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代名窯之一--官窯,為官府直接監管生產瓷器窯廠,分為舊官和新官,前者為北宋官窯,后者為南宋官窯。出產瓷器胎釉均薄如紙,顏色有月白、粉紅、粉青 、大綠、油灰等,最初月白者為最上品,粉青次之,后來變成粉青最好,月白次之。瓷器多開片,其中冰裂紋最好,之后依次為梅花紋、細碎紋;開片紋帶黑黃線的 為上品。官窯瓷器存在釉斑,顏色以鱔魚血為最好,墨紋次之。
官窯產青瓷釉色晶瑩剔透,存在開裂現象或冰片狀,擁有粉青紫口的特征。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產出瓷器傳世至今的數量非常少,瓷器形制與汝窯相似。瓷器器 形多仿古,有碗、瓶、洗等。胎體厚重,胎色呈黑色、深灰及紫色,釉色有月白、粉青、粉紅等,釉面瑩潤典雅,存在大的開片紋。
南宋時期先后設立“修內司窯”和“郊壇下窯”。南宋官窯瓷器胎骨有厚薄之分,胎色呈黑色、深灰、淺灰、米黃等,胎質細膩,釉面有乳濁現象,多開片,釉色有 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瓷器口沿釉面稀薄導致瓷胎外露,顏色呈紫色;官窯采用了刮釉墊燒方式燒造,出產瓷器底足露胎稱偏赤鐵色,“紫口鐵足”因 此而來。為鑒定真假官衙之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