內容和寫作的背景,抓住關鍵詞“有味”“清歡”去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點評】
這首詞是蘇軾貶謫黃州四年后再遷移汝州時寫的。上闋,詩人用素描的手法,給我們描畫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動感的水墨畫似的景色:冬盡春萌,早上,細雨斜風,乍暖還寒,山中淡煙疏柳霧朦朧,河邊突然陽光明媚、豁然開朗;從洛澗流出的清淺河水,進入淮河后逐漸變得混黃迷漫迤儷向前。下闋,抒發詩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時分,在山莊農家,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茼蒿竹筍的春盤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間最有味的是這清淡的歡愉啊!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帶有哲理性的詩句,是全詩的“詩眼”,給人無盡的思索玩味。何謂“清歡”?遠離喧囂的城市,遠離官場的爭斗,忘卻名利欲望,走進山林,感受農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這就是“清歡”。“清歡”者,清淡的歡愉也,不是大歡、狂歡,更不是貪歡。無可否認,蘇軾的“清歡”論有一定的局限性,隱含著他經受險惡仕途官宦之后,產生的一種隱退的消極思想和曠達的人生態度。

40. ( 10分 ) 詩歌鑒賞夏日登車蓋亭
蔡確①
紙屏②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注釋】①蔡確:嘉祐四年(1059年)中進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右仆射,元祐元年(1086年),罷知陳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為受其弟蔡碩牽連,被貶知安州。②紙屏:紙糊的屏風。   

(1)詩的前兩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   

(2)你從第三句中的“獨笑”中讀出了詩人怎樣的一種心情?   

【答案】(1)詩人躺在紙糊的屏風遮擋的竹方床上,頭枕著石枕,翻看著詩書,感到有些困倦,隨手把書一丟,漸漸進入了夢鄉。
(2)作者貶官后的閑適安逸的心情。(答出“豁達、灑脫”之意也可)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根據詩句中所寫的內容,把詩人的動作行為的情態描述出來,可在翻譯的基礎上添加形容中加以描繪。
(2)概括注釋了解詩人生活環境,再結合詩歌中所表現的詩人生活情態來理解詩人的心情。
【點評】(1)鑒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41. ( 5分 ) 詩歌鑒賞(一)念昔游三首(其一)
[唐]杜牧
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
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
【注釋】①念昔游:詩人追憶曾經在江南十年的游歷而寫的組詩。②繩檢:官場的約束。③酬:勸酒。
有人認為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游歷江南的悠閑,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浪跡江南的的落寞之感。對此,你的看法如何?請結合詩句簡述理由。   

【答案】示例1:我認為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游歷江南的悠閑。詩人說自己十年間沒有官場的約束,感覺飄然而不受拘束,兩個“自”字,充分體現詩人自斟自飲,自得其樂的悠閑。
示例2:我認為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游歷江南的悠閑。作者沒有官場的束縛,“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寫出詩人寄情山水,徜徉在爽朗的秋山、連綿的春雨中、江南眾多的寺院中,可見瀟灑、悠閑。
示例3:我認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浪跡江南的的落寞之感。“十載”暗示出飄泊江南時日之久,“自獻自為酬”一句兩個“自”字,寫出了詩人自己為自己勸酒的孤獨,所以雖說“飄然繩檢外”,看似瀟灑自得,實則透是一種浪跡江南的落寞。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個人的觀點態度,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這首詩大約作于開成三年(838),為追憶往年游歷之作。這是第一首,寫自己的江南游蹤,并寄予了自己懷才不遇、百無聊賴的抑郁之情。全詩突出“自”和“閑”兩字。詩人自負才華而不為時人所重,只能孤芳自賞、借酒澆愁,閑處無聊而只能放情山水,吟詩遣興。十年浪跡江南期間,詩人不受拘束,逍遙自得。這樣固然瀟灑,卻也可見出自己的孤單寂寞。無論是驚世駭俗之舉、狂放言論,還是默默無聞,都不被世人重視,激發不出任何反響。所以,他只能懷著自得其樂的心情,自斟自飲,獨往獨來。在貌似瀟灑自得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孤憤和不合時宜的心。后兩句寫自己在江南各處的游歷、吟詠。面對如畫秋山和綿綿春雨這樣典型的江南景色,詩人所能做到的,就是“閑吟”,而且一“閑”就是十年。在這十年里,他的足跡遍布了江南各個寺院。詩人到處游山玩水,表面看似悠然自在,內心卻十分苦悶。“倚遍江南寺寺樓”的滋味對他來說主要是失意和惆悵,而不是悠閑自得。越是說自己無憂無慮、無拘無束,而且年復一年,無處不去,就愈表現出他的百無聊賴和無可奈何。
【點評】品析詩歌,可抓住詩歌的重要詞句、具體內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來進行品析。解答時,應先通讀全詩,理清詩意;然后抓住詩歌的重要詞句、具體內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來進行品味分析。本題答案不唯一,聯系詩歌主題,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感悟詩歌的意義和內涵。

42. ( 6分 ) 詩詞鑒賞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1)對蘭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過“________ ”一詞啟發讀者去想象的。   

(2)“半夜鯉魚來上灘”一句極為傳神,寫活了詩歌的意境。請你發揮想象,對這句詩的畫面加以描寫。   

【答案】(1)鏡中看
(2)示例:魚搶新水,調皮地涌上溪灘,擺動鰭尾啪啪蹦跳。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  

【解析】【分析】
(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結合詩歌的內容來分析哪個詞即可。
(2)本題考查描寫畫面的能力。描繪畫面時要抓住具體的”意象“即可。

43. ( 10分 ) 古詩鑒賞:
  豐樂亭游春(歐陽修)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

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

(1)詩歌的第一、二句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豐樂亭景色怎樣的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綠樹、山鳥、晴風、落花;明媚

(2)表達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對詩句所寫景物可逐詞分析,找出所有景物:綠樹、山鳥、晴風、落花。對于景色特點要看詩句整體意境。“綠樹交加山鳥啼”描寫的景物有動有靜,有視覺有聽覺;“晴風蕩漾落花飛。”從晴朗的天氣,蕩漾的春風,可看到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春天圖景,再加上落花紛飛的點綴,更增加了春日圖景的亮麗色彩。可概括為明媚的特點

(2)詩歌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看似寫景,實是抒情,太守為什么會醉?是因為“鳥歌花舞”原來是被春日的美景所陶醉,作者所怕的是一朝酒醒春天就已經不在了,因而更珍惜眼前之景。流露出的是對春天的珍惜,熱愛。再深一層想,熱愛春天不就是熱愛生活么?這正體現了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希望這樣美好的日子更長久些。

【點評】(1)回答這類問題要對所給詩句認真分析,逐字排查,才能找出所有景物。對景色特點可分析詩句的意境,從詩句表現的畫面色彩去分析。

(2)回答這類題要精讀詩句,從詩句的字里行間分析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還要從詩歌整
體營造的意境看作者的表達意圖是什么。當然,如果能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會更有利于理解作者思想。綜合所有因素,得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4. ( 10分 ) (2016·長沙)詩歌鑒賞。                          

  湖口送友人

李頻

 中流欲暮見湘煙  ,岸葦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沖云夢雪  ,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  ,星漢通霄向水懸

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

 【注釋】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煙:指霧靄。④楚田:指田野。⑤云夢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區下起了茫茫飛雪。⑥風波盡日依山轉:寫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騰不息的樣子。⑦星漢通宵向水懸:寫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連成一片的景象。

  【寫作背景】詩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別友人,寫下了這一首送別詩。

(1)首聯中寫了哪些物象?古詩詞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種情感或精神,南宋詞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一句通過“梅花”寄寓了怎樣的情感?

(2)“離人獨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獨”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1)意象:暮靄、蘆葦、田野。陸游《卜算子·詠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堅貞不屈的品質,表達了自己孤雅高潔的志趣。

(2)“獨”是獨自的意思,這里是友人獨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艱辛,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考點】體味詩歌的遣詞,體味詩歌的意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所謂“物象”就是指詩中所寫到的景物。陸游《卜算子·詠梅》是所學篇目,第二問很容易回答。

【點評】本題為煉字型的鑒賞題,答題時首先解釋該字的意思,然后結合具體句子再現有關畫面,最后分析運用該字在表達上的效果及體現的情感。

45. ( 7分 ) 古詩詞鑒賞,完成下列小題。蘭溪棹歌
【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注釋】①蘭溪:今浙江市名,在金華市東北,因境內有蘭溪而得名。②棹歌: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有《棹歌行》,指漁民的船歌。   

(1)通讀全詩,一個“________”字,運用了________手法,并暗示出月光的明潔、溪面的平靜、水色的清澈。   

(2)全詩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你從詩人筆下讀出了什么樣的景和什么樣的情?   

【答案】(1)鏡;比喻
(2)充滿生機的蘭溪山水,喜獲豐收的漁民的歡快之情。 

【考點】體味詩歌的意象,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整體的理解與掌握能力。作答此類題目,一定要認真閱讀,正確理解詩歌的意思,結合題目的要求分析作答。“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一個“鏡”字描寫出了月光的明潔、溪面的平靜、水色的清澈。
(2)這類題主要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喜獲豐收的歡樂之情。
故答案為:(1)鏡;比喻
(2)充滿生機的蘭溪山水,喜獲豐收的漁民的歡快之情。【點評】任何一首詩歌都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而寫的,所以字里行間一定充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做此類題最重要的一點是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文章的中心思想來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46. ( 9分 ) 古詩鑒賞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1)這是一首詠物詩,從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三個方面寫出了蟬的特點。

(2)這首詩表面上是寫蟬,其實是用了________ 的寫法,表達含蓄,寓意深刻。

(3)這首詩給我們以什么啟示?請簡要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1)形狀;習性;聲音 

(2)托物言志 

(3)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意象,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作品給人的啟示和道理  

【解析】【分析】(1)從詩句中總結蟬的特點。

(2)了解詩歌常用的藝術手法,理解每種手法的意義與作用。
(3)結合詩句,理解主題,啟示只要觀點正確,表述流暢即可。

47. ( 10分 ) 古詩鑒賞
 觀游魚    
 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游魚,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釣。

(1)詩歌的一、二兩句表現了作者觀魚           的心情。

(2)在詩歌的后兩句中,表現喜歡魚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是      、     。

【答案】(1)悠閑、怡然自得

(2)施食,垂釣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作者個人的觀點態度,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抓住詩句中“閑步”一詞即可作答。
(2)抓住詩句中“食”“垂釣”兩詞即可作答。

48. ( 10分 ) 古詩鑒賞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1)“高低”二字與詩中的哪個詞語相照應?   

(2)這首詩運用對比,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隨意。
(2)表現了詩人渴望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作者個人的觀點態度,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此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賞析能力,要求學生根據上下句的理解找出相關詞語即可。
(2)此題考查學生的主旨,結合寫作背景分析即可。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49. ( 15分 ) 古詩鑒賞。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詩中寫出景物的什么特點?   

(2)詩中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請品味“不知秋思落誰家”句中“落”字的妙處。   

【答案】(1)清冷。
(2)離別之情(思鄉之念、思聚之情)。
(3)“落”字,化靜為動,富有動感,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潔的月光般灑落人間似的,表達出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歌的遣詞,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詩寫到了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等景物,描繪了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為全詩抒情營造了濃厚氛圍。
(2)一、二句為全詩抒情營造了濃厚氛圍。詩歌后兩句意為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根據本詩景物描寫和“秋思”這一提示詞,可知表達的是詩人的離別思念之情。詩人不說自己的思念,而是以疑問語氣問“落誰家”,含蓄深沉地將自己的情感表達了出來。(3)本題是典型的煉字題,要回答”落“字的妙處,要圍繞”落“字生動形象的表現力、表現詩人秋思灑落的動態感、抒發詩人情感等角度解答。
答案:(1)清冷。(2)離別之情(思鄉之念、思聚之情)。(3)“落”字,化靜為動,富有動感,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潔的月光般灑落人間似的,表達出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點評】本題考查詩歌鑒賞。《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七絕。全詩四句二十八字,以每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疑問句作結,是近體詩常見的創作手法,更能含蓄深刻地表情達意。
【附參考譯文】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50. ( 7分 )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列各題。
江上
[宋]董穎
萬頃滄海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
 摩挲數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
(選自《宋詩鑒賞辭典》)   

(1)前兩句詩寫出了“水”“天”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詩中暗示了詩人將遠行,傷別離。你從哪一句中讀出這一點?請簡要分析。   

【答案】(1)空闊(寬闊、高遠);澄澈(明凈)
(2)示例一:第二句。寫飛翔的白鷗成雙成對,暗示詩人與親人別離的形單影只。
示例二:第三句。中國古詩寫柳多與離別有關,詩人撫弄沙邊柳,正是即將遠行之人觸景傷情、情不自禁的表現。
示例三:第四句。說等待柳條成蔭時系住垂釣的扁舟,從此不再漂泊,表現眼下正有離別之愁。 

【考點】把握詩歌內容,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做此題要賞析詩句,“萬頃滄海”可見水的空闊;作者把天空比作“鏡天”,可見天空的澄澈明凈。
(2)“雙鷗”與自己的形只影單形成對比,暗示了自己將與家人分離;古人折柳送別,詠柳賦別,柳和留是諧音,古人用這個來表示依依惜別的情誼,“摩挲數尺沙邊柳”,作者以撫弄沙邊柳來表達自己的離愁別緒;“系釣舟”表達了詩人對和家人一起過安定的生活的向往,卻恰恰暗示了即將遠行。
答案:(1)空闊(寬闊、高遠)   澄澈(明凈)(2)示例一:第二句。寫飛翔的白鷗成雙成對,暗示詩人與親人別離的形單影只。示例二:第三句。中國古詩寫柳多與離別有關,詩人撫弄沙邊柳,正是即將遠行之人觸景傷情、情不自禁的表現。示例三:第四句。說等待柳條成蔭時系住垂釣的扁舟,從此不再漂泊,表現眼下正有離別之愁。
【點評】這是一首借景抒情詩。作者寫天,寫水,寫鷗,寫柳,由遠及近,表達了詩人漂泊異鄉的孤獨、寂寞,也流露出對安定生活的向往。《江上》由江上景寫到心中情,雖然傳遞了詩人一縷輕愁,但景象開闊,格調明快,并不陷于頹喪,表現出詩人闊大開朗的精神氣質。
【附參考譯文】
       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萬頃,澄澈明凈的天空如同一面鏡子,兩只白鷗如飛雪般忽高忽低的飛舞,我撫摸著岸邊僅數尺高的小柳樹,期盼盼你快快長大,等到你枝條成蔭的時候能夠系住我垂釣的扁舟。
賞析:
       作者董穎是個窮愁潦倒的詩人,因此他的一生很可能為生計所迫而常年奔走異鄉。
     “萬頃滄海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上句點明季節,下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襯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晴空無云,澄清明凈,如一面鏡子;同時“飛雪”形象地寫出了白鷗飛舞忽高忽低的情態;“雙鷗”進入詩人的視野,反襯了詩人內心的孤寂。
    “摩挲數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則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詩人對柳樹長大的期盼和等待;同時,千百年來在詩人們的筆下,“柳”總與“別”相關,詩人在這里卻不落窠臼,另翻新意,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柳”與“不別”搭在一起(“系釣舟”),運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并不曾訴說羈旅孤客之怨思離情,而讀者卻能心領神會。詩人一生為生計所迫而常年奔走異鄉,也許明天又要登舟出發,因而詩人期待枝條成蔭時,系住我垂釣的扁舟,這不僅抒寫出了自己惜別的心情,又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歌鑒賞之詩歌情感
2017年高考模擬試題詩歌鑒賞專題匯編
古代詩歌鑒賞精講:一首詩兩大考點三種題型
2014年高考語文考綱解讀及熱點難點試題:古典詩歌鑒賞
2014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十)古詩詞曲鑒賞
2015-2017高考詩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子王旗| 庆安县| 沾化县| 武冈市| 平凉市| 开远市| 龙井市| 和顺县| 宣汉县| 连云港市| 大埔区| 衡山县| 唐河县| 章丘市| 肥西县| 太康县| 津南区| 保亭| 阿坝县| 宝坻区| 武宁县| 永宁县| 柳江县| 合作市| 台安县| 垦利县| 安化县| 普定县| 乌什县| 广灵县| 晋中市| 海城市| 满城县| 阿拉善左旗| 平谷区| 克什克腾旗| 巴东县| 陆丰市| 博罗县| 丹巴县| 长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