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個晚上安靜地記錄有關母親的往事,一寫就是1個多小時,自己也很詫異,竟然有如此多的點點滴滴深深埋藏在我的心底,只是一直沒有用文字表達,沒有花時間整理,而只是留在心里,沒有與任何人分享。平日里家人聚會,偶爾會提及一兩件事,但是從來沒有描述得如此詳細。如今時間都很寶貴,大家都過著緊張而忙碌的生活,平日的聚會,誰會聽一個人絮絮叨叨地說這么多呢?估計當事人-我的母親,都不會這么耐心地聽我啰嗦。這幾天因為寫公眾號,已經兩個晚上沒有運動了,估計今天也會如此。但是我今天會改變下,一定要堅持拉伸,最少5分鐘。健康的身體才是做事的根本。
如今的孩子平日里穿新鞋新衣是很常見的事情,比如我女兒,應該是每個月都會有新衣服或者心儀的新鞋穿。我們小時候,一般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盼到新衣服和新鞋。小時候過年前,媽媽都會早早地準備布鞋,那是她自己親手一針一線制作的。 首先是將舊衣服拆開或者不用的布料,去掉線頭,洗干凈,曬干,用面粉做的漿糊將布料一層層整齊地拼湊堆疊在門板上;由于漿糊是濕的,接下來每天需要將粘有布料的門板搬出去晾曬;曬干后,依照每個人的鞋樣裁剪,縫制鞋底,厚厚的鞋底,估計有1-2厘米的厚度,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穿透(也叫納鞋底)。媽媽手上戴著頂針,由于厚度太厚,經常會將針弄斷,甚至不小心會戳到手。每年過年前需要2個月左右的時間納鞋底。這個工作是耗時最長也最辛苦,白天媽媽需要干其他活,只有晚上挑燈納鞋底。媽媽的視力不是太好,那個時候燈光比較昏暗,我們會經常幫助她穿針引線。為了一家人尤其是我們姐妹三可以穿上新鞋,媽媽常常熬夜,經常縫制到半夜才休息。我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催促她早點休息,她總說:再等一會就好了。 等我們都拿到新鞋的時候,是媽媽最開心的幸福模樣,不過每次看到新鞋總是謙虛地說:這里沒有裁剪好,鞋型不好看。可是她自己卻不是每年都有新鞋穿。隨著年齡的增長,后來可以直接買新鞋了,心想媽媽終于不用那么辛苦了。但是等成家了心里又默默地懷念那特殊的布鞋。記得在我生孩子后,媽媽認為生完孩子穿布鞋有益健康,還特意為我趕制了一雙布鞋。我心想,布鞋哪里會更有益呢,不就是一雙鞋嘛,遇到濕的地面還不方便呢,尤其衛生間的地面經常有水!但是我還是很樂意地穿上媽媽縫制的布鞋,心里的感覺別提多幸福了!現在還保留著這雙鞋呢!每次看到這雙鞋在我眼前都浮現出媽媽納鞋底時專注的神情,飽含了對女兒的愛意!
提及媽媽的針線活,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縫被子了。小時候我家的被子不像如今用被套這么簡單。被子總是由三部分組成:純棉的條紋里布或者純棉的白色里布,棉花制成的棉胎,色彩鮮艷的被面。每年過年前,媽媽都要將家里打掃干凈,能洗的衣物等都要洗一遍。這個時候媽媽是最忙碌的,將平時蓋的被子拆開,洗干凈,當天要曬干,再縫制好。那個時候沒有洗衣機,全部是手動。沒有脫水機,只記得被子的里布和被面由兩人同時擠水,兩人分別拿著一端,擠成管狀,兩個人需要一起用力,類似將毛巾的水擠干凈之后,進行晾曬。曬干之后,需要將里布鋪平,放上棉胎,再鋪上被面,里布需要比被面長和寬,以便留出足夠的空間將棉胎包裹住。鋪平之后,再一針一線縫制好。為了防止弄臟被頭,還會在被子的兩端分別縫上一塊毛巾,便于拆洗。那個時候洗被子,可不像如今這么方便快捷。那時的被子由于縫制結實,不會像現在用的被套會跑偏。如今過去縫制被子的辦法早已經不需要了,只是那個年代的特色,那個時代的一道風景線,不過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里。
插圖是母親在我懷女兒時為我縫制的一雙布鞋,生女兒后特意帶來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