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主要講述關于招式的思想,對武術的思維。
詠春的招式與其他武術不同,有著特點鮮明的風格。現在學詠春的一般都是沒有其他武術基礎的,所以思維中對于搏擊這一學問有很模糊的認識。
真正的搏擊,是由雙方互相交手對抗,完全沒有先前意識的行為。所以說,真正的搏擊是沒有可觀賞性的。不像是電影,電影畢竟是假打,不能信以為真,現在很多年輕人看過《葉問》,也想打成電影中一樣,我只能說那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詠春作為搏擊術之一,雖然招式很美觀,但是真正打起來,一般人看也就是“亂打”了。
也許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人都會理解這一點。當對方出手時,眼睛一般是捕捉不到的,都是靠身體大腦的迅速反應,差不多就是條件反射。而當自己突然反應的時候,再由自己的記憶知識,使自己的手臂變為有形,有力。而這種本身反應,是由大量的真正壓迫產生的,簡單地說就是總是有個人出拳打你,你的反應就會越來越快,越來越準,以至于能完全被自己意識控制。
現在初學者們都很相同,練拳時找不到感覺,覺得總是用不對力,得不到效果。而實戰時,自己的手腳不聽使喚,學過的簡單招式都用不上,完全是手臂自然伸出的格擋,伴隨著腳步的后退。其實這些問題都能歸結于實戰少,但是還是解釋一下。
就拿練小念頭為例。小念頭一般說四個月成型,十個月成熟。這段時間理應不該實戰的。小念頭里的招式,可以說是沒什么用,但是他決定了你初期的詠春思想和概念。這就是說小念頭不正,終身不正。其實小念頭沒什么玄機,只是在于練得時候要穩要準,想要竅門的話,就是勤練。不要不信,按照正確的形體,慢慢練,肯定有覺悟的一天。
實戰中,對方的拳在你眼里可能很快很猛,其實呢?因為你的大腦還沒形成實戰思維,你的大腦并不知道該讓你的手腳怎么辦。所以你才會胡亂格擋,再加上自我保護的本能,自動回避危險,所以腳也不停后退。克服這些,就是我所說的拆招訓練,由慢到快。這里先不再多解釋。
當你的思維意識形成了,你哪怕沒力氣,你也會增加很大勝算。而且招式,對于會武功的有用,對于不會武功亂打的一般是沒用的。但是不知道每個人是為什么學武,所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施展吧。
記住,中國武術不完全是搏擊術。武術本不用來打架。作為武者,要有基本的武德。不說高風亮節德高望重,起碼要尊重傳統,善待他人。不要以武術去爭名奪利。武術的哲理可以磨煉思維,不像是歐洲日本,只注重片面。這一點,一定要好好把握。
練武之余,一定要鍛煉自己的思維,可以做一些冥想,打坐。起碼拳腳不及別人,思想也要高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