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是一片美麗的土壤,這里,滋養著屬于藝術家的情懷。諾達的城市,歐式風格洋溢的街頭,在飛速前進的行人的步伐縫隙中,尚且能找到一絲屬于生活的閑適。因為在這里,總有人值得你駐足守侯,而他們,或許平淡無奇...
-題記
維多利亞州以南,如果你去過墨爾本,
在人群熙攘的街頭,
也許你會和一個81歲的老奶奶相遇。
她是散落在這座408萬人口聚集的城市里,
某個街頭上的流浪者。
滿頭銀絲,身形弱小,僂背孱弱,
有點像燃燒了大半的白色蠟燭,
在充滿浪漫情懷的墨爾本街頭,
被浸染出一種別樣的藝術味道。
流浪似乎是西方街頭的某種文化。
流浪著流浪著,
那流浪的人仿佛在行走中體會到更為深刻的,
有關生活的思考。
于是,
陪伴在這位81歲的老奶奶身邊的,
除了兩個小布兜,
還有一架老舊的電子琴。
她是藝術家。
當她褶皺的指尖觸及琴間的一時間,
整座城市都安靜了。
指尖悠揚,手指游走的是如此自由。
每一鍵里都是老人自我情感的釋放,
卻不知不覺間,讓周圍的人們停下那匆匆奔波的腳步。
與這位老人指尖下流動的美好一樣悠揚的,
是她一生走過的漫漫長路。
上世紀30年代一個名叫Natalie Trayling的女嬰在澳大利亞珀斯呱呱墜地,12歲起,漂亮文靜的Natalie迸發出對鋼琴音樂的濃烈興趣,教會里的修女們,成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任鋼琴老師。
也正是在修女們的點撥下,Natalie對于鋼琴演奏的全部天賦得到了綻放。后來,她憑借著動人琴律,獲得了Santa Maria學院的音樂獎學金。那是她的音樂第一次震撼外界。
15歲,由于她的父母無力支付學費,Natalie再次用琴聲奏出了她人生中第二份獎學金,供自己完成學業。
17歲,Ntalie順利獲得文憑,并在Santa Maria學院任教鋼琴課。然而比起教書,她更向往旅途,或者說流浪,去某個遠方。
20歲,Natalie加入了一個旅行音樂團體,團體中每個靈魂都在流浪中感悟著生活,并給世界帶去動人的音樂。后來,樂團在布里斯本解散,Natalie搭上了一個司機的貨車,拖著年輕的惆悵前往阿德雷德。
她最終在霍巴特停留,并邂逅了自己后來的丈夫,Denis。他們在Southport定居,相親相愛。很快,他們生下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幸福的五口之家,在Natalie悠揚的琴聲中,仿佛置身天堂。
生活倘若真是永恒這般好,那是要多好。然而充滿無常的生活,卻用最殘忍的方式,摧毀了Natalie的幸福人生。
她的兩個女兒意外離開了人世,年僅6歲和22歲。而她的丈夫,為克服長達20年的毒癮和嗜酒惡習,同時為了和病魔做斗爭,也離開了她。
家庭接二連三的變故,讓Natalie的兒子不堪重創,患上了重度抑郁癥。命運讓她家破人亡,成了一個孤獨的人。
但又或許每個人本身都是孤獨的,
只是某種機緣巧合讓我們有了駐足停留的理由,
只是我們把這份停留稱為幸福,
當幸福不在,
才明白,原來流浪才是生活的本質。
再聽她的琴聲,
我才明白隨樂聲一同悠揚的,
是這樣滄海桑田的動人故事...
原來她的每一次彈奏,
都是在回憶走過的人生。
'我已經從許多事中獲得自由,而這里就是我想要去的地方。'
我流浪了很多,很多年,或者說,我這一生都在流浪。
他們不用知道我的故事,
我只想在這琴聲里,
他們聽到了有關自己的某種情緒,某種羈絆,某種讓心靈震顫,但又特別美好的感受。
所以我就這樣,從珀斯去了布里斯本,從布里斯本去了霍巴特,從霍巴特走了一個世紀的慢慢長路,最后來到墨爾本街頭,和我的黑白鍵相依為伴。
人們不知道,在我的琴聲里,有我走過的路,
那也是所有人的路。
她用人生全部的熱情,在古稀的波瀾不驚里,演奏著關于過去的故事。
有次,Natalie因極度貧血癥突發,被送往醫院。
在經歷一場有驚無險的動蕩后,
某個特別溫柔的日子,醫務人員忽然發現老人不見了。
大家趕忙四處找尋,
忽然,悠揚的琴聲在醫院走道響起,
聞聲而去的醫護人員在醫院不起眼的一隅,
看到一個孱弱的身子正忘情地揮動指尖,
與琴鍵融為一體。
她找到了一架鋼琴,就仿佛找到了生命。
如果你在墨爾本街頭,見到了這樣一個老奶奶,她優美的琴聲一定能讓你駐足停留。這里有她走過的漫長人生路,她用自己心愛的琴鍵表達了出來。
聽得動情的路人會滿懷感激地支付給老奶奶一些零錢。她說她不會拒絕,但卻絕不是為了賺錢而在街邊演奏。
有她在的時候,商場的顧客都會明顯多出許多,音樂治愈著心靈,留住了過客的匆匆腳步。
店家說:要不我們給你些報酬,你干脆以后就在這演奏吧。
店家的提議,遭到了當時身無分文的Natalie的謝絕。
我想把音樂帶到更多地方,帶給更多人。如果為了金錢去演奏,心靈將從此蒙塵。
一位路人,后來把Natalie的演奏記錄成視頻,放到了網上,一時間,獲得了超過580萬人次的點擊。
后來,隨著Natalie的走紅,她的商業價值被一些商家相中,甚至有唱片公司專門找她,斥重金要買下她的鋼琴作品版權,
但被她悉數拒絕。
因為她并不為錢而奏。
她說她找到了她想要的自由,也許,在貧瘠潦倒,生活凄涼的時候,依然心有所愛,并不為現實的利益所羈絆,繼續純粹地感受著自己的愛好,正是一種自由。
畫家筆下形容蕭索的老者,神情專注的低側著頭,靜靜微閉著眼睛,當手指觸碰琴鍵的瞬間,畫作也仿佛有了樂聲。
作為一個平凡人,我們也許沒有Natalie奶奶的執著與魄力,
在飽經風霜的生活過后,
仍然能淡定地演繹人生。
在利益的邀請下,
讓愛好與現實進行交換妥協。
我們也許不想在形單影只的365個日夜,
在墨爾本典雅的街道上流浪。
但如果你在澳洲街頭遇到這樣一個81歲的老奶奶,
當她指尖落下的一瞬間,
你一定有停下來的理由。
那樂聲里,
有她傾注一生的感情。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或許都是一場流浪,在遙遠的異鄉,追逐著我們的夢,回味著受過的傷。
然而現實能讓誰有時間停下腳步,靜靜走一走,想一想。
只是當沿街琴聲響起的那一瞬間,
仿佛是一種來自靈魂的呼喚,
讓我們瞬間明白流浪的美好。
來源:smh,dailymail,部分素材源自藝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