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論功行賞時,劉邦沒有將韓國故土封給張良,而是將他封到韓信的齊國。
劉邦是什么用意呢?除了擔心張老師美夢成真,還要“以張制韓”、“以韓制張”。因為劉邦不僅對韓信不放心,對張良也信不過。張良對此心明如鏡,張良覺得回絕有些礙于情面不妥,就說:我們在留地(沛縣東南)初見,封留地就可以了。
張良為什么要選擇留城?“留”嘛,請劉邦不忘初心,留他一條命。留城在哪里?在沛縣東南六公里的地方,現在微山湖中,已經被淹了。沛縣是劉邦故里,是免稅區,都是劉邦的死士。張良選擇那里,是自愿接受監督的意思。
實際上,劉邦內心是把蕭何排在第一位的,有一件事就是證據。開國后,張良和蕭何都沒有當上相國,劉邦心計是這樣盤算的:讓張良當相國,他不放心;讓蕭何當相國,又怕張良不服,所以最后決定不立相國。
劉邦的心思張良非要猜,而且一猜就能猜明白。張良覺得太沒意思,也不愿意盯著這個位子,顯得不夠豁達,庸俗低俗。張良很快從中擺脫出來,主動建議劉邦立蕭何為相國。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蕭何計誅韓信后,劉邦對他更加恩寵,除對蕭何加封外,還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國的護衛,真是封邑進爵,圣眷日隆。眾賓客紛紛道賀,喜氣盈庭。蕭何也非常高興。這天,蕭何在府中擺酒席慶賀,喜氣洋洋。突然有一個名叫召平的門客,卻身著素衣白履,昂然進來吊喪。蕭何見狀大怒道:“你喝醉了嗎?”
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東陵侯,據《史記·蕭相國世家》中記載,召平這個人極富有政治頭腦。漢11年(公元前196年),陳豨在河北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大軍從關中到邯鄲去討伐。淮陰侯韓信在長安被人告謀反,呂后即用蕭何計策,誅殺了韓信。劉邦在前方聽說韓信已被誅殺,立即派使臣拜蕭何為相國,益封5000戶,令500名士兵保護他。當時各位朝臣聽到這一喜訊,都紛紛前來向蕭何表示祝賀。但唯有邵平卻單獨對他說:“你的禍事到了。”他向蕭何解釋說,你都不想想,你在關中后方,有誰會來攻打你,要500名士兵干什么用,其實是那位疑心太重的劉邦,怕你與韓信一樣,在后方謀反,所以是讓他們來監視你的行動的。蕭何聽后,大驚失色,問邵平該怎么辦?邵平向蕭何獻計說,讓他將所有的封物一一辭掉,并將自己的家私獻出來支援前方,將自己的親屬都送往前線去打仗,這樣劉邦就放心了。蕭何按照邵平的謀略去辦后,劉邦果然大喜,從此更加信任蕭何了。劉邦親自率兵征討。他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么? ”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劉邦聽后,總是默不作聲。來使回報蕭何,蕭何亦未識漢帝何意。一日,蕭何偶爾問及門客,一門客說:“公不久要滿門抄斬了。”蕭何大駭,忙問其故。那門客接著說:“公位到百官之首,還有什么職位可以再封給你呢?況且您一入關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再想盡方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現在皇上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借助關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軌行動啊!試想,一旦您乘虛號召,閉關自守,豈非將皇上置于進不能戰,退無可歸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您、怨恨您,制造些壞名聲,這樣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會對您放心。”蕭何長嘆一聲,說:“我怎么能去剝削百姓,做貪官污吏呢!”門客說:“您真是對別人明白,對自己糊涂啊!”
劉邦平定了黥布的叛亂,撤軍返回長安。百姓們攔路上書告狀,控告相國用低價強行購買民間的土地房屋,價值數千萬之多。劉邦回到宮中,相國前來拜見。皇上笑著說:“當相國的竟然侵奪民眾的財產,為自己謀利!”把百姓們的控告信全部交給相國,說道:“你自己去向民眾謝罪吧! ”相國乘機為百姓們請求說:“長安一帶地方狹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地拋荒,希望下令讓民眾進去耕種,(收成后糧食歸耕者所有,)禾秸則不許收走,留下來作苑中禽獸的食料。”劉邦大發雷霆,說:“相國你大收商人的財物,卻來討取我的上林苑!”于是就下令把相國交給廷尉拘禁起來,還給他上了刑具。
過了幾天,一個姓王的衛尉侍從劉邦,上前問道:“相國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怎么突然把他關起來了? ”劉邦說:“我聽說李斯擔任秦始皇的宰相,辦了好事都歸功于主上,有了錯誤則自己承擔。如今相國大量接受那些下賤的商人們的金錢,卻來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來討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關起來治罪。”王衛尉說:“要說在自己的職責范圍之內,如果有對民眾有利的事就為他們向陛下請求,這真是宰相應做的事,陛下怎么竟然懷疑相國接受了商人的賄賂呢?況且當初陛下與楚軍相持不下,有幾年之久,陳豨、黥布反叛時,陛下親自率軍外出平叛,在那個時候,相國留守關中,如存異心,只要稍有舉動,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就不屬陛下所有了。相國不在那時為自己謀利,如今難道會貪求商人的金錢嗎?再說秦皇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過錯而失去了天下,李斯為主上分擔過錯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么能用這種淺陋的眼光來懷疑宰相。”劉邦聽了,心中很不愉快。當天,派遣使者手持符節赦相國出獄。
蕭何當時已是60多歲的老人了,見劉邦開恩釋放了他,更是誠惶誠恐,謹慎恭敬。雖然因為全身帶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連路都快走不動了,而且蓬頭赤足,污穢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這樣上殿謝恩。劉邦見蕭何如此狼狽,也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便安撫蕭何道:“相國不必多禮!這次的事,原是相國為民請愿,我不允許。我不過是夏桀、商紂那樣的無道天子罷了,而你卻是個賢德的丞相。我之所以關押相國,就是要讓百姓知道你的賢能和我的過失啊!”劉邦的這段話雖然言不由衷,但對蕭何的廉政為民,終于還是默認了。從此以后,蕭何對劉邦更是誠惶誠恐,恭謹有加了。劉邦也照例以禮相待,但蕭何從此對國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韓信被滅,我不細說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兒。為何被滅?不自立啊!功越大,越容易死。
以上三人的悲催命運,就是因為都是打工啊!無功也是要殺頭,功大了也是要殺頭啊!
人不自立,方有無妄之災。
不如東陵侯,種瓜青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