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事一
當年考駕照的時候,考科目四(文科),我說,該不會前面三科都通過了卻掛在這一科上吧?
當時教練說,如果這樣,那就讓我大笑你三聲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時我心里默默吐槽說,拜托,我只是說一下而已,我好歹是211大學的智商好不好~~~
另外呢,當時,一起考駕照的一個女生,很溫柔地跟我說,“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 她是想提醒我,不要想那些不好的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
那個女生,是87年出生的,很年輕,但是已經是一家早教機構的創始人,挺有魄力,我也挺欣賞她。
不過那次考試結果,我意料之中地通過了科目四,不過她意料之外地沒有通過。
難道是吸引力法則?!
2 故事二
話說有一天,早上有一個同事在培訓基地跟我說,咦,你的手機居然沒有碎屏?好多人的都碎屏了,你居然沒有碎屏?
然后,那天中午,吃完飯,回到辦公桌前面,我把手機放在桌子上,然后不知道為什么,啪!手機摔到地上——碎、屏、了。
吸引力法則?!
3 故事三
上個周末,高中同學帶著她老公她婆婆還有她漂亮可愛的一雙兒女來我們家玩,大人們把手機都放在茶幾上,后來發現,好多同款的,大家看正面分不清楚,同學拿起其中一個手機問,這個手機是誰的?
我一看背面貼著的貼紙,就知道是我的。
然后大家在說iphone7已經出來了,我說,我才不追潮流呢,我這臺舊手機要用到它壞掉再換。
然后,那天晚上,手機就再也充不進電了。
吸引力法則?!
4 吸引力法則 & 墨菲定律
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他吸引而來。
吸引力法則,你一定或多或少聽過。
關于吸引力法則,還有一本書,叫做《秘密》。
有人覺得這個很靈,有人覺得純屬瞎扯。
用我們老祖宗的話來說,叫做,信則有不信則無。
那么,你聽過“墨菲定律”么?
如果說,吸引力法則有爭議,但是,墨菲定律,可是和“墨菲定律”、“帕金森定理”和“彼德原理”并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那么,到底什么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主要內容: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換種說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這片面包的兩面均可能著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層果醬的面包不小心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帶有果醬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你覺得會是這樣的概率么?
5 保持好的意念
了解完墨菲定律,現在讓我們回到剛剛講過的故事三。
故事三的結局是怎樣呢?
結果,是我打電話給蘋果的400客服電話,客服說,你長按home 右上角的鍵,就可以了。我說我按了呀,除了pia的聲音之外沒有其他。客服說,你按8秒試試,于是我長按,然后,就開機了。客服說,要愛護電池,不要總是到沒電了再去充電,要在至少還剩下20%的電就去充電,這樣電池才不會沒有足夠的力量開機。
以上就是故事的真相。
我想表達的是,如果這個事情上真的存在吸引力法則,那么我們就要常常保持一個好的意念,心存善念。
假如,墨菲定律不可避免,那就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用積極的方法去解決。
畢竟啊,不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影響了我們,而是我們的心,如何看待發生了的事情,從而影響自己的心情,以及影響下一步的結果。