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寒潮來襲。對于心血管病患者來說,冬天是最難熬的季節。血管對溫度十分敏感,再加上天氣寒冷、干燥,很容易導致血液黏度增加、血管變硬、變脆,血壓波動明顯,從而誘發疾病。
早點“養”血管,勝于老來“治”。此文適合所有的中老年朋友看看:
血管老化有哪些危害!
時光馴服一切,我與往事之間,像回聲,再怎么千回百轉,終究消失在山谷。 by 七堇年
若動脈斑塊脫落形成的血栓堵塞腦血管,會引發腦中風
下肢血管病變,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或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會引起腿疼、跛行、腳發涼等
所有,養血管要趁早!如何養呢?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有效的動作。
日本名醫30年心血發明
原地小跑步體操
7天讓血管回春
許多人認為有效的運動就是要換上休閑運動服裝,到戶外或上健身房花個半小時一小時運動才算數,因此常常以忙碌為借口給自己推脫了,小心如果久坐不動的話,血管老化,疾病就會找上門。
日本名醫池谷敏郎
以他行醫多年的經驗發明了一套體操,動作簡單,不需要任何器材,每次1分鐘就能達到健身,降低血管年齡,并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這套操就叫:原地小跑步體操。
這是池谷敏郎耗時30年心血所發明,只要一點時間、空間便能進行的簡單運動。
不管你是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或退休人員,隨時抽個空在原地小跑步1分鐘,一天3次,據說一周后血管年齡可降低9歲,還能強化骨骼、肌肉……
原地小跑步體操怎么做?
首先放松肩膀,手臂自然擺動,但腹部得用力挺著,腳尖墊起來,用小跑步的方式,原地小跑步。一天3次,每次1分鐘。
進行原地小跑步體操時,血液循環會加速活化,制造出能夠修復及擴張血管的一氧化氮,因此,能夠有效預防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
下樓走樓梯:渡邊尚彥表示,上樓下樓的運動量相同,家住高層的人,若上樓乘電梯,下樓時最好走樓梯,不僅增加活動量,還能鍛煉血液循環系統。
起床前抖一抖:早起時是血壓波動較大的時期,可以先躺在床上抖抖手腳,活動下末梢血管再起床。白天久坐易令血液集中于下半身,同樣可以通過抖抖手腳來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揉敲小腿:小腿常被稱為“第二心臟”,小腿肌肉的強弱關系到心臟泵血功能,因而有空時不妨揉敲小腿,促進血液循環。
脖子系條絲巾:人的脖子上有一條特殊的血管,起到調整體溫的“開關”作用,若受寒則會閉合,影響頭頸血液循環。因而,夏天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或冬天房間沒暖氣時,最好系一條絲巾,做好頭頸保暖工作。
腰圍要松些:收腰修身的服裝、腰帶、內衣會束縛小腹,久而久之會令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末梢血液循環,尤其是小腹肥胖的人,更忌長時間穿戴緊身服飾。
午后閉目養神:利用這段時間閉目養神或打個瞌睡,能調整血液循環,令人精神倍增。
多笑笑:醫學研究發現,笑可以令大腦分泌內啡肽,擴張末梢血管,起到降血糖、改善血壓的作用。因而,平時要有意識地多笑笑,有益血管健康。
焦慮時喝杯熱飲:焦慮生氣會令交感神經亢奮,影響血液循環,這時候喝杯熱茶或熱咖啡,有助于放松休息,改善毛細血管血液循環,同時調整自律神經功能。
細嚼慢咽:吃太多易發胖,體內脂肪增多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因此有必要控制飲食量。當進食開始20分鐘后,飽腹神經中樞會發出“飽腹信號”,而食材切成大塊有助培養慢速咀嚼習慣,延長進食時間,減少食物攝入量。
用小號餐具:使用小件餐具,如小湯匙、小盤子,也能延長用餐時間,防止吃多。
小編有話說:不用花一分錢,不用非要出去鍛煉,就能養護血管!快把這個幫助血管“返老還童”的方法,告訴更多朋友,每天3分鐘,逆轉血管年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