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抑郁為什么成為了現代高發病?為什么我們父母輩相對少? ps : 八妹最近拉了一些有意思的群,感興趣的朋友可私聊微信:bamei2016vip~優先邀請已下載'金融八卦女'APP的真愛喔~
文/美亞
來源/美亞在港村(ID:meiya012)
1
圈子里很多女友已結婚生子,所以這幾天,“媽媽抱著兩個幼兒跳樓”的新聞略刷屏。這是自詡為生活女英雄的我,唯一不能碰觸的軟肋,我沒有勇氣點開看有多慘烈。直到我的女友轉發給我。
“有那么一陣,我也想一了百了。”她說。
我硬著頭皮看完那位“殘忍”媽媽15頁的遺書。置她于死地的那幾點,幾乎是所有孕齡女性所經歷過的痛楚:
1、生孩子的痛苦無人關心,認為那是女人的本分。
2、家人的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對海量付出的新媽媽情緒漠視。
3、 原生家庭的插手,父母公婆的責難。
4、生完孩子后遠離社會的迷茫。
5、在孩子身上全身心付出,孩子一有問題,就受到指摘。
6、老公在育兒期間漸行漸遠,沾花惹草。
每一條看起來都是無關痛癢的瑣碎,可都是落入肉身的夢魘。幾管齊下,那便是萬劫不復無間地獄。
很多人怒斥這位媽媽的殃及幼兒,但這位媽媽已經患了產后抑郁癥,她生無可戀且同樣覺得孩子活著是受苦,并不能以健康心理加以評判。
老公沒有意識到她已然得病,曾在她傾訴時不以為然地說:這不是你自己的問題嗎?自己調節。
天真的男人們,這個問題,你以為那么容易解決嗎?
2
此刻是我內陸親子游的深夜,我把一雙兒女送入夢鄉,然后去廁所寫稿,怕燈光擾醒他們的眼。未婚小女友聽聞說:亞姐你好有母愛哦!
呵呵,我只是怕弄醒他們,哄睡步驟再來一遍,親子關系難免走向破裂。
并且無論工作到多晚,第二天依舊要強打起精神來陪他們嗨。這就是我,一個看起來兒女雙全,家庭工作兩不誤“人生贏家”的日常,酸爽。
我去北京出差的那幾天,小助理問我,為什么你不用帶孩子睡覺,還是奪目黑眼圈?因為我已經四年沒有睡過整覺了。在偌大的無人鬧覺的床上,我的生物鐘不爭氣地享不了福,依然一夜驚醒四五次。
問我苦不苦?我說,還行。因為對比起最初,此刻是TM天堂。
當年生下大兒子,為人母的喜悅和新奇只持續了兩小時,我就在上廁所的路上,暈過去了。用力過猛,失血過多,兒子只能被抱去護士站護理。
他沒能吃到初乳,而被強行灌了醫院的奶粉。導致他長了一臉濕疹。
我和婆婆第一次爭吵就因為濕疹,她的解決方法是:讓月嫂給一周大的兒子喝涼茶。老
李在那一刻保持了中立——因為南方孩子都是這么長大的。
另一廂,我開奶疼得死去活來,傷口每天都痛。每一個來看我的親朋都深情補刀:你怎么胖了那么多?
干嘛不減肥呢?因為我要喂奶啊,每天要喝無數飄著肥油的湯水啊;你還要忌口啊,火鍋、咖啡、麻辣、一切會讓嬰兒腸胃無法消化的美妙食物你都不能吃。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戾氣怨氣都無法“睡一覺就好了”。你總是要在兩個小時一次的喂奶中掙扎著起來,萬籟俱寂,身邊鼾聲如雷,你看著天花板,覺得煢煢孑立,這世界所有的孤獨和怨懟集結,傾巢襲來。
你原以為世間的腥風血雨已然淺嘗一二,沒想到人生最狼狽時分竟是血親賦予你。
3
我的團隊一直致力于讓我避開婆婆媽媽的話題,因為那不夠獨立洋氣,這也是整個社會對產后媽媽的忽視縮影。
可是,一個普通女人的后半生,注定要陷入“婆婆媽媽”的局里。八面埋伏,四面受敵。我們關注美容,關注旅行和包包,把這一部分當成苦水囫圇而吞,因為那顯得俗氣弱小。
我一個高知高薪女友,得了產后抑郁,拒絕了老公看心理醫生的建議,覺得這是強大的自己能夠兀自解決的事。
不,這并不是一件小事,我上了整期心理咨詢師課,翻閱了成堆的書籍,才意識到,這是個根蟠節錯的巨大問題。
產后抑郁為什么成為了現代高發病?為什么我們父母輩相對少?竊以為,那是女人越發強大的社會性與原始動物性產生的激烈對撞。
《人類簡史》里說,我們構建的社會(宗教、法律、家國單位)本質上是一種“謊言”。這種“謊言”信仰很重要,那決定著人類感到自己是在生存還是在生活,是動物還是集體中的人。
而現代女性在這種“謊言”中創造的價值已然和男人平起平坐。我們在社會中得到了自信、存在感、安全感。
生育打破了這份“謊言”,把現代女人從社會性中剝離,落入真實的動物性繁衍和哺育中。彼時彼境,女人對自己的認知評判,變成了“我是否能做一個好媽媽”。
當遭遇挫折和責難,她就會六神無主,妄自菲薄,抹煞一切社會價值,變成了一個“無用的人”。而周邊人的態度和環境,成了她的佐證,或良性的社會性喚醒。
當我走出困境,過往回瞰,才能得出這般理性的答案。正如十月懷胎的母嬰連心男人不懂,任你如何口若懸河敘述你的痛苦,老公只能理解到百分之一,不說結怨,說了矯情。
所以無論我們遭遇的處境如何,首先學會自救。我給身處其中的媽媽幾點建議:
不強迫自己做“足夠好的母親”
信息時代,我們可以找到詳盡的育兒信息。但以科學育兒過分苛責自己,等同于自虐。誰都是第一次做母親,有所閃失情理之中。孩子哭了是否要去抱,是否要定時定量喂奶,因人而異,量力而行。
標準是:當你因此而焦慮,可全然放棄書本,按照天性和心情行事。
母權下放
不要總是擔心老公做不好,婆婆做不好,不要總以為天底下唯有媽媽才能給孩子完美的養育。這種霸道母愛最終會作繭自縛,你會成為一個永遠脫不開身的千手觀音,最終反噬自己:我為什么要這么累?
和老公親密交流
孩子究竟是婚姻的終結者還是愛情的結晶,在于你如何和老公溝通。我的一個女友沒事就跟老公說,哎呀你看你小情人和你長得一模一樣,哎呀她就是黏著你,和我一點都不親。老公心花怒放,主動承擔女兒的日常喂養,因為他通過洗腦意識到:這是擁有我基因的孩子,我應該愛她。
反面教材是:一顆心撲在孩子身上,把家隔離成自己和孩子,老公這樣的疏離樣式。你要的關心,他沒有縫隙給你。
堅持和社會同步
就算是在產假里的媽媽,也可以找同為人母的媽友,一起遛彎下午茶。哪怕一起吐槽婆婆,這也是與社會勾連、情緒疏導的一種方式。更狠的女人,比如我,在生完妹妹做完月子后,寫完了我的第一本書。怎么寫?凌晨寫到早晨5點——反正睡眠不規律,不如徹底做點自己的事。
不可忽視情緒問題
我在產后輕度抑郁時,選擇了學習心理學自救,情難自控時就復讀機告訴自己:這是激素在作祟,要情緒管理。
但如果真的陷入失望——焦灼——痛苦的反復交疊中,不要怯于專業救助。任你曾殺伐決斷,巾幗英雄,為了做一個合格的母親情緒崩潰,那不丟人,那很偉大。
母親這個身份會伴隨我們一生,邊走邊學,永無止境,切勿急于求成。無論在承歡膝下時分,或孩子遠走高飛之后,保全一個積極樂觀、健康獨立的人格,是為母、為人之根本。
最后,呼吁天下新爸爸,盡管你無法全然體察對方的痛楚,但同樣,你的鼓勵和擁抱,也會被放大百倍,可能會變成一個臨界點的救命稻草。我們從不叫囂:我是在為你生孩子。但請別忘記,我是你的妻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