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先來放個大招!
正當全國人民都在期盼房價下跌時
最近,兄弟省會里悄然出現出了“ 叛徒 ”
平均房價比南昌低一籌的長沙
取消限購!
取消限購很重磅,但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
“ 在長沙工作,只要具有專科以上學歷
首套房不受戶籍、個稅、和社保繳存的限制 ”
這消息一出,頓時掀起軒然大波
是嫌房價不夠高,還是長沙你飄了?
在國家大力調控的背景下“ 頂風作案 ”
究竟打的是哪門子主意?
“ 那當然是為了人才! ”
北上廣深趨于飽和
二三線城市正悄然上演一場搶人大戰
于是,中國的城市開始分成兩種
留不住人的和轟不走人的
而南昌屬于?
“ 南昌周邊城市搶人計劃 ”
長沙的這次大動作,無疑打了南昌一個措手不及,雖然南昌也逐漸放寬了人才落戶政策——譬如各類人才合同落戶、優秀人才全家落戶、本科學歷以上隨愿落戶等等
而周邊許多兄弟省會和城市更是為了留住這些“ 小鮮肉 ”,送戶口、送房、送錢,使出了渾身解數——
武漢
武漢實施“ 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 ”,提出五年內留住100W大學生的口號,給予200元起的人才公寓;高校大學生只要在武漢就業三年就可以成為本地常住戶口
長沙
除了開始提到的取消限購,長沙碩士直補3萬,博士直補6萬,幾乎零門檻落戶——只要你有社保、只要專科以上,就算沒有長沙戶口你也能買房
福州
福州給予應屆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住房補貼高達15萬元,購買人才公寓可以直接打七折
杭州
“房補”+“車補”,碩士以上學歷先落戶后就業,應屆碩博一次性拿到2-3萬生活(住房)補貼;
廈門
碩士每人3萬元生活補助,博士每人5萬元,頂尖人才團隊,資助最高可達一個億
濟南
取消購房、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限制,實行居住就業落戶,將惠及一大批長期在濟南居住生活的外來務工人員
“一線不留爺,二線留爺住”,由于北上廣深房價高不可攀,一線城市分流確實給其他城市帶來了難能可貴的發展機會
然后這種不惜代價的引才手段,真的能把人留下?
“ 轟不走人的北上廣深 ”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道理,放眼全國,敢自稱轟都轟不走人的城市,似乎也只有北上廣深
根據《2017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82.66%的應屆畢業生選擇了異地就業,其中選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群,比例達到43.75%
以南昌為例,南昌的大學生數量和高校數量,放在全國也能排上號,但是卻留不住本地高校人才,一直為他人做嫁衣
與其說南昌留不住人才,不如說南昌沒留住企業,尤其是新興行業——
全國互聯網企業數量和投資事件數量最多的地方,前四名是北京、上海、廣東和浙江,江西排在很靠后的位置
江西不缺這方面人才,滴滴的創始人程維、王者榮耀之父姚曉光,他們都是江西人,江西缺的是招牌企業
哪怕是省會南昌,本地的傳統產業思維對新興行業的發展也并不友好,沒聽說哪個互聯網巨頭把總部建在南昌,論環境氛圍、南昌還欠缺一些火候
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南昌,在武漢、在長沙、在南京...哪怕經濟比南昌發達,但實際情況并好不到哪去,幾乎所有的二三線城市都在迫切地挖掘人才
這場人才爭奪戰,從表面上看我們一開始就輸了,只要一線城市的頂尖高校不挪、浦東和中關村里的辦公樓不倒,就沒有什么能阻止人才向一線城市靠攏——
優質的教育、更多元化的生活、更多的工作機會、相對公平的上升空間都使得心懷夢想的人,即使被高房價傷的體無完膚卻依舊前撲后繼
直到國家開始放話,控制一線城市人口數量,南昌、武漢、長沙...諸如此類的二三線城市開始迎來轉機,也許你不禁會問,人的因素到底有多重要?
“為何南昌苦追多年追不上,因為人”
如果問你,南昌的GDP為什么比不過長沙、合肥、武漢...
你大概會分析出很多原因,但是如果只選擇一點,內涵君會指向那個最簡單但常被忽視的因素——人口
長沙人口近八百萬、合肥也有七百多萬、武漢就更別提了,早已經過了千萬大關,而南昌只有區區530萬人口
當我們對比兩個直覺上同一量級的城市時,最容易忘記這一點,其實,人永遠是關鍵
再舉個栗子,為什么浙江GDP總量和山東相比差了一個遼寧,原因很簡單,山東常住人口9947萬,而浙江只有5590萬,在人口上同樣差了一個遼寧
不是說沒有別的原因,只是最大的差別在于人,人口聚集,只會創造更多的機會;而更多的機會,就會吸引更多的人
借著國家控制一線人口數量的東風,長沙悄然取消限購、各大城市不惜一切代價吸引人才,被一線城市“趕走”的人,成為了二線城市的香餑餑
“有人才有未來 ”,南昌想要從留不住人,到轟人都轟不走,看起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今日互動#
南昌到底能不能留住人才
怎樣才能留住?
評論區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