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不確定的,人力量是微小的,決定了交易的結果必然是概率性的,或盈利或虧損。能夠盈利不是靠單筆的必然成功,而是靠多次交易盈虧的累計效果,只要總盈利大于總虧損就行。
期貨或股票交易其實就是一門生意,必須具有長遠的打算,當你把時間拉長之后,視角才能從時間點上升到時間段,然后從整個時間段回頭看某個時間點的某一筆交易,它的作用已經沒有當時想象的那么大了,一時的盈虧對全局的影響還不致于是決定性的,那么我就可以從大量的小虧損中跳出來,從中博取到能夠真正解決的問題的大利潤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交易的重心是維持大數量取樣本的最優,而不是單筆的必然盈利。而且,因為心里想著必須要盈利,就無法接受單次的虧損,一定要做紅才罷休,必然產生死扛的僥幸心理,結果就成了不止損,不認錯的態度,交易者和市場形成對抗了。
到此為止,表象的系統構建已經大約說完了。
我此時回頭再看交易的體系,發現它還不是交易的靈魂,交易的靈魂不能是這些有形的建筑結構,它是內心的東西,如果要追問交易的靈魂是什么?
用兩個字來回答,就是——“犧牲”,一個字就是——“舍”。
敗中取勝的虧損和盈利之間的關系,正是體現了犧牲的意義。我們的交易必須從虧損這個端口進去,以迂回的方式走向獲利,不能直接沖著利潤直接走過去。以虧損博取盈利的思路,就是以舍為得的思路。用多次小虧損作為試探成本,如果這個都不舍得,就相當于要做無本生意,天下哪門子生意不需要成本的,可能嗎?
然而,人對虧損總是帶有不情愿的態度,結果就是越怕虧,越不能正確執行系統,最后導致系統的內在勝算被人為地破壞了。回頭看看,有多少次因為不舍得萬兒八千的浮虧浮盈,忍不住砍掉了倉位,結果錯失幾萬、幾十萬的利潤?這不是因為不舍嗎。
對成本的舍或小利潤的舍,只是交易中舍財的一種。之前說過的,在看市場的時候,要盡量少地加入個人的有色眼光,把自己的分析判斷,主見先見、預期預測統統減少到最低限度,才能把市場的本來面目裸露還原出來,否則就看不到一個市場自己原本運行的樣子來。
我們總說犧牲不能白白犧牲的。這句話強調了犧牲意義的同時,還指向了犧牲的目標,你交易總是要有一個目的,單純地為了去虧錢的交易者,至今還沒有看到過,沒聽說過誰來到期貨市場,目的就是來給大家發紅包的。
這個目標,不但要大,更要專一。個人的力量那么微弱,你不能妄圖去參與所有行情渠道的挖掘,你必須挑出你喜歡的、最適合的一截,把資金投進去,然后再考慮成不成功的控制處理問題。
這個目標是起點,有了這個大而專一目標,才能放棄小的東西,雜多的誘惑,才能在行情的各種誘惑面前保持原初的本心。這也是一種舍。
反之,你看為什么那么多聰明人做不好期貨,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技術,而是缺乏“施舍”“犧牲”之心,一毛不拔,拼命抓利潤,而不愿意付出虧損。對自己各種思想念頭不加取舍,隨時改變自己的想法,各種可能獲利機會都想要。這么貪,怎么行呢?
至此,似乎才真正讀懂了那句:拯救靈魂的唯一方法是禁欲、犧牲及對簡單和樸素的堅持。
中篇的策略設計不但是人的自由,更是人對自己行為欲望的層層禁止、層層約束,這也不是一種犧牲之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