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冷冷:北大中文碩士丨哈工大化學本科
學習/工作中,真的經常遇到不喜歡的任務,但又不得不做,你跳不過這一節點。
我和胖友們分享一個解決的思路,于我而言炒鵝有用。總之好棒棒就對了!
先寫200字,把這xx元給掙了!
先打兩個我親生的栗子。
我面試過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的是政務云。
筆試要求寫2000字的微信文案,內容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等一堆不明覺厲、不知所云的東西。
完全陌生的領域,全部是技術性的東西,枯燥、無聊。說實話,我真的腦仁兒疼。
但是,該公司給出的薪水挺可觀。于是我新建個word文檔,命名為:臥槽那可是xxx塊錢誒!!!!!
2000字,算下來每200字xx元。
嗯,先寫200字,把這xx元給掙了!
哇!寫了200字!xx元入賬了!
好吧!也沒那么難,再寫200字!又是xx元!
已經xx元了!太高興了。
……
大概是這么個心路歷程。循環往復。先別計較寫得好壞與否,湊足字數再說。
湊足字數,就已經算是“完成”了。記住“完成”這個詞,后文會著重說。
過程中看不懂、不會寫等等,真的很艱難,但全程心潮澎湃,那可是xx塊錢啊!(逃)
先寫200字,把這xx元給掙了!
再打一顆類似的栗子,這顆栗子是別人親生的。雖然他不是為了講高效完成不喜歡的任務,但有另一層啟發。
前些日子看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他說:人會本能地遺忘痛苦,如果我們記憶單詞的時候很痛苦,“大腦為了保護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這些單詞遺忘。”
然后他認為:背單詞的時候,事實上,在做所有類似的必須記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由衷地把這件事當作快樂的事情來做。
李笑來的朋友,需要獲得GRE高分,才能拿到獎學金。“一共要搞定20,000個單詞,而因此可能獲得的獎學金是每年40,000美元左右”。在當時,相當于稅前收入差不多400,000元人民幣。
算下來,每個單詞大約值20元人民幣(只算了一年的收入)。
于是,背單詞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他每天都強迫自己背下200個單詞(原話是強迫,我覺得有點困惑……),晚上檢測時,每在記住的一個單詞面前劃上勾,“他就想像一下剛剛數過一張20元人民幣”。
這些單詞與快樂的記憶相連結,記得更牢固了。
劃重點,要記憶東西的胖友,記住,你要背的東西,一字千金啊!
對于高效完成不喜歡的任務,“完成”感特別特別重要
接下來是另一個小栗子,論證“完成”感的重要性。
我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根據字數除以時間算了一下,發現15分鐘寫150字就可以。
于是我用小孩桌面便簽(哈哈哈此處不是廣告),定好隔15分鐘提醒:竟然真的又寫了150字!我真是太厲害了!加油!再戰150字!
每隔15分鐘,我都寫了不少于150字。這種一輪接一輪的“完成”感,特激勵人。
雖然畢業論文很煩,任務量很大,可還是很早就完成了。這個“完成”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剩下的修改、完善工作,都輕松太多。
不不不。我沒有重復舉例。這個栗子和上兩個有很大的區別。
你看,哪怕沒有錢!我們也是可以自己找樂子,窮開心的啊!“完成”感本身就是很好的獎勵。
先寫200字,把這xx元給掙了!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總結三顆栗子的中心思想:
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歡的學習/工作任務?
1、
拆解任務,這個是老生常談。但我有想強調的一點:重要的是設置階段性的完成感。
比如3號栗子中,我每完成150字,就有完成目標的成就感(幻覺)。不是寫出了完美的論文才叫完成。每150字,都是一次“完成”。
如果是有具體指標的任務,比如字數,非常方便拆解出明確具體的完成感。
如果是抽象的任務,一定要具體化,可以拆解為看多少頁書,或者專注多長時間。比如假設需要6個25分鐘,專注25分鐘,是一個“完成”。
“完成”本身,就是激勵。
其實想了想,很有點類似游戲里的反饋機制(等級、通關、裝備、金幣等等)。不過這里沒有任何獎品,僅僅借助明確分割的任務的“完成”,便可達到反饋的目的。
2、
一定要限定時間,指定時間內完成指定量的目標。限定了時間,才能更高效。
3、
把拆解出的小任務,與“快樂”聯系起來,比如栗子1中的“200字xx元”,栗子2中的“一個單詞20元”。其實就是把可能會獲得的巨大收益,具體分配到每個小任務上。考研的胖友,想想你們的獎學金。而且,根據李笑來所說,這樣學,還會不容易忘記呢。
再不濟,可以用切實的獎勵機制,比如完成多少學習任務,給自己買個貂啥的。
老生常談,不多說了。
最后,以上其實都是比較宏觀的方法,可結合實踐進行個性化定制。至于具體如何高效,需根據學習/工作任務自身的性質,來決定。
好了,胖友,今天你數了幾張人民幣?我今天寫了4000字,前天6000,昨天4500。(刪減了很多,才發上來的。)
算下來也就十來萬吧,有錢的感覺,真特么太好了。
高興。開心。喜悅。做夢。難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