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之怪現狀!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學生展示的良好舞臺,是學生成長的肥田沃土,是學生自由發展的一個池塘。仔細觀察現在的課堂,卻發現有許多教學現象與高效課堂、高效學習格格不入,現列舉如下,以供思考:
1教而不備
有多少自認為老教師的年輕教師,上課領著一本教材、一份學案,匆匆進入課堂,在課上憑著自己幾年的經驗,自我感覺良好的講上45分鐘。殊不知如果沒有認真備教材、備學生、不了解學情,只憑多年的感覺,飄飄然忽悠了一節。結果是學生不會、老師報怨。殊不知這些都是教而不備惹得禍。
2教而不管
目前的課堂,課上教師揮汗如雨,學生酣然入睡的不計其數。是學生不愿學還是課沒興趣;是課上老師英雄主義還是學生不愿表現;是教師太投入還是學生太困倦?不論怎樣,子不教,父之過,生不管,師之過。我們不能只教書不育人,只講課不管理。
3教而不研
聽說這樣一個故事,白龍馬取經回來,重回故里,老友們埋怨,你都功成名就了,我們還一直在拉磨。白龍馬說到:“這幾年我們走的路程是一樣的,只是我有一個目標西天取經,而你們只是低頭拉磨”??v觀我們的現實,多數教師課上的一樣多,時間熬得一樣多,最后卻落下與白龍馬樣不一樣的待遇,原因何在?關鍵是我們沒有目標,不思進取,對課研究太淺,研討太少,所以提高太慢。多年教而不研,使自己成了年齡較大的“年輕教師”。
4教而不思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寫三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不少教師把上完課就認為萬事大吉了,卻往往忽視了教學反思這一環節。作為教師也是:“教而不思則惘,思而不改則怠”。反思使人進步,反思使人提高。教學中的教而不思,嚴重制約了個人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它的價值在于求真,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只有不斷的探索、思考、總結和反思,我們的課堂才能高效,我們才能逐漸成為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