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只要一打開手機,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年終總結和新年愿望,似乎大家都在歡呼這多災多難的2020終于要結束了,接下來的2021一定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才行,那么如何才能打好這場仗呢?(看到這開頭會覺得很奇怪對不對?沒錯,這是因為我懶癌癥犯了,原本月初的文章,拖了快一個月才寫完)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閱讀,通過閱讀來促進自我成長,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所以我在辭舊迎新之際也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年愿望——新的一年養成閱讀的習慣,年閱讀量達到30+本。
其實關于閱讀這件事,我在很久以前就有這個想法,期間除了關注幾個比較好的讀書博主外,自己也有買幾本書回來看,但每次都是三分鐘熱度,看完立馬就忘,和別人聊起最近看的書時,似乎除了書名以外,其他的具體內容一點印象都沒有。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土豆老師做的閱讀分享,我才發現自己之所以會對看過的書沒印象,是因為沒有正確的認識讀書這件事。土豆老師說 :“我們日常讀書有3個目的:獲得知識、收集信息、消遣”。
反觀自己以往的閱讀經歷,每次都只是從頭到尾的瀏覽一遍,從未進行過深層次的思考和活用,屬于讀書3個目的中的:“消遣”。
后來老師對我們說,如果不知道如何閱讀, 又想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話,可以先從最基礎的閱讀方法類書籍開始,將介紹各種閱讀方法的書籍做一個主題閱讀,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以此來開啟自己的閱讀之路。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就是聽從老師的建議后學習的第二本閱讀方法類書籍,也是我在2021年讀的第二本書。
書中告訴我們:讀書是一門藝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每天做起來都覺得理所當然,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熟練,比如:睡覺、走路。但這些對于新生兒卻是一項需要練習才可以掌握的技能。
閱讀也是一樣,只要我們掌握了更多的讀書技巧,每個人都能夠讓自己讀過的書物盡其用,使書中的信息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在享受讀書的過程中塑造自我,成就自我。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得意之作,前幾天發布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就是這本書的姐妹篇。作者在書中詳細介紹了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并通過他自創的一元化筆記法為我們提供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檢索以備重讀)這五個步驟,向我們介紹了一套完整,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
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與書相關的信息,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這樣做可以減少與內容乏味,自己不敢興趣的書的接觸,提高選書的“命中率”。
如何購書:怎么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根據自己的需要,檢查書籍本身是不是像筆記里面寫的那樣值得購買。
如何讀書:怎么加深理解,深入思考。在讀的過程中,做好些讀書筆記的準備,將重要的部分按等級提煉出來。
如何記錄:怎么收集對自己有用的句子。制作讀書筆記,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動或思考,銘記這次讀書體驗,留下與書交流過得證據
如何活用:怎么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通過再次瀏覽讀書筆記,在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獲得智慧,得到提升。
這五個步驟看似簡單,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完整地做完過,就拿我以前的經歷來說,以前看書要么是工作上的書,要么就是在網上選幾本評分比較高的暢銷書,買回來以后都是從書的第一個字看到最后一個字,看完以后過幾天對書里的內容一點印象都沒有。
看完這本書后我才認識到以前的這種方法簡直是大錯特錯,按照作者的說法就是缺乏主動性,沒有將書中的內容融入自己的生活,沒有將書中的知識點化為已用,在看完后自然也就不會有多大的印象,更加不會對生活產生多大的波瀾。
在我看來,想要通過閱讀充實自己,做一名優秀的閱讀人,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做起:找準目標,做一個主動型的讀者、以寫促思,深入挖掘書中的精髓、反復練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我覺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樹立明確的目標,閱讀也是一樣,閱讀前先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而讀比怎么去讀更加重要。這里的目標不光是指讀書的目標,還包括了閱讀前和閱讀后的一系列過程,因為閱讀不僅僅是讀書,還要掌握有效率、有主見地選書和購書的方法,更要多閱讀、多參考那些記錄自己無數感觸的讀書筆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其中的內容。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不知道看什么書,也不知道哪些書是好書,哪些書是壞書。作者在書里介紹的閱讀清單就能夠輕松的解決這一問題。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快速化時代,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不管我們對某一件事有多關注,多感興趣,如果不馬上記下來,很容易就會忘記,所以就算是一句話也好,把主題、關鍵詞或者是那些一閃而過的想法都記錄下來,說不好就能讓我們邂逅好書。
建立讀書清單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想讀的書,更大的好處是幫助我們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意識,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比如我最近想學習寫書評,但寫書評的前提是會閱讀,所以我就在筆記本中寫道:做個關于閱讀技巧的主題閱讀吧,看看別人是怎么去閱讀的。經過在網上查詢我發現這種類型的書籍很多,其中評價比較高的有《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樣讀書就夠了》,于是我就將這幾本書列入了我的讀書清單,有了這份清單在購買書籍的時候目的就更加明確,直接輸入書名就能立刻找到我需要的書,大大縮小了在書店/網站閑逛的時間。也許你會覺得漫無目的的在書店找書更有樂趣,但我相信你也有過在不知不覺中被包裝過度的廣告詞迷惑的時候,也會與自己的意志背道而馳,沖動買下流行書或暢銷書,如果我們帶著自己的讀書清單,去書店的時候就不會再猶豫不決,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動的選擇書籍。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有一個很好的觀點:“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而且親手寫文字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多”。這就好比我們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的問自己這本書講了什么,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記錄下來的,書中的內容和我以前的認知是否相同等等,當內心的想法與書中的內容一次次的碰撞后,誕生出的新東西便是我們閱讀的收獲。
也許有人會說,我知道做筆記對閱讀有好處,也買好了筆記本,可當我翻開書的時候卻我不知道該寫些什么,而且寫筆記很浪費時間堅持不下去怎么辦?
奧野宣之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答案:從一句話開始,摘抄讓自己怦然心動眼前一亮的句子。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有所收獲,得到進步,如果有些信息對自己來說無關緊要,那么丟掉也不可惜,我們只需要吸收那些對自己重要的內容,然后將其徹底消化。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將讀書筆記堅持下去,多半是覺得想寫的內容太多,到頭來寫筆記的時間比看書的時候還花費得多,平時工作又很忙,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寫筆記。
這里給大家介紹做筆記的三個步驟:
①讀書
②劃重點
③寫讀書筆記
做筆記并不是需要我們將書中的內容全都抄寫下來,當我們進行第①和第②兩個步驟的時候就可以將需要記錄的內容進行篩選:
通讀階段:一邊閱讀一邊將有價值的那一頁做個記號;
重讀階段:將第一次做記號的內容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內容對自己有用,就再做一個記號;
標記階段:將有兩個記號的內容再重新讀一遍,挑選出對無法舍棄的內容。
經過這樣三重篩選以后既濃縮了筆記的內容,也增加了對書籍的了解,為了能夠更好的吸收書中的精華,作者還像我們介紹了一個非常好的筆記法:“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筆記總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含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第二部分則是我們從書中摘抄的內容以及自己對這段內容感謝和評論,同時在摘抄的內容和感想前面用○和☆進行區分,方便下次閱讀。
比如我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筆記中就是這么寫的:
○讀完冒險題材的紀實文學以后,就會想在讀書筆記里寫上“這個人真厲害”。你拿起筆時,會想到“等一下,不寫上這個人是哪里厲害、為什么厲害的話,下次在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會看不懂吧”于是你又繼續寫到:作者的體力和精神承受力都太強了。普通人在失明后一定會感到絕望,就算他比一般人強壯,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很難生還,為什么作者可以如此堅強?
☆作者的這個思路其實不止在記筆記的時候實用,當我們向別人介紹某個東西的時候同樣可以按照作者的這個思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通過更多的細節描寫讓對方清楚明白我們所表達的內容。如果將這種舉一反三的意識用在工作上面,或許又會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還有一個觀點:即使掌握再多信息,如果不去積極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
我們讀書、記筆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吸收書中的內容,通過從書上學到的知識來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不能將書上的內容運用到實處,無法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那么讀再多的書,寫再多的讀書筆記那也只是流于形式,浪費時間而已,只有在讀完書以后對書中的內容做出反應,進行主動思考,才能真正掌握這本書的內容。
想要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除了記錄讀書筆記外,我們還需要對筆記內容進行整理思考,融匯成獨具特色的書評文章。奧野宣之在書中將讀書的過程比喻成做菜,“選書、購書”就相當于我們去菜市場挑選食材、購買食材,“寫讀書筆記”就是洗菜切菜,接下來“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就是開火炒菜,最終呈現出的作品就是我們思想的結晶,也是我們讀完一本書后的收獲。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意的生成》一書中說:“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這和作者講述的書評寫作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做好了前期的準備工作以后,后期想要寫書評或者進行其他方式的內容輸出,只需要一邊參考筆記一邊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排列組合即可。
我在寫這篇書評的時候就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去實踐的,剛開始的時候還不知道從哪里下手,但當我規劃好文章的主題大綱后再結合之前的筆記,發現寫著寫著一篇文章就慢慢的成型了,而且內容越寫越多。或許剛開始寫的時候會更多的偏向于筆記的摘抄內容,但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后會慢慢的偏向于主觀思考的輸出,更多的是書籍與主觀意識碰撞之后的火花。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明確指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閱讀將書中的內容吸收為自己的東西,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我們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將讀書過程結構化以后讀書將成為一件簡單的事情,徹底告別讀不完、讀不懂、不會用等煩惱。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還不太懂得如何閱讀,那么我推薦你先從讀書方法類書籍開始,看看別人是怎么閱讀的,先模仿前輩的們的方法然后一步一步的自己獨具特的的閱讀習慣。
另外讀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讀完一本書就徹底頓悟了,這將是個漫長而有意義的事情,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而不是三分鐘熱度的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