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很難把兩者聯系在一起 但有些心懷鬼胎的人 卻打起了微信家長群的壞主意 近期 贛州多個微信家長群遭殃 警方提醒所有學生家長 嚴格把關,多方確認,謹慎轉賬 2020年10月23日7時15分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某中學老師小麗(化名,女) 急匆匆地來到開發區分局三江派出所 稱有人冒用班主任微信 在微信家長群收資料費 民警接警后立即趕赴現場
原來,2020年10月23日早上,小麗起床后發現有很多家長在班級微信群里回復“已交費”,隨后通過查看微信聊天記錄發現,凌晨時分,其班級微信家長群中有個微信名為“。。。”的微信用戶入群,并換上了與班主任小麗一模一樣的頭像,隨后在微信群里發起群收款,通知家長說需要交198元資料費用。據統計,共14名家長被騙,涉案金額2772元。
2020年10月8日
興國縣鼎龍鄉某學校小楠(化名,女)
發現學校班級群內有陌生人進群
并且冒充班主任發布收費消息
群內多名學生家長共計被騙3200元
近日
南康區學生小芳(化名,女)
發現一名陌生人進入班級微信群
其克隆自己英語老師微信身份
要求家長在微信群發200元紅包
用于購買學生學習資料
已有40名家長陸續轉賬
共計損失人民幣8000元
其實微信家長群內這樣的風險無處不在
社交網絡上的隱患、漏洞
必須引起老師、家長高度重視
以下最易中招危險套路一起了解
“騙子”大多是規模化撒網式搜索“班級群”“年級”等關鍵詞,鉆了開學季,新生家長和班主任剛建群,彼此不熟悉的“空子”,化名“某某家長”偷偷潛入群。
有些騙子蹲守校園門口,通過與其他家長閑聊、套近乎的方式,向家長索要班級群的二維碼。或者混進新生家長會,趁機掃描張貼的二維碼,很多群聊設置并未開啟“群主確認”功能,騙子就此進群。
有的騙子會利用QQ群不是好友的兩人可發起臨時會話這一功能實施詐騙。騙子在家長同意后,就會發來收款二維碼。有的家長覺得不好意思,也沒有追根究底去打聽收費詳情,就草草付了錢。
通常情況下,老師上課會開啟消息免打擾甚至關機,此時騙子會利用時間差,讓老師不能及時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