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裕,但醫院門診的人卻越來越多,特別是進入了中老年后,各種慢性病就會自動找上門。為什么人越來越容易生病?哪些不良習慣我們需要改掉?相信下面專家說的6句話會讓你恍然大悟。
指導專家:
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 薛長勇
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 樊正倫
1、愛開空調不出汗,遲早要作病
常說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作病——這是什么意思?
在寒冷的冬天,毛孔關閉,這是有利于氣血內收的狀態;到了夏天毛孔打開,有助于氣血往外走。此時如果一直開空調,身體代謝受阻,能不得病嗎?
“我不主張用空調,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p>
夏天,人的氣血由內往外走,隨著汗液的排出,體內陽氣就有所缺乏,此時建議喝生脈飲:
人參,補中氣;
麥冬,清肺氣;
五味子,收心氣。
這是孫思邈創造的方劑,對治療暑熱、緩解疲勞非常有益。
2、種子就是生命力,多吃五谷可養命
生命的維持不單靠脂肪、蛋白質,還需要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
專家舉例,農村的孩子吃的全是當年的“新糧”,也就是第二年的種子,雖然這些孩子很少吃雞鴨魚肉,但身體很硬朗。如今城里孩子想吃什么好吃的都有,粗糧吃太少,養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
《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說到吃飯大家覺得很簡單,其實一點不簡單,多吃五谷對身體十分有益。
3、吃好早午飯,睡好子午覺
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
半夜相當于冬至,陰氣最盛;
正午12點相當于夏至,陽氣最盛。
脾胃虛弱的人,早餐和午餐一定要吃好,這樣就相當于借助自然界的陽氣來幫助消化和吸收。晚飯一定要少吃點,別早上和中午湊合吃,晚上倒豐盛起來。
此外,中醫特別強調老年人要睡子午覺,子時和午時是兩個很重要的時辰:
半夜12點至1點:是子時,這時陰氣最盛,陽氣初生的時間;
中午11點至1點:是午時,是陽氣最勝,陰氣初生的時候。
中醫認為,陰陽兩氣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
因此,子、午兩時對老年人尤其重要。
4、健康不能太機械,抓住大方向就行
網上曾經有個段子:
“牛奶含激素,吃番茄降解吧;番茄有農藥,可服阿托品;服阿托品怕生物堿中毒?吃點扁豆吧;扁豆也有毒性啊!喝牛奶吧,牛奶能中和毒性……”
很多人都是這樣,擔心這個有激素那個有農藥,于是這不敢吃那不能喝的。
其實,健康不用太機械,堅持一個正確的大方向走下去就行。
什么東西都能吃一點,只要它能夠滿足身體所需。同時要切記不吃多。
5、年輕時,你找病;年老時,病就來找你了
今天想喝酒就猛喝一晚;明天不想吃早餐就又不吃,這么隨意的生活可不行。
人的健康要靠平常定期維護,而不是等到出了毛病再找醫生。
記?。耗贻p時,你找?。荒昀蠒r,病就來找你了!
6、發胖不是發福,是發禍
中年發胖會帶來很多問題,高血壓、高血脂等等。
高血壓在年輕時沒什么大感覺,但10年后,腦、心、肝、腎都會受影響,常見的中風、腦梗大多是高血壓引起的。
想控制體重,預防慢性病,一定要動起來,提倡“民以動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