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施耐庵通過一百單八將的仗義直抒,用他們的熱血和年華為世人書寫了一段義薄云天之士的佳話。在水滸中的那片快意恩仇的世界里,人人形象飽滿,各個武義非凡,百余位兄弟將士們的情熱得發燙、義堅得可怖。
他們用手中的刀叉劍戟實現心中的道與義,成為華夏民族幾世幾代情義的標桿。可這一個個俠義之士中總會有個比較,那么究竟是誰的武功最強?水滸一百零八將中武功第一之人自然毫無爭議,第二到底是武松、魯智深,還是林沖呢?
一百零八將武功第一之人
“丈二鋼槍無敵手,身騎快馬騰云,人材武藝兩超群!”如果說水滸傳中玉麒麟盧俊義說自己的武功只能排名第二,那么沒有人敢排名第一,無論是武力還是財力,盧俊義都可謂在大宋都名列前茅,不僅有好身手,還有著極強的謀略,堪稱水滸智勇武功第一人。
玉麒麟盧俊義眉呈八字,雙目炯炯有神,身材九尺有余,而氣勢如虹,不僅長相給人以浩然正氣之感,而且為人豪邁霸氣。每遇戰場殺敵之時,盧俊義總能一人昂首于前,攜慣用之棍棒破萬人之軍、清萬馬之隊,橫掃千軍。
在他跟隨宋江上梁山之后,跟隨宋江南征北戰、征戰四方,參加了許多次大型戰役,不僅在戰場上身騎快馬騰云,巧用丈二鋼槍,一人可抵萬軍、破萬馬,聲名顯赫,而且還降伏了眾多英勇將士,書下了英武佳話。
其中,盧俊義最具盛名兩次“征服”便一次在于盧俊義活捉史文恭,一次在于征遼之戰中單槍匹馬沖鋒遼軍,兩次戰役將盧俊義的武力發揮到了頂峰,大顯神威。
在盧俊義上梁山之前,帶出曾家五虎的史文恭先是用箭射傷了梁山堅決帶兵出征的大當家晁蓋,后在近距離對戰中用一槍刺擊秦明。遠可使弓箭精準殺敵,近可用槍戟擊殺名將的能力所以他的武功也可謂是人中翹楚。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將,卻被盧俊義追擊在其腳股上來了一樸刀,便被搠下馬來活捉,淪為階下囚。活捉史文恭的這一戰無疑是讓盧俊義一戰成名,神速生擒強敵,震撼群雄。
而后來,在征遼之戰中,盧俊義又一次大顯神威,先是獨自一人躍馬挺槍與大遼四員猛將酣戰幾十回合而絲毫不落后于人,后又槍挑耶律宗霖,嚇跑其余三人。在一個時辰的大戰之后,盧俊義又獨自沖鋒陷陣,殺得一千多遼軍四散奔逃。
盧俊義武力之強,僅憑一招生擒史文恭、單挑遼國四王子就可見一斑。試問整個水滸忠義將士何人能幾回合力殺眾敵,何人能活捉史文恭,何人能坐擁燕青等家仆,又有何人可以單挑遼國四王子呢?這兩次“壯舉”不僅成為盧俊義武力的巔峰,也成為水滸之書中武力的第一。
水滸忠義將士何人武功第二
水滸中一百單八將中人人身懷絕技,擁有超凡的武功強項。不僅有精明能干、粗暴蠻橫的青面獸楊志,射箭發鏢百步穿楊的浪子燕青、日行千里的神行太保戴宗,更有有勇有謀、有仇必報的行者武松、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的花和尚魯智深,和武藝高強卻安分守己的豹子頭林沖。
那么在這些忠義之士中,究竟誰人武義最強,僅次于玉麒麟盧俊義排在水滸將士中武義榜上的第二呢?
世人在品讀水滸后,根據不同人物的重要性和武功能力給出了幾個人選: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我們從人物事跡、江湖高手評說和綜合武力三個方面來看:
首先,行者武松的事跡自然沒得說,擊殺猛虎、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一系列家喻戶曉的故事,使得武松的大名如雷貫耳,再加上其自身的玉環步、鴛鴦腳等武功絕學,讓他的武功名聲奠基在了天下罕有的高手。
然而,江湖高手對于武松的評價和他的綜合武力卻十分一般。
武松一生從未與頂尖的武林高手對過手,要想稱得武林頂尖,自然要和世間的高手比拼之后才能分出高下,而武松的所有故事都是由民間口口相傳,這其中自然會有很多夸張和放大,自然不能作數。
而且在三山聚義攻打青州的時候,明明以武松的武力是可以單挑呼大將軍,可卻從未出戰,可見熟知他的人對他武功的評價一般。
再看他的綜合武力,他的長項在于步戰、空手搏擊,通過他的一系列故事不難看出,武松樂于醉后亂拳,他的兵器是兩把戒刀。
而在后期的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在馬上交鋒作為戰爭是用速度和長槍來決定軍事實力,而武松不但只會使得兩把戒刀,而且這兩把戒刀還是后來孫二娘和張青贈予的,并非自家的慣用兵器,故這個有仇必復、有恩必報的武松不能稱為水滸武功的第二人。
其次,來看魯智深。魯智深事跡也很多,他天生神力,六十二斤的鐵禪杖耍得得心應手,單是從他倒拔垂楊柳之事便可以看出來他的力量之大。
在戰場上他的禪杖一揮也擊退千萬敵軍。在他的對戰英勇將士名單中,不僅有著大戰了四五十回合的呼延灼,也有著大戰了四五十回合的青面獸楊志。
讀者僅僅從手持鐵禪杖幾十回合就不難看出魯智深的好身手,而且與他交戰的這些強將有總說個這和尚的功夫果然是名不虛傳之詞,更是習武之人內行便知道魯智深武功的表現,江湖高手的評說較高,可見花和尚的武功之高超。
但是,魯智深在水滸的英雄之中排名第二也稍有不妥。首先魯智深成就極少,其次他處事過于感性魯莽。在魯智深上梁山之前,對他的刻畫極少有本人膽量過人之處,多是心懷正義而莽撞殺人的故事,所以魯智深更偏向一位莽夫的形象。
而在后來的征戰過程中,他也多是聽從指令便拳腳相對,沒有謀略,也沒有武藝技巧,全憑一身力氣生存,而力量并不是武功,綜合武力不行,所以將他放在第二位也有些許不妥。
那么豹子頭林沖是否能勝任呢?先看他的事跡,風雪山神廟、速殺三惡賊,林沖一個個英勇的戰事就已經讓人佩服他的武功了,后來林沖在與青面獸楊志對戰的過程中,不用擅長的槍,只用刀步斗,就占得上風,還生擒了扈三娘、戰平了雙鞭呼延灼。
從他與強將的對抗中不難看出他的武功在江湖上的地位,也爭斗之時與楊志、呼延灼等人的交鋒側面與武松、魯智深等人產生對比,說明林沖武功在武松和魯智深二人之上的能力,江湖高手對于他的評價也頗高。
而且,林沖本是軍中教頭,是一個深知軍隊的規矩、也接受過排兵布陣正統的教育的難得之才。不僅在軍隊之中擁有極高的聲望,而且對后期南征北戰之時有極大的價值。
極富智慧的頭腦,加上高于常人的武功,綜合武力也很強。所以林沖被評判為水滸中武功的第二名名副其實。
俠肝義膽自在人心,公道正義世代相傳。水滸的忠義之士們武功極高,自然,每個水滸迷眼中所認為的忠義之士的武功排名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是名著可以讓人細細品讀、幾番推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