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真 實習記者 李滿/文 震蕩市中沉寂已久的證券行業突然曝出重磅消息——兩大老牌券商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初步敲定戰略重組。自此,貴族投行的轉型與本土券商的升級之路有望開啟。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11月4日晚間宣布,將收購中國中投證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證券),本次交易的對價為167億元人民幣,通過向中投證券控股公司中央匯金發行中金公司內資股的方式支付。交易完成后,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從兩家券商知情人士處了解,短期內,雙方的投行團隊和經紀業務仍會獨立運營,對基層員工來說,現階段的影響還比較小。
1+1整合效應
據各家券商2016年中報數據統計,以資產規模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與中投公司資產綜合將超過1500億元,在券商排名中位列第十三,排在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銀行證券等券商之后。
中金公司投行業務凈收益16.98億元,中投證券該業務凈收益5.23億元,二者相加之后達到22.21億元,可躋身國內前五,僅次于中信證券的37.76億、中信建投的29.83億、國泰君安的38.38億、招商證券的22.96億。
作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投行,中金公司一直遵循“精品投行”路線,成立之初就被視為業內標桿,推動國內一批大型國有企業IPO項目,包括中國石油、中國電信、中國石化、中國聯通等。
經紀業務方面,中投證券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證券營業部160家。今年截至目前,其營業部已經超過200家。2015年,中投證券經紀業務營業收入59億元。對比之下,中金公司在全國一共布局20家營業部,其財富部門秉承其高端路線,主要針對高凈值人群,戶均資產達到1500萬元,截至2015年,財富管理的客戶數量約為2.66萬戶,客戶賬戶總資產為3990億元。
中金與中投證券合并的消息,業界早有傳聞。事實上,兩家公司在股權和管理層也頗有淵源,一方面這兩家公司均是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央匯金)持股,中央匯金為中金第一大股東,持股28.57%,中金公司其他主要股東還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IC)、TPG亞洲特拉華基金、KKR集團,分別持股11.88%、7.45%、7.23%。中投證券則是匯金系下屬唯一全資控股券商。中金與中投證券合并之后,中央匯金持股的券商由原來的五家變為四家——中信建投、申萬宏源、銀河證券。另一方面,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公司)全資控股中央匯金,中投公司的董事長丁學東同樣是中金公司的董事長,事實上,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早已經聯姻。
兩種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中金公司方面表示,這次雙方的戰略重組,將實現可觀的協同效應。業內人士分析,中投證券投行團隊有望借力中金公司躋身第一梯隊,而中投證券全國200家營業網店的布局也將助力中金財富管理平臺的發展。
將中投證券納入麾下,也將開啟中金公司進一步本土化的歷程。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了解,中金公司最近幾年正朝著更為“接地氣”的方向轉變。中金公司最初由中國建設銀行、摩根士丹利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之初變融入很強的外資投行文化,一開始也主打國資企業赴海外上市項目。而最近幾年,中金公司業務更多轉向A股,由于業務發展的需要,中金公司很多保薦代表人都是從中資券商方面挖過來,這些人本土出身的投行人員,其做事風格和中金眾多擁有海外經歷的投行團隊很不一樣,這兩種風格的碰撞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中金投行團隊的文化,隨著中投證券與中金公司投行團隊的融合,未來中金公司會更為本土化。
此次重組,對中投證券投行部門而言,或會是一場內部“優勝劣汰”的整合。經紀觀察報記者從接近中投證券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今后期望借力中金收攬更多投行項目,躋身第一梯隊。對于市場“中投投行部門加薪”的傳言,短期內不會發生,長期而言,未來優秀的投行團隊可能會并入中金,中投這邊不符合要求的員工,可能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在圈內,大家都知道中金公司盛行“加班文化”。一名接近中金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中金公司上任CEO朱云來對工作事無巨細,經常會一行一行地去改底稿,這一形式風格也在現任管理團隊身上得到體現。管理層多有外資投行或者世界組織工作經歷,內部推崇外資行“一周工作80小時以上”的加班文化。
上述中投證券相關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中投證券的壓力肯定比中金小,每年有幾個月特別忙中,不需要“天天加班”,不過,中金的高收入與其高付出是成正比的,與之相比,中投證券的平均收入有很大差距。該人士依舊對加入中金公司充滿期待,“希望能接手更多項目”。
而在經紀業務方面,記者從上述中投證券知情人士處了解,經紀業務部分,雙方應該會獨立運營三年,而后進一步慢慢整合。中投證券在全國較大規模的營業網點布局也有望助力中金公司財富管理業務的提升。在中金公司發布的收購公告中,多次強調財富管理板塊,其表示,將嫁接中投證券廣泛覆蓋的營業網絡和龐大的客戶群,通過深度整合實現財富管理業務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