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綜合癥》1.“日落綜合癥”又稱“黃昏綜合癥”活“日落現象”是美國的一些學者提出的概念,用以描述老年癡呆患者在黃昏時分出現一系列的情緒和認知功能的改變,例如:情緒紊亂、焦慮、亢奮和方向感消失等,持續時間為幾個小時或者整個晚上。“日落綜合癥”的發生率在美國老年癡呆的患者中相當高。老年癡呆主要是由于老年性腦萎縮所致的進行性腦器質性癡呆。在我國,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及人們壽命的提高,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日益增高,75歲以上達8.26%,80歲以上更是高達11.4%。癡呆的癥狀大多表現為認知出現障礙、智力下降等,這時患者的情緒就很少會受到智力的影響,更多的是受器質、環境等的影響。 《環境改變季節交替易誘發》 專家指出,日落綜合征的出現主要受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季節交替時節,老年癡呆癥患者可能出現生理鐘錯亂,難以適應黃昏的推遲或者提前。再者,傍晚光線不好,患者對周圍環境識別能力差,當看到的人或物與白天不一樣時,這些刺激可能誘發癥狀。另外,照顧者往往在忙碌一天后出現疲勞狀態,如果這時對病人的態度不好,就會對病人造成刺激。 此外,病人服用的某些藥物或疾病本身會給老人帶來影響,日間睡得過多或者飲濃茶、咖啡等也會造成病人興奮。 《日落綜合征≠老年癡呆癥》
日落綜合征雖然很多是老年癡呆癥患者,但兩者并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老年癡呆病情進展緩慢,呈進行性惡化,病程長達數年至數十年,最終會完全喪失意識。而日落綜合征的意識喪失是一過性的,一般在數小時、最多數日內就會恢復正常。 據介紹,日落綜合征是一種“急性神志紊亂狀態”,是由于大腦急性供血不足而導致的急性意識障礙,雖然大多數人在數小時或數日內恢復正常,但卻潛伏著很大的危險,常常是某些嚴重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等腦血管意外發生的先兆,切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到醫院做全面檢查,以免貽誤救治的寶貴時機。《改善環境可避免“日落綜合癥”》日落綜合癥對患者的生活起居造成了很大的贏下,也進一步加重了患者家庭的負擔。但季節的更替時不能改變的,要想避免老人出現日落綜合癥,可以改善老人周圍的環境入手。人為改變光線就是一個好辦法:可以讓老人白天多曬太陽,傍晚早點開燈,燈的瓦數應大一些、亮一些,這樣老人就難以覺察到光線的變化了。建議: (1)家屬應該認真觀察患者一天不同時間點的情緒、精神狀態、體能、思維功能、方向感和認知功能的變化,把每天需要患者完成的事情盡量安排在早上或者下午。 (2)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和飲食方式。盡量限制其在早上攝入含糖和咖啡因的食品。可以考慮在下午至傍晚之間增加一個下午餐。 (3)盡量讓患者放松,可以喝一些去除咖啡因的茶或者是熱牛奶。 (4)在臨近傍晚的時候,嘗試把窗簾都放下,同時引開患者的注意力,讓其感覺不到已經黃昏。 (5)如果那時患者突然間在沙發上或者椅子上睡著了,在保證不會著涼的情況下,可以不去吵醒他,讓他一直睡到天亮。 (6)鼓勵患者適當地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例如:散步、做操和跳舞等,這樣有助于夜間的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