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嬸家的孩子已經兩歲半了,但是在孩子2歲的時候,就開始出現這么一個現象。就是孩子開始頻繁的尿褲子。不會主動要求上廁所,而是直接往褲子里尿。
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困擾,明明剛剛問了孩子要不要上廁所,孩子搖頭后沒一會就尿褲子了。家長真是要氣死。夏天還好,這到了冬天可怎么辦。
寶寶出現這種行為是很明顯的進入了肛欲期,這個時期一般會在孩子一周歲到三周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會正確的自我表達,但是他們會忍著不說。
他們可以感受到糞便通過積累到一定程度,對括約肌造成壓力,通過括約肌的收縮,帶來自身的快感,孩子們最開始感到這種感覺會覺得前所未有的舒適感。
所以這個時間段有許多寶寶都有憋大小便的行為。并且在寶寶的認知里,大小便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當孩子排便時家長做出反應,他們也會覺得是由于自己的排便導致了周圍環境的變化,影響了周圍的人,大便成為自己和周圍事物的一種聯系。
寶寶進入肛欲期的主要表現為憋著大小便,以及對自己的排泄物感興趣,當你發現寶寶在排便后,盯著自己的糞便看時,就說明孩子已經進入肛欲期。
家長們對此不用過于擔心,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時期,一般會維持在3個月左右,最長不會超過半年,在孩子肛欲期,身體的正常發育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強迫著讓孩子上廁所,也不要說一些威脅孩子的話,例如:“再尿褲子我就打你。”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反感上廁所這種行為。
1、不要嘲笑和打罵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不要嘲笑和打罵訓斥孩子,這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備受打擊。家長們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或者是看繪本的時候,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身體,并引導其正確的上廁所。
2、不要對孩子進行把尿
有些老一輩的甚至提出給寶寶定時把屎把尿的方法。其實這是不對的,這種方法歲孩子來說,是會造成心理負擔的,甚至很反感。
3、與他人溝通
孩子拉尿在褲子里,家長只需把褲子收拾好,最好能與他人或者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避免孩子小時候因為這個被同學嘲笑,形成心理陰影,更不要放著其他人的面拿出此事來議論。
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是對自己身體進行了解與控制的過程,這期間沒有對于錯,家長們更多的關心和耐心,會幫助孩子更快的走出這個階段。
我是,家有兩寶的90后媽咪一枚,在教育孩子的這個方面,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到你,解決教育孩子的一些煩惱,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