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將至,這個時候常聽到“父愛如山,父愛無言”!父親的愛確實比較隱晦,在我年少的記憶里父親一直是嚴厲的,在父親的眼里,我們就應該比別人要知書達理,不容犯錯,每次犯錯,就會挨父親的板子。農村里的孩子,哪里沒有一點小矛盾呢,每次父親聽到我們跟別的孩子鬧矛盾,父親就會掄起板子,先揍我們一頓,以至于每次看到父親都會覺得害怕,才不敢隨便犯錯,不敢偷懶,學習上才不敢松懈.......待到我們都上了大學,父親就很少再批評我們了,那個時候村子里的那些小時候的玩伴都踏上了社會,有些同學甚至因為犯法而判刑,村子里的人們到處都是贊許父親對于我們的教養!直到我工作的時候,偶爾回家省親,還是會聽到鄉親們說起我們的父親培養了三個大學生,不知道有多辛苦!歲月無情,父親也已經過了花甲之年,因為操勞越發顯得蒼老,而今我們都離開家鄉,不能陪伴在他的身邊,父親常常打電話噓寒問暖,每次都會問起我們在外是否一切安好,孩子們是不是一天天都長大了,有時候還會自責沒能給我們帶孩子不能幫助我們......現在父親更多的時候是聽他購買的那些大鼓書和戲曲碟子,因為拆遷,村子里的人都分到不同的地方,所以相熟的鄰里就很少了,所以父親更多時候就會牽掛起我們,會經常的打電話,每次電話里都感受到滿滿的關愛!
喬某,女,52歲,2019年6月12日初診,因“頭痛多年加重3日”來診,患者有多年頭痛病史,前日因為進食生冷食物突發頭痛頭暈加重,面色蒼白。經朋友介紹,隨朋友一起過門診求治。刻下患者神萎,面色蒼白,不能自立,頭痛頭暈,頸肩臂僵硬痹痛,右手中指屈伸不便(近指間關節有彈指現象),畏寒怕風,手足乏力,食納不馨,睡眠不安,大便粘膩,小便清長,舌胖大有齒痕,苔白厚膩。患者自訴以往飲食進食生冷亦常常出現頭暈頭痛加重,但是此次最甚。切其脈像氣血不足不暢、肝腎不足、脾胃寒濕。擬針灸推拿配合針灸治療:針刺百會、頭維(雙)、風池、合谷(雙)、中脘、梁門(雙)、天樞(雙)、關元、水道(雙)、足三里,得氣后,腹部加艾灸盒施灸40分鐘,患者艾灸期間酣然入睡,隨艾灸溫熱回陽汗水濈然而出,四肢及頭面汗出如霧露,進而汗濕衣衫,患者呼叫擦拭顏面部汗水,顏面色澤已經烘然泛紅矣。去灸取針后,給予頭面部推拿疏通頭面氣血,嗣后囑患者俯臥,做后頭頸項肩部推拿,并點按風池、天宗、肩井穴,而后給予背腰部及四肢推拿。諸手法結束,囑患者坐位給予頸項部放松手法推拿,待頸項部肌肉放松,給予頸椎關節定點旋轉側扳法整脊。患者感覺舒暢,唯頭俯仰稍有牽拉感,予針刺右手后溪透合谷,運動針5分鐘得安。中藥處方:(方中全蝎蜈蚣沖服)
2019年6月13日復診,癥狀明顯改善,精神恢復,可以自行來診,頭暈頭痛減輕多半,手指可以自如屈伸,頸肩部肌肉也松軟如常。繼續給予如上針灸推拿治療(未予整脊)。
2019年6月14日復診,癥狀更加好轉,患者喜笑顏開,繼續給予針灸推拿,汗濕衣衫,推拿松解(未予整脊)之后感激而回。
最近看了一篇談論中醫藥傳承的文章,文中論述了師承的重要性覺得中醫藥的發展重點應該放在師承上,師承可以更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教育臨床診療,然而現實學院教育缺乏這些。目前,中醫院校花費1/3的時間教育學生西醫知識,1/3時間學習英語、政治、衛生法規和體育教育,1/3的時間才用來醫藥教育,其中大部分醫學教育又都用于西醫藥學教育,有太多的中醫學科反而成了選修課,并且大多數教育都是為了應試教育。能完整的把教科書詳細講述的機會很少,大部分學生能夠通讀全部中醫教材的微乎其微,一則時間不予許,二則為了應付考試,不得已要看教師畫出的重點。然而,臨床上,哪里會有重點疾患?哪個系統不會生病呢?生病又怎么會按照老師畫的重點那樣一成不變的呢?教科書中的所有的知識都應該學習,因為只有全部學習了才能成為一個整體的理論體系!只有全部理解教材中所有的理論知識,在臨床上才有機會融會貫通!其實學院教育有諸多位專家教授傳道授業,本應該可以兼收并蓄,把每位教授的特長都繼承了,但是有太多時候,教授們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傳授自己的特色經驗,以至于教學成為虛設,教育的目的根本就沒有達到。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中醫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臨床,行醫的時候常常出現“中不中西不西”的診療模式,書寫的病歷往往中西醫語言混雜的原因所在!
那么師承教育就少了很多醫學外的教育,更減少了西醫知識的學習時間,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傳道者臨床經驗上了。看似師承教育略有優勢,但是單純的師承教育往往只是傳道者個人經驗傳授,難免有些以偏概全的弊端,并且如果沒有系統的基礎理論的傳教學術上終究還是不能有更深的造詣,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醫學技術會越來越趨向于失傳的境地,或者會出現依葫蘆畫瓢現象,醫學僅留下表象,而失去理論框架。我常常看到有些培訓機構傳授醫道,可是短短的幾天的傳授怎么可能能夠學得到其中精髓,更多的學子只是表面上知其一二而已。相反,如果培訓對象是有系統醫學教育基礎的醫者,培訓就可能成為開啟一扇門的鑰匙,“師傅領進門,造詣靠個人”,傳道者只是引路人,更多的融匯新知還是需要有一定理論基礎才能實現的!
曾經有中醫學者因為不滿于現在的中醫藥教育而扼腕嘆息“寧可取締中醫,也不要培養出一批批假中醫”!文章說目前臨床上近九成中醫不能運用傳統的中醫望、聞、問、切的診療技術進行臨床辨證施治,常常離不開實驗室各項檢查進行診斷,經常不能辨證論治,反而按照西方醫學理論依據進行診斷,爾后用中醫藥治療,看病中不中、西不西,也并不是中西醫結合的模式,甚至開出的處方都是西藥加一些中成藥!這完全是在顛覆中醫藥!中醫藥院校畢業的生員就業也是最讓人震驚,無論西醫院還是中醫院都不待見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沒有醫院工作經歷衛生部不允許考醫師執照,最后逼著中醫藥學子要么轉行,要么被逼著成了非法行醫者!試想一下,五年以上的讀書時光,最后沒有資格用所學專業知識謀生,這不是懵逼的感覺嘛!難怪這些年來,每逢高考報志愿的時候,有太多打擊考生報考醫學院校的文章,無論學子還是家長看了相關內容后也確實會覺得學醫真的不值得!可是,在現實中,中醫藥人才的匱乏卻更加嚴重,開國以來,評定的名醫專家也就那么點兒,根本都不夠各個城市平分,名醫的掛號更是一號難求,炒作得掛號費用數百成千,患者過多又嚴重影響醫者的診療時間和診療的思悟,更多的病例只是走馬觀花一樣看一下就開了處方,毫無醫患之間的溝通和醫囑!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患者咨詢,如何服用藥物?服藥期間有什么忌口?女子生理期能不能服藥?服用草藥的時候能不能聯合服用西藥等……
目前,浙江省內已經開始小學中醫藥知識興趣課程教育,從娃娃抓起中醫藥的宣傳、教育和普及教育。或許,從娃娃抓起教育學中醫藥知識可以促進中醫藥發展,但是這種教育模式真的還需要長久的時間才能實現中醫藥的傳承跨越式發展!中醫藥教育有太多東西需要修正,有太多太多傳統的中醫藥知識即使在大學院校都被安排成選修課或閱讀類知識,比如五運六氣、比如六經學說、比如子午流注、醫古文、比如醫易相通等等,這些傳統中醫學術每一個都是中華醫藥人才的智慧結晶,都足以形成一整套學術體系,但是卻未能在本該重視的中醫藥專科學校得以專門的教育和研究,最終這些學術只能越來越讓人陌生!近現代中醫藥管理人才也多是西醫專業人士,實為可悲!
身為人父才知道做父親的艱辛,隨著孩子的成長,需要操心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但是工作的繁忙卻又不能給予他們太多的陪伴。有人說“陪伴孩子就是給孩子最大的關愛!”所以時常會覺得對孩子們的關愛太少,昨晚孩子送上他自己親手制作的父情節繪畫,跟我說“父親節快樂!”內心滿是幸福,覺得再辛苦再累都值得!我總是說等待時間抽出時間陪伴家人,可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兌現,現在孩子也越來越大了,或許他也明白了我的不得已,所以平時并不吵著讓我陪伴他過周末。每天我下班的時候回到家,都看到他乖乖的學習、玩耍。
父親節到了,在這里,我祝愿天下所有的男士——無論已為人父還是將為人父——在這個節日都健康快樂!
謹以泰戈爾的詩歌和所有的男人共勉:
慈母心往往是在嘮叨中見真情,
父愛卻是無聲無息不易發現。
父親為家庭承擔了太多責任,
父親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父愛不善用言語表達,
父愛需用心去體會。
父親把人生所有的艱難與苦澀都埋進心里,
自己承擔雨中的凄涼,
父親也奮力與妻子撐起頭頂的一片天空。
艱難、壓抑、無私的關懷,
給兒女慰心的體貼,
粗暴、嚴厲、令人不敢回想,
對兒女嚴格之極。
父愛單純,因為它飽含對兒女的期盼;
父愛可敬,因為它是無私的奉獻;
父愛偉大,因為它是家庭的頂梁柱;
父愛無私,因為它總是默默地流露!
假如我今生無緣遇到你,
就讓我永遠感到恨不相逢——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著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鬧市中度過,
我的雙手捧著每日的贏利的時候,
讓我永遠覺得我是一無所獲——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著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坐在路邊,疲乏喘息,
當我在塵土中鋪設臥具,
讓我永遠記著前面還有悠悠的長路——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著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的屋子裝飾好了,簫笛吹起,
歡笑聲喧的時候,
讓我永遠覺得我還沒有請你光臨——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著這悲哀的苦痛——
獻給你,我最愛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