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當重病,或者當不知道怎樣出手治病的時候,灸膏肓,艾灸完肓,一定要艾灸足三里,切記引火下行。
不孕在上髎中髎做,從腰到腳麻在次髎上做。
益康耳穴中醫公益訓練營
針灸達成 倪海廈大師
第三十三節課程
足太陽膀胱經
一、穴位釋義
1、氣海俞---第十五椎下外開一寸半;可以治療痔瘡,腰痛;
2、大腸俞---第十六椎下外開一寸半,
3、腰痛正中間,在督脈上;腰痛在督脈左右各一寸半,是膀胱經;內科沒有病,內臟沒有病但背痛,痛在十三椎,大便也很好;就針十三椎的俞穴;十三椎是三焦俞,若想加重治療,可以在三焦經的子穴下針,治療當椎的痛,若久病,可以在三焦經的母穴上下針;
4、若十一椎痛,脾臟很好,四肢沒有沉重,關節也沒有痛,可以下脾俞,加強治療脾經的子穴是商丘。一下到子穴,第十一椎就開始發熱,這就是我們的導引方法。
5、大腸俞----近取穴可以治療腰痛,大腸的問題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療。
6、關元俞至白環俞穴。
關元俞--位于-第十七椎外開一寸半;可治療婦科病、男人腰痛、子宮腫瘤;十四椎下,均可以直針刺;
小腸俞------第十八椎外開一寸半;治療腰痛、痔瘡等;
膀胱俞--- -第十九椎下外開一寸半;治療腰痛、小便失禁、婦科病;
中膂俞------第二十椎下外開一寸半;可以灸、針;治療腎虛、消渴病,大小便、腰痛、女人的赤白帶都可以。
白環俞---第二十一椎下外開一寸半,治療疝氣、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帶,陰莖痛,睪丸痛等。
7、八髎穴與會陽穴
八髎是全身最小的穴道;
①上髎----第十八椎外開7-8寸;統治所有的腰痛;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當重病,或者當不知道怎樣出手治病的時候,灸膏肓,艾灸完肓,一定要艾灸足三里,切記引火下行。;八髎歸上髎管。
②次髎----從腰到腳麻,可以下次髎穴,婦人赤白帶等;
③中髎---第二十椎外開7-8寸,治療婦人絕子,不會懷孕,白帶多;
④下髎----下髎穴在督脈和百環俞的中間;可以治療大便下血,痔瘡漏血,大腸癌等;
不孕---在上髎中髎做;從腰到腳麻在次髎穴上做;
⑤會陽---可以治療尾骶椎腰痛;知道經絡就好;
8、附分穴-----督脈第二椎下外開三寸;附分是手足太陽之會穴;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以治療肩背疾病;
9、魄戶-----第三椎外開3寸;可以加強肺俞的治療;
10、膏肓---膀胱經中膏肓穴最重要;傷到膏肓穴,放血治療最好;膏肓穴無所不療;艾灸完膏肓后,嘴巴燥渴,嘴唇干裂,胸腔氣旺,艾灸關元,中極、氣海、石門 陰交,或者足三里,將熱氣往下引導。
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當重病,或者當不知道怎樣出手治病的時候,灸膏肓,艾灸完肓,一定要艾灸足三里,切記引火下行。
11、神堂穴至胃倉穴
神堂---第五椎下外開三寸,心俞外開一寸半;加強心俞的治療作用;
噫嘻--督俞外開一寸半;治療血癌的時候,幫助督俞治療;
膈關----膈俞外開一寸半;加強膈俞治療效果,小便黃,大便不好,內臟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用;
膈腧穴-位于-第七椎下;血會膈俞;所以膈俞是活血化瘀的穴道;
①貧血、淤血、內臟出血,大便出血,小便出血,均可以在膈俞上治療;
②很渴但不想喝水,是肚子里有淤血,可以用膈俞穴治療;
③足陽明胃經有淤血,可以下膈俞,胃經痛,下郄穴梁丘,新病可以下內庭(瀉井當瀉榮穴)或者歷兌(怕痛,慈悲心),久病可以下母穴解溪穴;
魂門---第七椎下外開3寸,增強肝俞的效果;
陽剛---第十椎下外開3寸,增強膽俞的效果;
意舍---第十一椎下外開3寸,增強脾俞的效果;主治腹滿虛脹;
脾主濕,濕不守濕會入大腸,造成洞泄;小便赤黃,脾臟虛弱,不能固守,脾的營養黃色排出來;因脾主中焦,嘔吐消渴,身熱目黃,都與脾有關系,下針脾俞和意舍;
胃倉是胃的穴道。
歡迎關注洛陽益康耳穴,學習中醫基礎知識 助力耳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