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k 圖:ck
前言: 瞬間又是一年,對于一年的人和事頗有感觸,這一年結識了許多的朋友而也遠離了許多朋友,每個人在找尋著做人做事的平衡,但做人做事講求平衡真的是太難,懵懂了許久也找不到答案,只好從儒釋道里尋找答案,重新定義仁義道德。
從三皇五帝的傳說到有史可鑒的夏商周再到春秋戰國,這段時間的裂變是從無為到有知,從懵懂到活明白然后再到不明白,從周公講德,孔子講仁,墨子講兼愛,老莊講無為以及到韓非子講法,我以為這種蛻變是人性的自私、利益起到了催化,對于老莊的無為不能全部茍同其說,但對于人性的深刻認識還是共鳴的。
歷史上看是人類文明逐步進步的,但人性也是自私自利的逐步追加的!春秋的戰爭不死人到戰國時期的戰爭殺人無數,這是否證明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就是優勝劣汰的殺戮進程,春秋時秀秀遮遮的爭霸到戰國明目張膽的爭權,是否應驗了老子的寡欲、愚民、反智、不德!莊子講,“圣人生而大盜起,圣人不死,大盜不止”是否也就是說,是有消滅了仁義道德,才能實現天下太平。
歷史上的先賢所講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無論周公講德、孔子講仁、孟子講義再到荀子講禮最后韓非子講法,早就讓老子給看透了,如老子講“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直到韓非講法可能就是不得已而為之了。難道這就是人類的進步,逐步的失去再逐步的彌補!
現在有些人扭捏著裝作可憐狀,背地里做著禮崩樂壞的勾當。難到做人做事真的如莊子講的“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才能有個好下場,不用去承擔重任,也不用去創新做事才會安享天年,靠著取悅和奉承得一時之悅方可安保太平。
效仿儒釋道先賢雖無政治成就,但多半還安樂長壽。法家代表可就沒那么舒服了,商鞅雖變法成功權高一時最終還是落得五馬分尸的極刑,韓非子也是,秦王為得其才發動對韓國戰爭,但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同學李斯因嫉妒羨慕恨而陷害。這么說來同胞、同學、同事一到了利益權利之爭也會失去人性,做一些不為人倫的勾當了。無怪韓非子講“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其主,主妾無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每個人 事業或好或壞總有變數,閱歷才是真正隨行者,有些人或事在不在乎,關鍵看愿不愿意,大智慧方能做到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方無隅。假無為那是真的不懂,故作可伶裝的呻吟喚起別人的同情,來取悅對方的憐憫之心,是不是也就是東郭先生和狼的參照。人之初性本善,我想還是從善如流的做人做事吧,只有那樣方可一覺睡到自然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