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屢屢遭到襲擊,學生頻頻受到傷害。雖然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源于整個社會的體制弊端,卻也多與校內師生之間的矛盾不無關系,教師成了當今風險職業。特別是我校3.9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對學校、家長、老師、學生的震動都很大,學校領導和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加強了校內全程無縫隙、全覆蓋式的跟班,我雖然不贊成這種保姆式的教育管理方式,但也是明哲保身的無奈之舉,為了避免校內矛盾引發傷害師生案件的頻繁發生,現將一些教師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注意事項明示,提醒廣大同仁注意保護自己,以免給自己的教育工作徒增麻煩。
一、批評處置學生,要根據學生的承受能力區別對待,以達到教育目的為準則。
美國等西方國家經過幾十年的所謂人性化教育,發現了其名雖為美,卻弊端甚多。學生在校的最佳黃金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因為極端人性化教育,對于學生的人性弱點過度遷就,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人性”化了,卻坐失大好學習生活本領的時機,走出校門后因為缺乏社會競爭力要面對一生的挫折。幾年的“人性”愉快換來大半生的“非人性”煎熬。因此,美國等國頒布了允許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與學生有肢體接觸的法案。也就是承認了懲戒教育的合法性。只不過,美國的教育改革充滿了理性,沒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據到美國考察的同仁們介紹,美國的學?;径加袑iT機構負責懲戒教育。大致相當于我們中國中學里的政教處(學生處)。
美國的基礎教育的學校里,對于嚴重影響其他學生正常接受教育的孩子,甚至要讓他們在其他同學放學后,再由家長陪同到校學習。即便沒有達到嚴重干擾其他同學學習的程度,僅屬于個人不良習性的屢教不改,授課教師也可以將其交到學校專門機構,接受懲戒教育。但美國有著嚴格的懲戒教育程序,平日里學校負責懲戒教育的部門要對全校學生逐個進行較詳細的背景資料調查,建立個人檔案。在學生發生屢教不改錯誤被交到懲戒教育部門時,會有專人負責依據資料與為該學生授課的所有老師共同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論證,確定一種不超越該生承受能力,又能足以對該生起到懲戒教育的適度的方式,然后非常正規地舉行懲戒教育儀式。但是這種儀式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生的基本人權。
而我們的社會,遇到這樣的事卻總是強調維護當事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多數情況下,會在學生搗亂課堂的問題沒有解決時,就在輿論與行政權力的壓力下,讓學生進教室繼續(搗亂)上課了。不知道是國人因為教育亂收費等腐敗現象遷怒于學校與教師,還是真的被閹割了思想判斷功能,這種維護搗亂的當事學生受教育權力是以剝奪其他更多同班學生受教育權力為條件的。這樣搗亂的學生,在沒有因為搗亂課堂而受到任何處置就回教室上課后,會更加囂張地在課堂上與老師作對,干擾同學們的正常學習。有過此經歷的教育界同仁,一定會感同身受吧。中國的學校對于這種現象無能為力,只能聽任更多的學生在干擾課堂的學生愈演愈烈的擾亂下犧牲著。許多網友一方面譴責學校處置搗亂課堂的學生是剝奪其受教育的權力,一方面又責怪學校聽任班級里的多數學生受干擾,這是典型的“二律悖反”觀念。可惜國人中沒有幾個人懂得什么是“二律悖反”!
因為目前中國教育理念的缺失,還很難達到象美國這樣的系統教育。對于這類學生的教育就落在所有教師頭上。中國的民事法律關系原則是不訴不審,也就是民不舉,官不究。所以我們的教師,在全社會的落后教育理念制約下,只能找一條學生與家長都能接受的方式。
教育方式因人而異,并且受地區文化制約。在中國目前形勢下批評處置學生,有幾種方式可供參考。
批評處置要前有鋪墊,后有撫慰。比方說,某學生有個惡劣習慣必須爭取家長的配合才能產生顯著教育效果。老師不要直接把家長找來,把學生的缺點一股腦都傾訴出來。要先在孩子的學習上多關照,對于孩子的作業要多留批語(可單獨給這樣的孩子留些作業,難易程度要適合該生的基礎水平),寫得盡量詳盡動情一些。然后反復要求孩子周末在家做這樣的作業,并請家長簽字,證明孩子是按要求完成的作業。中國的家長,只認為抓孩子學習的老師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任。經過幾次家長簽字后,老師就給了孩子的家長一種心理暗示:“老師是特別照顧咱家孩子的”。必要時,可以與家長電話交流一下。經過這種鋪墊,老師再批評處置孩子,只要不是太與孩子的行為不相符,家長都會認為是孩子的過失,老師是出于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即便有些許不理解,也不至于翻臉。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理解能力可能比孩子要強,但在對待外界物議的反應方面往往具有極其近似之處。所以,在準備嚴厲批評或者找這個學生家長配合教育前,除了關注孩子學習外,老師還要挖掘孩子的長處,并將孩子需要教育的不良習性與孩子發展之間的利弊關系整理清晰。在批評教育該生或者找家長配合教育時,首先把學生長處匯報給家長,讓家長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建立起信心,讓家長明白,花點心思教育孩子,會使孩子的未來大有改觀的。只有這樣家長才愿意配合老師教育學生。我們的老師整天教育孩子們,尤其是一些語文老師教學生這么表達,那么表達。自己遇到事情時,卻忘記了語言是種藝術。有的學生,由于小學長期學習上欠債,根本無法適應中學的知識學習,再加上學校對于學生的考核不考慮個性差異,一律一齊打棒子,致使部分學生的成績常常二三十分,甚至幾分。老師找這樣的孩子家長時,還口口聲聲與家長談孩子學習,焉能不讓家長反感!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要與家長談談孩子綜合素質對于孩子未來的意義。讓家長認識到,只要配合老師教育,孩子還有希望,還能改善孩子現狀,有利于孩子的成長。與家長交流中,要匯報孩子優點與指出孩子缺點交替進行。注意觀察家長的表情,家長表現出不爽表情時,要及時匯報孩子的優點,告訴家長只要家長與老師一起努力,孩子會有什么出息。交流后,為了鼓勵孩子積極改正錯誤,努力上進。老師還要繼續為孩子留特別作業,間或交由家長簽字。征得家長對老師教育方式的認同。
其實客觀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有限,雖然孩子在校時間比較長,但多數時間是用在“傳道、授業和解惑”上了。學生的意志力,自制力,與人處事的能力等等都應該有家長給予滲透和指導,但家長大多關心最多的還是學習,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其實是在放任和模仿中自我成才的,老師對學生的成長教育雖然有限,但這種交流還要求得家長道義上的支持。家長對教師觀念的贊同,才會讓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
二、教育手段要注意充分利用孩子的生理與心理因素。
對孩子的要求,要循序漸進。對孩子的關注要有持久性。比方說有的老師要求孩子上課不說話,并寫下什么保證書。這已經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生理與心理極限,最后結果不是學生再犯相同過失讓老師很沒有面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就是逼著孩子口是心非信誓旦旦表示不再犯錯誤。筆者就從不這樣要求學生。無論學生犯了什么樣的錯誤,筆者都會在明確錯誤的情況下給孩子的錯誤找借口,但這借口不是拒絕改正錯誤的借口。最后孩子們在心里再也為自己的過失找不到借口時,會心安理得地接受教育,并愿意改正錯誤。筆者常常給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同學上學的路上有一個坑,把他的左腳崴了,放學時他再走這條路,又在同一個坑里把右腳崴了,大家說這個同學聰明嗎?”聰明的人,是不會犯同樣錯誤的。至少會盡量少犯同樣的錯誤。沒有哪個學生愿意承認自己不聰明。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中,學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能超出學生所能承受的心理極限,否則就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要學會用表面上聽起來是表揚,實際上卻是批評的方式批評教育學生。有學生上課趴桌子,老師可以將其叫起來,然后對同學們講,大家不要奇怪,這位同學只是困了,老師讓他起來只是通過種方式精神精神,同大家坐累了站起來舒展舒展是一個道理,如同老師給他一條毛巾擦把臉。必要時,老師還可以戲謔地說,你看這個同學都與老師平起平坐了!如果這個學生是個自覺性較強,偶爾有這些現象,就可以對其說你站一會你認為精神了,不能再爬桌子睡了,就可以坐下了。現在的孩子,無論學習如何,從小都是在自我為中心的環境中長大,很要面子。常常學生是因為面子上掛不住才與老師頂撞進而激化矛盾的。學生有了站起來的理由了,又明白自己是為什么被叫起來。即不會因為面子上過不去,又知道自己哪錯了。
三、注意批評學生的時間
周末盡量少批評學生;月圓之日盡量少批評學生;放學前盡量少批評學生;學生情緒異常時盡量少批評學生。
周末批評學生,學生周末到親戚家里,七大姑八大姨都會問孩子上學的情況,如果聽到孩子不完整的甚至是隱去其個人缺點的訴說,出于溺愛有些家長常常會打上門來興師問罪為孩子打報不平。現在的孩子,在敘述自己時,經常本能地隱去自己的缺點。在敘述別人時,常??浯髣e人的不足。許多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就是這么產生的。
調查表明,月圓之日人心緒不寧,車禍與意外事故發生率顯著提高。這種時候批評學生,學生不易接受。甚至可能會引起學生反感頂撞。難以發揮理想的教育效果。這種生理因素不可忽視。
晚放學前批評學生,常常會讓學生心情波動。走路的時候容易出現危險?;蛘咭驗樾膩y,到網吧等場所發泄,不能按時回家。如果發生意外,家長都會不分青紅皂白追究老師的責任。社會上不是有一種聲音說,這種情況都是老師教育不當。孩子的心,海底針,老師也好,心理專家也罷,誰又能保證每次都能準確判斷孩子的心理狀態呢。這種失誤與樓房建筑墻壁上下對應一樣,有一個合理位移范疇。然而,我們的社會不給老師這個辯解的機會,廣大同仁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減少這種麻煩了。
四、對于學生的群體周期性違紀現象,不要沖動。
學生群體周期性違紀現象,比如秩序混亂,上課不認真聽課等,都是正?,F象。人有生物鐘,一個集體也有生物鐘。班主任老師遇到這樣的現象,不要沖動。更不要惡語相向。這種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學生們創造一種宣泄途徑。國家規定,中小學生每天在校要有一個小時以上的活動時間,可是我們國家的中小學絕大多數都難以達到這個標準。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集中的班級,學校應該給班主任在不影響正課的情況下隨機安排體育活動的時間?;顒又邪才判┻\動量較大的項目,如跳繩、跳皮筋、游戲等。讓學生的身體能量大幅度釋放。累他們一節課,孩子們不但高興了,也沒有勁再淘氣了。
這也是寓教于樂,學生在歡樂中身心得以平衡。但是班主任老師要為活動找個借口,諸如值日工作有進步,交作業情況有改善等,為什么要這么做呢?一是引導孩子們今后在這些方面繼續努力。二是避免孩子們誤認為只要大家一起哄就能有活動機會。如果學生某些群體性錯誤頻犯,這種活動就要在孩子們最盡興時中止。告訴同學們,本來今天應該活動一節課,甚至更長的時間,可是由于大家在××方面的錯誤一直未能改正,今天就只活動到這里。如果學生這樣的錯誤有顯著改善后,班主任要安排連續兩節課讓孩子們活動(心理選擇正課多,學生心理疲勞的日子)。這在中小學校是比較少見的。但是經過這種鼓勵一方面兌現了過去中止孩子們活動的諾言,一方面鼓勵孩子們今后提高學習與活動(勞動)效率,引導孩子們改善作事拖拉的不良習慣。
“大腦興奮灶的交互抑制作用"與“適當的宣泄功能”。這是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兩件法寶。用活了,能夠解決許多問題。世界萬物要想有序發展,就必須平衡?!按竽X興奮灶的交互抑制作用”與“適當的宣泄功能”是平衡學生身心重要手段。能使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的生理與心理因素,使學生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