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牙痛、頸痛、肩痛、心痛、乳房痛、胃痛、腹痛、頸痛、腿痛,只要找穴位,輕輕一按,就能把疼痛“關掉”!
1、頭痛
太陽穴
按摩手法:食指和中指并攏,輕輕按壓兩邊太陽穴,先順時針揉10圈,再逆時針揉10圈。
百會穴
按摩手法:食指和中指并攏,先按壓穴位3~5下,再分別從左往右、從右往左揉30下。無論按或揉,動作開始時要輕柔,再逐漸加重。
專家Tips:穴位按摩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頭痛癥狀。按摩太陽穴可有效緩解神經性頭痛、偏頭痛,百會穴則更適合宿醉、失眠、焦躁引起的頭痛。
如果頭痛是因為感冒發燒、睡眠不佳、壓力情緒等原因導致的,對癥下藥、調整作息和放松心情等措施,更有利于徹底遠離頭痛。
2、牙痛
下關穴
按摩手法:用食指放在牙痛一側下關穴,順時針按揉2分鐘,再點按30秒左右。動作輕柔,以按壓時出現酸脹感為好。
專家Tips:牙痛多因齲齒或牙周感染等問題引起,平時應注意口腔清潔和牙齒護理。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沒病防病,有病早治。
3、頸痛
風池穴
按摩手法:頸部放松,兩手食指和中指并攏,分別放于兩側風池穴上,手掌魚際部可輕托兩側下頜部,指力由輕到重按壓風池穴20~30次。
專家Tips:當下頸椎問題相當常見,與床具不合適、坐姿不正確、長期低頭玩手機等因素密切相關。建議睡覺選擇軟硬適宜、高度適中的枕頭,上班族和低頭族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每隔1小時左右起來扭扭脖子、舒展身體。
4、肩痛
肩井穴
按摩手法:將食、中、無名指這三指并攏放在對應的肩井穴上,拇指及大魚際部自然扶托對側,前后對應用力,向上做提捏的動作,每提捏一次后稍做休息,再次提捏,反復操作10次。也可用食、中、無名指這三指點按肩井穴,力度以自己能耐受為準,不可用力過大。
專家Tips:特別注意,孕婦禁用肩井穴。
5、心痛
內關穴
按摩手法:食指和中指合并,按揉內關穴2分鐘。
郄門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按壓郄門穴2分鐘,力度稍重,同時按摩周圍的肌膚。
專家Tips:找穴位時,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攏,過中指指間關節橫紋的四指長度,即為“四橫指”,也就是3寸的長度。
如有心痛、心悸癥狀,均可通過按摩內關穴和郄門穴活血通絡、緩解痛楚。但應注意,出現以上癥狀者,很可能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應及時就醫接受治療。有心絞痛病史者,謹記身邊常備硝酸甘油。
6、乳房脹痛
乳根穴
按摩手法:食指和中指并攏按壓乳根穴,力度稍重,不適期間可早晚各按揉3~5分鐘。
膻中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拇指取膻中穴,有節律地回旋揉壓。
專家Tips:如果乳房脹痛在月經前期加重,月經后減輕或者消失,乳腺增生的可能性較大,按摩穴位可以緩解,平時也應注意規律作息、適當運動,避免辛辣刺激性飲食。如情況嚴重或月經后未減輕,應盡快到醫院進行乳腺彩超檢查。
7、胃痛
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端正坐姿,食指點按穴位,一按一松,連做20次。左右腿交替進行。
8、腹痛
上、下巨虛穴
按摩手法:和足三里穴手法近似,采用坐姿取穴配合食指點按穴位,左右腿的上、下巨虛穴交替進行。
專家Tips:上巨虛穴主管腹痛、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大腸相關問題,下巨虛穴則主管吸收不良、腸炎等小腸方面毛病。
9、痛經
天樞穴
按摩手法:兩手拇指分別放在肚臍左右的天樞穴處,輕輕旋轉按摩即可。
三陰交穴
按摩手法:拇指按壓對側穴位,先順時針揉按,再逆時針揉按,約5分鐘。左右腿穴位交替進行。
專家Tips:除了穴位按摩,熱敷、飲熱姜茶、服用B族維生素,均可緩解痛經。
10、腿痛
陽陵泉穴
懸鐘穴
按摩手法:兩手拇指分別取雙陽陵泉穴、懸鐘穴,兩手其余四指托扶小腿肚,旋轉按壓穴位5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好。
小湯說:老祖宗傳下來的點穴大法,竟然暗藏如此玄機,果然名不虛傳!趕緊馬克起來好好學,今晚就給你愛的人點一點吧!
圖片來源:自制
審稿專家: 陶銜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