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第4講
詞的對偶
第四講
詞的對偶·倚聲填詞·《浣溪沙》
今天的內容從詞的對偶開始交流。
一、詞的對偶
詞的對偶與律詩不一樣。詞調絕大多數都是長短句,只有相鄰兩句字數相等才能對偶;詞調成百上千,對偶依詞而定,沒有固定的位置;詞的對偶比較自由,相鄰兩句字數相同,可以對偶,也可以不對偶。而詞的對偶中有的平仄相對,有的則不對,依詞調而定。所以說,詞的對偶,既廣泛又靈活。說廣泛,凡是相鄰字數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對偶,凡一字領后面的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對偶,而且普通對、扇面對都可以。說靈活,是指對偶方式的靈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下面分三個方面來介紹:
1、相鄰兩句字數相等才有可能對偶。
三字:
碧云天,黃葉地。(范仲淹《蘇幕遮》)
轉朱閣,低綺戶。(蘇軾《水調歌頭》)
天地轉,光陰迫。(毛澤東《滿江紅》)
四字: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晏殊《踏莎suo行》)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陸游《釵頭鳳》)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沁園春》)
五字: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毛澤東《卜算子》)
六字: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毛澤東《水調歌頭》)
七字: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晏幾道《鷓鴣天》)
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毛澤東《滿江紅》)(蚍蜉pífú-一種大螞蟻)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鄰者幾乎沒有,但是有兩句對兩句的八字扇面對。如《沁園春》上闋第四、五、六、七句:“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將一字豆“望”字拋開,“長城內外”對“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對“頓失滔滔”。就成為工整的扇面對。下闋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將一字豆“惜”字拋開,“秦皇漢武”對“唐宗宋祖”;“略輸文采”對“稍遜風騷”。同樣也成為工整的扇面對。
詞里面這種句子,句首加一字豆的對偶,叫襯豆對,最常見的是四字對,如:
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吳文英《高陽臺》)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周邦彥《蘭陵王》)
還有一個比較少見的,一字豆襯三對,如:
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蘇軾《行香子》)
2、對偶依詞調而定,同時作者有很大的機動性。
并不是所有相鄰兩個字數相等的句子都要求對偶,一般詞譜也不會標明是否對偶。后人填詞用不用對偶,大都以傳世名作為樣板,但傳世名作有很多流派和風格,講究修辭美的作品中對偶較多;而講究意境的作品,有的該對偶的地方,為了更充分地表情達意,放棄了對偶,所以,詞的對偶比較自由。
前人用對偶大致有四種情況:
1)是固定的,這樣的詞調很少,常見的只有《鷓鴣天》一調。如:
鷓鴣天(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這首詞的第三、四兩句必須對偶。因為這詞調是從律詩脫胎出來的,而且變動很小,所以這個對偶是固定的。
2)是原則上對偶是固定的,但有一點機動性。
這樣的詞調比較多,也多是從律詩脫胎出來,但變動比較《鷓鴣天》大一些。如:
西江月(柳 永):正格
鳳額繡簾高卷,獸環朱戶頻搖。
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厭厭難覺。
好夢狂隨飛絮,閑愁濃勝香醪。
不成雨暮與云朝,又是韶光過了。
這首詞的上下片頭兩句各六字,組成工整的兩個對偶。前人作品中多數都是這樣的格式,所以說原則上必須對偶,但并沒有要求絕對對偶。因為前人作品中也有不全對偶的。如:
西江月(蘇軾)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眠醉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解鞍倚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這詞上片第一、二句對偶,下片不對偶。又如:
西江月(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
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
這首詞上片頭兩句不對偶。再看:
浣溪沙(晏 殊):正格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詞調下闋的前兩句,一般要求對偶,但也有少數把對偶移到另外的位置上的,如:
浣溪沙(韋 莊):
惆悵夢余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窗紗,小樓高閣謝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
這首詞把對偶移到下闋的后兩句去了。又如:
浣溪沙(蘇 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這一首,上闋的前兩句對偶,下闋的前兩句不對偶。又如:
浣溪沙(辛棄疾)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籬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賣瓜人過竹邊村。
這一首,上下闋的前兩句全對偶。再看:《破陣子》,上下兩片,都有兩
個相鄰的句子字數相等,但是不同的作者,用對偶的情況不盡相同。
破陣子(李 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一首詞,上闋第一、二句對偶,第三、四句對偶,下闋不對偶。
破陣子(晏 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這一首上闋第一、二句對偶,第三、四句對偶,下闋第一、二句不對偶,第三、四句對偶。
破陣子(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的盧,是三國時期劉備坐騎的名字,一般被叫做的盧馬,其奔跑的速度飛快。對于此馬在三國歷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背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雖不及赤兔馬那么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劉備憑的盧馬脫險,被傳誦為義馬救主,后一般以“的盧馬”形容快馬。該馬的地位更因辛棄疾一首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大為提高。
這一首詞上下兩闋第一、二句,第三、第四句全對偶。
這個詞調一般上闋前兩句對偶比較固定,下闋前兩句對不對偶則隨作者的意思。這類從律詩脫胎出來的不少小令和中調,字數相等的相鄰的句子較多,原則上要求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對偶,但有一點機動性。
3)自由押韻
如《水調歌頭》上闋第五、六句多數不用對偶,下闋第六、七句有的用對偶: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對偶
樓外河橫斗掛,淮上潮平霜下,(賀鑄)對偶
也有的不用對偶,如:
何似當筵(yán)虎士,揮手弦聲響處,(葉夢得)不對偶
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同上)不對偶
相鄰的兩個句子字數相等,都有用對偶的可能,但多數情況下并不一定用對偶。如:《憶秦娥》上下闋的末兩句,《卜算子》上下闋的頭兩句,《生查子》上下闋的第一二句,第三四句,字數都相等,但是這些地方用不用對偶完全是自由的。
3、詞的對偶要求是:兩句同一位置上的字或短語詞性相同,句法結構一致,至于平仄是否相對,則依詞調而定。
有的詞調中的對偶平仄是相對的,如《鷓鴣天》《西江月》《浣溪沙》等;有的平仄是相同的,如《水調歌頭》《沁園春》《一剪梅》《水龍吟》等;有的七字句對偶,第一、三、五字平仄相對,第七字平仄相同,如《滿江紅》的上下片中的七字句對偶,尾字都是仄聲。詞的對偶變化較多,平仄和葉韻應遵守詞譜規定。凡平仄相同的對偶,不忌同字相對。如: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史達祖《解佩令》(秾nóng--濃)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蘇軾《水龍吟》)
在一般詞譜書上,每個詞調的字、句、平仄、葉韻都是標得明明白白的,而對偶卻無法標明;有的書上,在詞譜說明中標“例用對仗”,但是并不全面;每個詞調所附的詞例一般只有一兩首,也不能全面反映對仗的廣泛性和靈活性,所以學詞的對仗更依靠多讀前人作品,而不可埋頭于詞譜上。
二、倚聲填詞
北宋音樂理論家沈括就曾說過:唐人填曲,多詠其曲名,所以哀樂與聲,尚相諧會。今人則不復知有聲矣!哀聲而歌樂詞,樂聲而歌怨詞,故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情,由聲與意不相諧故也。”意思是:唐朝人填詞,多能體會其曲名,也就是詞牌,所以聲情和音樂很協調,今天的人卻不知道填詞要按照曲子去填,哀聲的曲子填上了歡樂的詞,歡樂的曲子卻填上了哀怨的詞,盡管平仄聲韻一點兒不差,但各曲調原有的聲情卻被弄反了,所以,無法感動人心的,這就是因為聲調和詞意不相符的原因。
詞發展到現在,已經沒有了樂譜,不能再拿來演唱,但是,每個詞牌都歷經了上千年的時光,都有了約定俗成的、適合表達的情緒,這也是樂譜本身的聲情特點。所以,為了避免所填之詞與原詞譜情感相悖,我們所填之詞還是要盡量符合每個詞牌的特點,不能拿個歡樂的詞牌卻去填了悲傷的內容,或者適合填悲傷內容的詞牌填上了新婚賀喜或者祝壽的內容,這就是倚聲填詞,簡單地講就是填詞的內容必須符合詞牌自身的聲情特點。
依聲填詞的具體內容,我們以后會做詳細介紹,這里是先作簡單說明,畢竟我們每周都有一次作業要完成。
三、學習詞牌《浣溪沙》
1、詞牌簡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張泌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賀鑄名《減字浣溪沙》。韓淲(biāo)詞有“芍藥酴醾(tú mí)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黃花尚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香羅”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里綠陰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浣溪沙》有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wò,),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我們先看正格:
2、格式
1)正體欽定詞譜:
浣溪沙(韓偓)
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p>
中仄中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瑯玕,骨香腰細更沈檀。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注:宿醉,隔夜猶存的余醉;慢,胡亂,隨便;玉瑯玕(láng gān)玉石;沈檀:沉香與檀香。沈,同“沉”。
2)又一體
雙調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三句、兩平韻 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p>
不語含顰深浦里,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按照正格,第一句應該是韻句,本詞沒有入韻。薛詞別首“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搖云鬢佩鳴珰”,和這首詞相同。
3)又一體
雙調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后段五句兩平韻 顧夐(xiòng)
紅藕香寒翠渚平,月籠虛閣夜蛩清,天際鴻,枕上夢,兩牽情?!?/p>
寶帳玉爐殘麝冷,羅衣金縷暗塵生,小窗涼,孤燭背,淚縱橫?!?/p>
注:蛩,念qióng,蟋蟀;麝shè,哺乳動物,通稱香獐子。
這首詞前后結皆三字三句。按《花間集》本,前后兩結仍作七字一句,今從《花草粹編》,以備一體。
4)又一體
雙調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三句、三仄韻 李煜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p>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這首詞全押仄韻,一韻到底,宋詞也就一例,無別首可校。
《浣溪沙》正格是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3、分析韋莊的兩首《浣溪沙》
惆悵夢余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窗紗,小樓高閣謝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
全詞六句,上下片各三句,分為四拍。上片前兩句為一拍,第三句為第二拍。下片前兩句為一拍,最后一句又是一拍。那么,它的結構形式是什么樣形式呢?我們可以把它比喻成是“板凳結構”,也就是前兩句是緊緊連在一起的,第三句是單獨的承接前兩句的,一二句是板凳腿,第三句是板凳面。下片也一樣。第四句換頭、又叫過片。下片的開頭,要承上啟下,結尾要收住全篇。
大家注意:前兩句可以是并列結構,也可以是遞進結構??偠灾?,這兩句是合為一體的。第三句一定在前兩句基礎之上,或者是拔高一層,或者在前兩句基礎之上,總體往下順一步。如果寫的一二三是并列結構了,那就失敗了。所以我們填詞就要研究它的結構。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板凳結構”的:
第一句“惆悵夢余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窗紗,”這是環境描寫,是實寫?!靶歉唛w謝娘家”,這一句是一個敘述句,總體告訴讀者,這個山月斜照的地方,原來是謝娘家。當然這個謝娘不一定真的是姓謝的女子,唐詩里就有“別夢依依到謝家”。這首詞前兩句是具體描寫那個環境,后一句是對前面的描寫進行概括,它們是不一樣的。第三句,角度不同,敘述方式也不同。這就是一個二一結構。
我們再看下片,下片先要承上然后再啟下。它是怎么承上呢?
上片“孤燈照壁背窗紗?!闭l背窗紗呢?答案就是那個謝娘。“暗想玉容何所似”,接著自問自答“一枝春雪凍梅花”語言非常的美麗。這兩句一承一轉,把問題鋪展開了。第六句,“滿身香霧簇朝霞。”這個“滿身香霧簇朝霞?!彼皇窍缕诙涞闹貜?,也不是繼續,而是全篇的結束。為什么?因為“滿身香霧簇朝霞”已經不是玉容了,是一個環境的氣氛的總體烘托,收住了全篇。
再看另一首:
浣溪紗(韋莊)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欄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唯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欄桿?!币挂瓜嗨?,是在想這個人,一直想到更漏都殘了,時間都很晚了還沒睡。憑,是依靠的意思, 前兩句是緊緊連在一起的。第三句就是跳開來,用不同的方式,再來接一句?!跋刖嘉义\衾寒”,不說“我思君”而說“君思我”,這就反著說,還是“我”在思。
我們看到“想君思我錦衾寒”,這個內容和前邊的明顯不同。前邊都是直接寫“我”,后邊轉到“君”身上。轉了一下,或者是叫換了一個角度。所以前兩句是一個整體,后一句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再來一個小結,這就是又進了一層。下片還是那句話要承上啟下。怎么承上?“咫尺畫堂深似海”這里是如何銜接的呢?據說韋莊的一個妾被侯門掠去了,他自己只能思念,不能再親近,于是他只能空想,不僅“我思君”,可能也有“君思我”。原因就在于“咫尺畫堂深似海。”這里把原因交代清楚了,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夜夜相思,所以才傷心明月,所以才可能“君思我”。所以“憶來唯把舊書看,”我只能靠看書來打發長夜,結尾再全篇一收?!皫讜r攜手入長安?!币馑际钦f什么時候我能夠和你在一起,手拉手咱們去長安呢?也就是說現在我是無權無勢,所以你深陷侯門我也沒辦法。什么時候我能帶著你,咱們到長安,能到長安代表我也功成名就,那個時候我也能營救你了,大概是這個意思。主要看它這個結構, 前邊也是二一,后邊也是二一。而且在過片的時候它那么巧妙地一承一轉最后一收尾。大部分的《浣溪紗》都是這樣的。
這個四拍的結構,我們就形象地稱之為“板凳體”,就是前兩句是一條板凳的兩條腿,第三句是這個板凳的面。《浣溪紗》上下片是板凳體或是二一結構,這是本講的一個重點。
《浣溪沙》還要求下片第一句一定要承上啟下,下片的前兩句即全詞的第四五兩句要盡量對偶。
下面我們來欣賞幾首《浣溪沙》: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蘇軾)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來說與采桑姑。
注:睢盱suī xū ——1、渾樸貌。2、睜眼仰視貌。3、 喜悅貌。
麋(mí)鹿—一種鹿的名字。
猿猱(náo)—泛指猿猴。
浣溪沙(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浣溪沙(辛棄疾)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墻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賣瓜聲過竹邊村。
因此,浣溪沙的寫作要點為:
1)板凳式結構;
2)第四五句對偶。
本講提綱:
一、詞的對偶
二、倚聲填詞
三、學習詞牌《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